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摘 要:愛欲與死亡是一直以來困惑人類的兩大問題,古今中外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不斷探究其意義,但很難得到終極意義上的答案。正因為沒有確切的回答,愛欲與死亡才顯得神秘,從而令人不斷尋覓它的內(nèi)涵。沈從文以自己獨特的文字和形式對這一主題進行了闡釋,他的小說尤其是以湘西和佛經(jīng)為題材的小說中愛欲常常伴隨著死亡。本論文通過對沈從文小說的解讀論述重點愛欲與死亡這一主題。
關(guān)鍵詞:愛欲;死亡;生命意識
作為原鄉(xiāng)神話的追逐者之一,沈從文以湘西為題材的小說逐漸贏得了批評者和讀者的青睞。出身在交通閉塞、漢苗雜處的湘西地區(qū),早年曲折的經(jīng)歷充滿孩童的自由不羈,后又輾轉(zhuǎn)北上到北京嘗盡了人生的各種滋味,這一切都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厚的素材。讀者被他筆下湘西的水鳥花木吸引,為那里的匠人、漁夫、舟子的行為感慨,隨著翠翠、三三、夭夭、蕭蕭等這些天真、自然、純樸、的女孩子的命運變化而嘆息。沈從文把一個人的湘西變成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永恒的故鄉(xiāng)。
一、湘西題材小說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朽的杰作?!哆叧恰肥且徊枯p與重相結(jié)合的文本,“輕”是因為文字表達方式的優(yōu)美流暢,“重”是文本所傳達出的沉重主題,用如此輕的方式表達出了那般重的主題是沈從文的高明之處。人們往往較多關(guān)注了文字的輕靈而忽略掉了文字背后的沉重,《邊城》的沉重之一就在于對愛欲與死亡相結(jié)合的敘述。
《邊城》由顯在和潛在兩個文本構(gòu)成,這兩個文本傳達出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即愛欲與死亡的結(jié)合。顯在的文本講述了翠翠、天保、儺送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悲劇。潛在的文本,即翠翠父親和母親的故事,作者并沒有直接敘述這個故事而是通過老船夫和楊馬兵的回憶間接表現(xiàn)出來的,翠翠的母親愛上了一個士兵,因兩人不能私奔士兵自殺,母親生下翠翠后也自殺。老船夫不時從翠翠身上看到她母親的影子,為了避免翠翠重蹈母親的悲劇,在她的婚姻上才變得小心翼翼,反而弄巧成拙儺送和順順都誤會了老人的為人。最后老船夫郁郁而終,天保駕船出行時遇難,儺送離開了家,只剩下翠翠的等待。
《月下小景》是一曲美麗憂傷的哀歌,讓人心疼和唏噓不已。當?shù)赜幸环N風俗,女人同第一個男子戀愛,卻只許同第二個男子結(jié)婚,若是違反了這種不成文的規(guī)定,要把女子沉潭或者拋到地窟窿里。因為有違背這一規(guī)定而付出沉重代價的例子在先,當?shù)氐呐⒆拥搅顺赡陼r,把自己的貞潔稍加選擇就給了一個人再去和自己鐘情的男子結(jié)婚。小砦主和女孩子既相愛又想結(jié)婚,但逃脫不了這一習俗,兩個人又對愛情極其忠誠不允許有任何不潔玷污了愛情的潔白。在溫柔月光的照耀下兩個人吞藥殉情?!睹慕稹け印づc那羊》是一個讓人感到哀婉與遺憾的故事,豹子因為想要把最漂亮的一只小白羊送給自己的情人媚金在尋找羊的過程中耽誤了約會的時間,媚金以為情人違約不會來了含著遺憾自殺,豹子趕到時看到鮮血淋淋的媚金也拔出刀自殺。這兩篇小說都是追求愛的極致與完美導致的悲劇,追求極致與完美并沒有錯誤但是種種人為的限制和各種偶然成為了它的障礙。
愛欲與死亡結(jié)合的主題在《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達到了極限的表述,兩個士兵和當?shù)囟垢坏睦习逋瑫r愛上了對街的一個女孩子,但是女孩子不明不白地吞金自殺了。豆腐坊的老板掘出了女孩的尸體并和其睡了三天三夜。面對死亡的威脅愛欲顯得蒼白無力,但是死亡并不能壓倒愛欲的本能,沈從文通過對湘西題材小說的講述表達了自己的生命意識觀。
二、佛經(jīng)題材小說
湘西題材的小說在沈從文的作品中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以佛經(jīng)為故事題材的小說雖然不多,但體現(xiàn)了他對人類生存的獨特思考,這類小說中愛欲與死亡結(jié)合的主題占有相當大的分量。以《法苑珠林》為藍本的故事主要收錄在《月下小景》集中,有八篇。
其中就有一篇名為《愛欲》的小說,敘述者講述了三個愛情故事都是和死亡有關(guān)?!氨浑拘陶叩膼邸敝v述了兄弟兩個人徒步游學兩個妯娌因為愛丈夫和他們一起出發(fā),四個人在沙漠中缺水缺糧兄弟兩都想自殺用自己的血肉保全其他人,弟婦知道后選擇了切脈自殺保全了丈夫和哥嫂。“彈箏者的愛”講述了一個年輕美麗的寡婦愛上了一個異常丑陋的彈箏者,婦人在打水時被動人的曲子所吸引誤把長繩絡(luò)結(jié)在了小孩的頸項上導致孩子溺死,寡婦和彈箏者有了情愛后彈箏者認為溺斃嬰孩是魔鬼的行為,因為害怕放棄了女人的愛,女人縊死?!耙黄ツ嘎顾呐⒌膼邸敝v述了母鹿所生的一個貌美的女孩成為往后被人陷害,真相澄清后國王重新請她回到宮中,當年女孩因為自己已經(jīng)變得衰老不愿讓國王看到自己的丑老而自刎。三個愛欲的故事都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生命是愛欲與死亡之本能融合,愛欲占了支配的地位。”[3]沈從文對佛經(jīng)題材故事的重新講述,表達了這一主題。
愛欲代表著人類生殖的欲望,是人之開始的標志;死亡是人類的終結(jié)。沈從文在小說中用愛欲與死亡結(jié)合的主題表達了一種生死相依與循環(huán)的生命意識。圣人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在未知與神秘的面前,生的力量或者說愛欲的力量總是強大和勢不可擋的。沈從文對美好人性的贊美,對堅韌生命的歌詠,對詩意生存的追尋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永恒的審美意蘊所在。
注釋:
①[美]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對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學探討,黃勇,薛民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頁。
參考文獻:
[1]王德威.現(xiàn)代中國小說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沈從文.沈從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