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
·臨床名家談·
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異常處理的核心問題
王 梅
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異常 甲狀旁腺激素 高磷
礦物質與骨異常(MBD)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重要致病原因,且與增加的死亡率相關。
MBD臨床表現多樣,包括血生化指標[磷、鈣、甲狀旁腺激素(PTH)、維生素D]的異常,骨病及血管鈣化。但其核心的問題是礦物質代謝紊亂。 首先,礦物質代謝紊亂在CKD早期即出現,隨著腎功能水平的下降日趨明顯,到CKD 5期則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而無論是骨病還是血管鈣化,都與礦物質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換言之,礦物質代謝紊亂是發(fā)生骨病和血管鈣化的基礎因素。
在MBD生化指標的評估中,磷潴留是一個關鍵的角色。CKD早期出現磷潴留時,血磷水平可能還在正常范圍(通過升高PTH水平,增加磷的排泄維持血磷的平衡)。重要的是它幾乎對所有其他生化指標起著一個初始的觸發(fā)作用。研究證實,磷的潴留會引起血液中離子鈣濃度的下降,減少1,25(OH)2D 的合成,直接促進PTH的合成和分泌,引起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水平的升高。
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SHPT)是MBD另一個重要臨床表現。多種因素參與了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發(fā)生,包括磷的潴留,血液離子鈣濃度的下降,1,25(OH)2D 的合成減少,FGF23水平的升高,甲狀旁腺上的維生素D受體、鈣感知受體、FGF受體和klotho蛋白的表達減少。其中磷的潴留扮演了中心的角色。研究顯示,如果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有比例的限制飲食中磷的攝入,可預防PTH水平的升高。在中度腎功能下降甚至出現SHPT時,通過使用磷結合劑降低血磷水平,能夠部分逆轉低鈣血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骨化三醇的缺乏。
除血生化指標的異常,CKD-MBD的另一個表現就是骨病,用一個更準確的名詞來講是腎性骨營養(yǎng)不良,其診斷基于骨活檢的病理學,主要根據骨轉化、礦化和容量等參數進行分類。骨的轉化是通過骨形成和吸收實現。鈣和磷在骨骼中以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是骨骼的主要礦物質成分,使骨骼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起到支架的作用。
骨形成和吸收可影響血液中鈣磷的水平, 而血鈣和磷的水平也影響骨的形成。此外PTH、堿性磷酸酶等在調控骨形成和吸收中起著重要作用。
依照TMV分類法,骨病類型主要有4種: (1)纖維囊性骨炎,高的骨轉化和骨吸收;(2)骨軟化,低的骨轉化伴骨礦化障礙,主要與鋁的沉積有關,隨著含鋁的磷結合劑應用減少,該類型顯著減少;(3)動力缺失性骨病, 表現為骨轉化降低,骨礦化正常;(4)混合性尿毒癥性骨營養(yǎng)不良,表現為高或低的骨轉化伴骨礦化障礙。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高轉化性骨病(纖維囊性骨炎)是十多年前最常見的骨病類型。近年來,動力缺失性骨病已成為透析患者的常見骨病類型(>50%)。該類型骨病主要與PTH的過度抑制有關??赡艿奈kU因素:(1)含鈣的磷結合劑的應用;(2)高濃度含鈣透析液的應用;(3)維生素D類似物的應用;(4)其他:老齡、糖尿病。
血管鈣化作為CKD-MBD的系統(tǒng)表現之一,備受重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KD患者冠狀動脈鈣化及嚴重程度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強預測因子。而且研究發(fā)現,心血管鈣化在CKD的早期即可出現,并且不斷進展。與一般人群不同的是,CKD患者除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鈣化,還常有血管中層的鈣化,也稱為Monckeberg’s 硬化,多見于股動脈、脛動脈等中小動脈。血管中膜鈣化可造成血管僵硬,導致脈壓增大,脈搏波速度增加,參與了左室肥厚、功能不全和左心衰竭的發(fā)生。影響CKD患者中膜發(fā)生鈣化的原因是礦物質代謝紊亂。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顯示,高磷是觸發(fā)和加速血管鈣化的重要因素,而鈣的負荷增加及嚴重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同樣與血管鈣化相關。
MBD作為CKD患者的一個重要并發(fā)癥,K/DOQI和KDIGO指南對各項指標都提出了靶目標值。治療策略應注意早期干預、綜合管理和個體化。通過持續(xù)性質量改進,達標的項目越多,患者的預后越好。
小結:在治療異常指標時,一定要知道其異常的原因,給予從飲食、生活指導到藥物的綜合治療。對于SHPT的治療,首先從可控制的因素或原因入手,即降低高血磷和維持血鈣的平衡,糾正25(OH)D的缺乏,經過治療,PTH水平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然后再根據其水平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治療SHPT的藥物,如需要使用, 還要參考血鈣和磷的水平,選擇恰當的藥物和合適的劑量,使患者在最大程度上獲益。
(本文編輯 溢 行)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北京,100044)(王 梅: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yī)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yī)院協會血液凈化中心管理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分會血液凈化學組專家組成員、中華醫(yī)學會醫(y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guī)斐蓡T、中央保健局會診專家等)
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