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青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檢驗科 浙江杭州 310016)
糖尿病診治中糖化血紅蛋白檢驗的臨床應用
梁丹青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檢驗科 浙江杭州 310016)
目的:探討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應用在糖尿病診治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列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在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12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均進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檢測,并分析檢測結果。結果: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合并視網膜病變組和未合并視網膜病變組的糖化血紅蛋白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治時,及時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將其作為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
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檢驗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疾病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逐漸呈升高的趨勢。有研究結果證明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以糖化血紅蛋白高表達引起的并發(fā)癥,包括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1]。臨床治療糖尿病時,應該將控制血糖及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作為主要目標之一。本文選擇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及同期在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在糖尿病診治中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列為觀察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27~73歲,平均為(54.22 6.05)歲,病程1~16年,平均為(10.32 4.15)年。合并視網膜病變及未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各25例。同時,選擇同期在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24~70歲,平均為(46.52 6.44)歲。將糖尿病患者50例列為觀察組,健康體檢人群50例列為對照組,兩組在基本資料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糖尿病患者及健康體檢人群均進行空腹血糖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檢測,分析兩者的檢測結果,并比較合并視網膜病變及未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的檢測結果。
1.2.2 檢測方法
分別采集兩組研究對象的清晨空腹靜脈血2ml,進行離心處理并分離血清,及時進行空腹血糖檢測操作。采用EDTA-2管采集兩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本,提取紅細胞并采用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采用葡萄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正常范圍為4.16-5.83mmol/L;采用酶比色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范圍為4%~6%。上述所有操作方法及流程均嚴格遵守說明書的相關要求,應用試劑也選擇相配套的試劑。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2.1 比較兩組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
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
2.2 比較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與未合并視網膜病變的檢測結果
觀察組合并視網膜病變組和未合并視網膜病變組的糖化血紅蛋白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比較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與未合并視網膜病變的檢測結果
近年來,糖尿病患病率逐漸上升,且開始呈低齡化趨勢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容易出現(xiàn)糖尿病性血管病變、糖尿病足以及眼部病變等慢性并發(fā)癥[2],同時,受慢性高血糖影響,也會出現(xiàn)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引起臟器損傷。臨床診斷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進行檢測,但有研究結果證明,血糖檢測只能反映患者的即刻血糖水平,檢測結果并不準確,而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則可以提高檢測準確率,能夠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并可以有效鑒別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有高血糖現(xiàn)象,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即明顯升高,不過應激性高血糖則不會使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糖化血紅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紅細胞之中,是血紅蛋白和血糖互相結合出現(xiàn)的產物,其水平不會因血糖變化而出現(xiàn)改變,也不會受空腹時間、血液標本采集時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檢測出來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采血前5~8周以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以提高臨床診斷的可靠性及準確性。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在糖尿病診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體檢人群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較大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合并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者與未合并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相比,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比較高,和相關文獻的報道結果一致[3]。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治時,及時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將其作為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
[1]張群英.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在糖尿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3,6(10):254-255.
[2]王靜,沈波,鄭靜,朱小麗,沈毅.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中的風險值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7(09):587-588.
[3]姚全良,呂嬌鳳,詹倫琴,敖建云,王伶,黃淑英.糖化血紅蛋白診斷老年糖尿病和前糖尿病的最佳切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4 (16):263-264.
R587.1
B
1009-6019(2015)11-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