王建紅
【摘要】高中數學是高中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學科,而數學具有較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好了數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關鍵詞】高中數學 ?解題能力 ?培養(yǎng)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210-01
教學改革后,教育局要求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只重視分數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下就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認真學習數學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靈活的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認真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學習,注重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解題技巧和方法以及解題能力。高中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容易使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頻頻走神,導致學習成績的下滑,特別是數學比較難學,它的邏輯性比較強,內容涵蓋非常廣泛,也比較難理解,教師要確保學生注意力集中和保持學習積極性,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等先進手段與數學教學相結合,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死板呆滯性,或者在上課前放一段舒緩的音樂,放松學生的心情,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調動課堂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以課本為主,提高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
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事情,而是從基礎做起。首先教師要重視教材的講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在透徹的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再延伸到做題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經過大量高中數學教師的經驗總結,在做題時候碰到的絕大多數定義定理的變形都是來源于課本的,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平常學生覺得不熟悉只是因為在遇到復雜的數學問題時不善于挖掘問題的本質所在,而這恰恰說明學生不重視教材,缺乏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要強調課本的知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和總結,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學生之所以忽略課本基礎知識,無非是覺得教材內容太簡單,為了節(jié)省時間直接跳到做題或者課外輔導書中,最終導致基礎知識的不扎實.另外高中數學教師要注意講解題目的方法,在對題目進行分析時多與教材中的相關定義定理相互結合,著重教學生如何運用基礎知識,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在做題中學生常用到圓的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把圓的基礎知識進行一個梳理,在課堂上重點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為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打下基礎。比如,對圓的標準方程式,圓的一般方程式,橢圓周長公式,橢圓周長定理,橢圓面積公式等進行一個系統(tǒng)的歸類。
三、提高學生把握題目要領的準確性
教師在日常教學日?;顒又?,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怎樣正確的把握題目要領的準確性,即所謂的審題能力。審題能力的準確性,有利于學生理清題目中已知條件之間存在的關聯關系,同時更快的聯想到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防止因為錯誤的理解題意而找不出頭緒的情況發(fā)生。另外,高中數學的邏輯性很強,一個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點非常廣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審題的時候深入挖掘的能力,使學生在解題時能夠通過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挖掘到數學問題的所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理不出思緒。最后,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審題時候從整體上對題目進行思考,利用發(fā)散性思維,把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找出來,這有這樣才能更快的找出最佳解題方法。
舉個例子,高中三年級數學試題“已知a,b,c,d是實數,用分析法證明a2+b2+c2+d2≥(a+c)2+(b+d)2”之類的題目都是在考察學生對綜合分析法與分析法證明不等式......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此學生只要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以及聯想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就可以把題目準確的做出來。
四、端正學生的解題態(tài)度,提高解題能力
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的課堂中,幫助學生提高運算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很多學生只知道埋頭做題,不注重解題能力的提高,經常是做了無數的題但是學習成績卻沒有多大的提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還要在講解經典教學案例的時候,教予學生解題的相關技巧,使學生盡快的獨立完成對習題的解答和運算。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很強的工作,在解答過程中要求較嚴格,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和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態(tài)度,另外在數學的解題過程中,學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及清醒的頭腦,某一環(huán)節(jié)的錯誤都會導致解題結果的錯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重視對學生運算能力以及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解題質量。
五、提醒學生做題后注重總結
老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和發(fā)現在做題過程中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他們不斷地的改善身上的不足,在反思中尋找最佳學習方式方法。數學不同于語文,不需要背大量的知識點,它強調知識的運用與關聯,需要學會舉一反三,而答案不要求全部相同,只要最終答案正確即可,靈活性比較大。因此老師不能只重視學生做題的數量更要重視質量,每做完一道題目都要讓學生去總結,找出與其他題目的關聯性,真正的掌握解題思路,試圖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找出最簡潔明了的答案。例如,老師可以選擇較經典的案例給學生自行解答,然后結合正確的解題思路,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評估,重點對不同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說明,讓學生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所在,以此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
數學解題能力的提高不僅能提高數學成績,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發(fā)散性思維,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至關重要,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安成.在解題教學中應注意六種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學
數學,2010,11(10).79-167
[2]謝姣蓮.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
教學論壇,2010,12(32).9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