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其
山里山外
在我的空間意識里,這座山的東西兩面意味著家園,山城也正是以東西走向分為東谷和西谷。而南面和北面則意味著道路,可以驅車直接通往山外的世界。
數(shù)年前我還年輕,南北兩條盤山公路在我眼前顯露的是奇妙的曲線。倚靠在下山大巴的車窗上,眼見那曲線隱于群山,又通往山腳下的遠方,我心飛揚。然而,山林的自然法則在曲線的另一端,并不見得適用,遠方的意義也一直沒有形成,盤山公路無法帶離我真正出行。我多次走過山下龐大得多的城,站在城市的玻璃櫥窗前,我看見的是自己從一個渺茫世界穿行時的困惑與膽怯。
因此,我說,我再也不要下山了,就是給我青春,我都情愿讓它在山里荒蕪著。說這話的時候,也還是幾年前?,F(xiàn)在不會這樣賭氣了。曾從一本書上得知有個瘦詩人在大地上的行走,他樸素安靜地走過許多地方,看黃河,看白樺林,去海日蘇,到天邊小鎮(zhèn),看望美麗的嘉蔭……他說,“總有一天人類會共同擁有一個北方和南方,共同擁有一個東方和西方。那時人們走在大陸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樣。”合上書頁,我熱愛的瘦詩人已經走到了世界的盡頭,消失于他行走的大地上。而我卻滯留在自己的家園,開始在山林,在房屋的細節(jié)里旅行。
或許我們可以以另一種方式,抵達事物?現(xiàn)在我在耐心地去做一些事,還想寫長長的信給我念想中的人們,講述我們這里的房屋,林木,草坡,晚霞……我還要打掃落葉,深秋入冬,落葉很多的,掃掃堆在老梧桐樹下,看著很像一盆安詳?shù)奶炕稹P」纷哌^庭院,它好奇地注視著女主人掃帚下窸窣的落葉,似乎感覺著那葉片中潛藏的音符。
我就這樣走過來走過去。冬日安靜的光照環(huán)繞在色彩逐漸單一的院落里,柿子在陽臺上曬太陽,曬著曬著就睡熟了。摸摸果皮,也許知道夢的深淺。午后我把柿子裝進籃子,撿拾衣物,小板凳,水杯,小孩的玩具,小書,餅干,然后把盆花搬進室內……手指掠過每一處,我的存在感增劇。我知曉自己住在這里的理由和原因。夫在屋檐的臺階上,跟我說起山外的那些事,他摸著光亮的額頭,不時發(fā)出朗聲大笑。他時常驅車下山,沿著山南,山北駛去,道路的另一端有他想試探的生命的寬度。然而,他總得回到一個更溫馨的地方,翻翻孩子制作的小卡片,了解下哪種花開了,看一看小狗是否回來。他還給我和孩子帶來了五本冬天閱讀的書,一籃子花生,兩麻袋木炭——我們這兒都喜歡爐火取暖,爐上架著一壺水,嗞嗞冒著水汽,暖而不干燥。
夜晚正在來臨,山林在暮色的柔波中漂浮著。撣撣衣襟,我將一個溫暖的家收了回來,收在手里。夫亦起身,尾隨我和小狗進入火光掩映、稚語回蕩的小屋。而經由那位瘦詩人安靜行走過,細細撫摸過的曠闊而詩意的南方,北方,東方,西方,將隨著夜風,夢境,從我的院子輕輕走過。
一杯幸福
這一季雨水多,一場雨,很快又被另一場雨取代。日子在雨水中如此往返,向前。藤蔓沿窗爬行,貼好的紗窗總被它揭開,伸進觸角。植物入侵室內,是否會制造狐仙的效果呢?有時睡著了,也仿若有窸窸窣窣不明之物伴隨著夜雨進入我的夢境,醒來不覺驚悚,倒生出清澈幽深的美意。
夏季漫長,地球版圖上也還有許多陽光燦爛的地方。一位要好的同事七月初就離開山林跑去美國加州旅行,信中跟我描述了種種我不曾見識過的異國風情,尤其是加州的陽光和跳躍的小鹿令我神往不已。我從一封小信中分得了她遠行的快樂。我尋思:是否要帶孩子外出旅行?也許我也需要曬一季好陽光,換一種空氣,讓皮膚曬黑長出點新芽芽吧?又覺孩子年小,她的心靈并不需要一個知名的玩樂之地來滿足她。在她眼里,這座有山有水的山林家園,與遠方某一個海濱度假村帶給她的感受差別不大。于是乎,我依然置身于山林的清涼和雨水中,置身于我不曾離開和割舍過的山居日子之中。
想自己這一生未必能走多遠,未必能見識和探知多少究竟,我的腳板似乎正一天天生長出根須,不再瀟灑行走,跳躍奔行。數(shù)年前我孑身漂泊到這座山林,穿過熱鬧的景區(qū),我從一條平樸的山間小路走進一座木質結構的安靜小屋,從此,這里便是我的鄉(xiāng)愁。從此,生命中漂泊起伏的詩章便置之度外了。
林中的老樹,零星開放的野花,木頭屋墻角一塊一塊堆放整齊的柴火,爐子里裊裊的炊煙,客廳里閑適踱步的貓咪,餐桌上土豆的芳香,善良款待我的兩位老人……這是一種平淡的生活,有糧食和水,接近于幸福的安靜。這種儉樸、淳厚的日常生活,這種對儉樸淳厚生活的天然摯愛,我曾經在梭羅和葦岸那里感受過這樣的溫暖,現(xiàn)在于我如此真切親切?;楹笪业男〖彝グ岬搅硪黄用駞^(qū),依照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和散漫性情,增添了一些與木頭屋不同的內容,也減免了一些內容,其中之一便是清晨淘米煮粥。
“我每天只要多抓一把米下鍋,就夠你和孩子吃個安心有營養(yǎng)的早餐了?!逼牌挪环判奈?guī)Ш⒆釉谕饷娉栽绮?,叮囑又叮囑。在后來的許多個清晨,婆婆總是早早來我這兒,悄聲進屋,她手中提著一個棉布袋,袋子里的內容顯然珍貴,還有點沉,那是一只明亮的大杯子,里面盛著稀飯、土豆丁、雞蛋。她如此提來走去,循環(huán)往復。這一杯早餐,是一首愛的歌謠了。
今晨,婆婆把杯子悄悄放在窗臺上。我拉窗簾的時候,她正打著傘把窗臺垂落的藤蔓盤繞在固定的窗欄上,見我探出頭,她說下雨天,就不換鞋進屋了。她說著邊用袖子抹一下臉頰,有水滴和脫落的頭發(fā)粘在她的臉上。我看著老人,一時間雨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我不能用雨水澆灌她的發(fā)絲,洗凈她的臉。
勞動、守護,滋潤、修復,老人似乎永遠圍著這兩個家忙碌。兩個家里的每一個日子,也因她而從未遺失、耗損。她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看著我和孩子爸爸平靜正常地工作生活,似乎便有了欣慰和快樂。有次孩子嚷嚷要奶奶講自己的故事,她呵呵笑著,幾句話就講完了。后來再講,還是那幾句。我的家族血脈里大多有浪漫不安分的傳統(tǒng),即便平常人生也要跟自己起伏跌宕一番才肯罷休。我也如此,并深以為即使看似默默平凡的人,也有他自己精彩動人的故事。婆婆如此簡單一成不變的人生故事于我是不可思議的,但細想起來,不變也自有命運的因由,內里或許也有深入細密的心事吧?在一年一年時間的磨盤下,那些被碾碎被失落被遺忘的時光里,是否有她遺忘了的故事和心情?在老人慈愛含笑的眼神里我似乎看不到這些。她是否已從生活的泥土里獲得了簡單的知足和平寧呢?
美國自然詩人瑪麗奧利弗曾如此歌吟:“每天早上有一杯我自己的快樂,而且有鷦在林中,我的頭上,唱著它的熾烈的歌?!蔽已刂胂蟮奶俾鐾炜?,漫天的雨滴,是這一季祝福的歌謠吧?而屋舍里正在領受一杯早餐的女兒,是奶奶的小鹿,她在歡快地吃草,小鹿身上的梅花也在靜靜生長。
一 塊 地
年前偶然得了一本種菜的小書。讀著讀著,怦然心動,很想有塊地。風景區(qū)內唯慧遠路山坡上有一片菜農的小園,一壟一壟的地,圓形、半月形、環(huán)狀、正方、長方、梯形……蔬菜瓜果清新豐美,仿若遺忘角落的田園詩。曾幾次我背著女兒一路青青走向那片山坡,看菜苗苗纖細的莖稈,小巧的造型,細密柔軟的葉子。微風中,她們絮絮地說著什么,蔬菜間的談話,清清涼涼的。
我不知道該怎么才能得到一小塊地,植上一片屬于我的綠菜?回家問丈夫,夫當我癡人說夢,不予理睬。走過一些街市,我會想,車來人往步履匆匆下,壓著曾經的河谷、樹木、田野吧?曾經有魚兒有稻谷有菜苗在這里自由呼吸……我就有些悵然,一小塊地,一片親手種植的綠菜,這樣的愿望很小,很簡單,卻已是縹緲如夢境。
屋宇前邊有個廢棄的小花壇,鄰舍同意由我照管。晴好日子里我拔草松土,小心清理出來種萵苣。靜默的,平常的日子,因為菜苗我覺察到了今天和昨天的不同,萵苣們長高了,細瘦的葉片肥嫩起來了,泥土地下的根莖正日益粗壯,土壤里還有可愛的小東西藏在里面……有次我用小木棍探了探,真有一條肥胖的蚯蚓在緩慢蠕動。這無聲而神秘的黑暗之子正在享受自己土地深層的勞動和探索,而我和小萵苣們在清晨最歡快的光線中點頭問好。
小花壇那么小,只能種六棵。很快又是萵去壇空,后來我還是改種花草,花開花謝,葉子依舊碧綠,當我穿著潮濕的裙衣,在霧靄中走過一層層的街面歸來,看見自己的種植依舊青翠挺立,不會離我而去,我多少會感到一些溫暖和安慰罷?
要是有塊地該多好??!我又嘀咕著轉向公公。公公退休后成了家中專職大廚,對于各種蔬菜瓜果有多少種切法、制作時能變化出多少種花樣,他都了如指掌。不過,如何得到一塊地,老人也茫茫然。風景區(qū)里寸土寸金,想想,確實不大可能,漸漸地也就放棄了種菜的念頭,便一心照料好壇中盆中的幾棵花草。
偶爾在夢里回老家,會看見田田嫩黃,水從一塊田流向另一塊,汩汩有聲。母親踏著田埂的淤泥,到菜地種甘薯。我亦在模糊的夢境里,開始了有效的種植,蔬菜瓜果長起來長起來,青蛙呱呱唱起來唱起來……醒來只見窗外霧靄迷蒙,并無蛙聲爭唱雨晴。一時竟覺得自己亦不過是混混沌沌一團泥巴,荒野中的一塊地,雜草叢生。
我大概也未必真要去種菜,數(shù)年前手握詩卷的時候,僅僅注視,僅僅透過漢字的斑駁影像,我亦能從一棵豆秧的青色中醒來,努力生長自己的葉片,變綠?,F(xiàn)在這般坐屋檐吹涼風,隨遇而安,閑來掰著文字嘗滋味,亦沒什么不好的,只是我用紙張收藏的那些青青綠色,時隔久遠,似乎忘卻,又似乎在心里釀成了隱隱的憂郁,拂之不去。
最近公公一直山上山下兩頭跑。吃晚飯的時候,公公說,有塊荒地,周末你和孩子一起下山打理下吧。才得知真有這么一塊地在等待我的種植和命名。夫祖上在鄱陽湖邊留有一幢老屋,坍塌廢棄著可惜,我們便在老屋地基上造了一棟農家小屋。哪里知道公公還四處打聽買地的事。老人眉飛色舞繼續(xù)講述著買地的幾番周折,我默默聽著,半晌無言。公公不是游子,也未曾在田地間耕種過,更不曾懂得我的心思。老人不問緣由,盡自己所能,認真地為我尋得陽光下的一塊地,一塊向往中有花、有菜、有情有愛的土地。
山下,九威大道,然后從一條鄉(xiāng)間小路進去。進去后,那里有屬于我的一塊地。是該松松土澆澆水了,心也要修剪修剪,種點什么。拿起鐵鍬吧,走進泥土的氣味,在自己的一小塊地上,種上許多自己喜愛的綠:萵筍、青椒、蕹菜、豆莢、香瓜……我的身影,我家人的身影將在繁美茂綠的蔬菜、瓜果間來去穿梭。
這 里
我曾寫過一篇有趣的小文《那里》。文中描述了一個個詩歌般美妙的“那里”:珍的修河,凌的特恩費德莊園,女兒的鳶尾花,我自己的列車、民國月亮、潘多拉星球,到夫的“小娃娃們組成一頂五彩繽紛的活動的花冠”……不記得當初是在一種什么狀態(tài)下寫下這篇小文,但那一定是一個抒情的幻想的夜晚,我在這里,又想著那里,很有意思。
幾年過去了,我依然在這里,在樹木和石頭之間日復一日來去。當看到別人用文字用圖片呈現(xiàn)一處處“那里”風景,我忍不住就要欣賞、輕輕贊嘆,但覺得自己的“這里”一樣有意思而需要用筆墨來描述、表達。當我在小鎮(zhèn)一棟老別墅古厚的墻根下,在室內半垂落的窗簾背后,被一縷光線穿越,被陽光和陰影封住,我感受到自己居住在一種美妙的厚度中。我在這里,一抬眼,便能看見樹梢上懶洋洋踱步的斑鳩姑娘,云團下奔跑追逐的孩子們,晨曦中揮著長掃帚的山中清潔女工,她神色安詳,動作有力——當一個人在專心勞動和工作時,就會有天使陪伴。
我也在勞動。山是重的,我是輕的;教育是重的,我是輕的。然而與學生相伴一如山野田頭的樸素對唱,自有簡單的歡樂。只是我天性不具備深刻而犀利的批判精神,同許多普普通通的老師一樣,我有的是誠懇和耐心。在一時還無法找到更良好教育途徑的現(xiàn)狀下,無以數(shù)計的我們守護在這里,以這樣的誠懇和耐心,幫助孩子們一點點成長,幫助孩子們走上一條理解和認識自己及這個世界的旅途,并尋找旅途中那些令人激動的各種各樣的秘密的謎底。當一個女學生抱著一本書低頭走過而不愿對我嘰嘰喳喳說話的時候,一種教育的母性溫情會讓我微笑起來,是呵,小女孩已經悄悄變成一位姑娘了,她需要獨處和秘密,她的眼神將因此不再是孩童的簡單明朗,而是深沉、更富于思索也更加憂郁了。明天,明天的明天,她和許多的同學們一樣,將要啟程,去往一個又一個的“那里”。而我們,在這里,目送,祝福。
我在這里。勞動讓我充實而善良,閱讀讓我沉靜,山林讓我變小,但視野里的天空并不會變小。一座山,一個小地方,濃縮了我們的地理空間,然而狹窄窗外是一框友善夜色,柔和的南方之月掛在天際。
許多個休息日,我愿意在山中小鎮(zhèn)緩緩行走:街心公園的長椅、小小服裝店里女人們的說笑,理發(fā)店會梳美麗發(fā)辮的小師傅、賣水果的攤位、避雨的老電話亭、街角的旅館、偉人的雕塑、文人隱士的草堂……而山巒,在蔚藍的天空下如柔波如搖籃。當然,構成山的遠不止這些,還有它的空間量度與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也因此,我可以想象自己走在民國的牯嶺街,或是更早陶淵明悠然之際見到的“南山”,想像秋光中的湖面上有一葉渡我的輕舟,想象自己是一株草木,當我的影子靜臥路邊,我的確覺得自己是從黝黑的泥土中生長出來的,帶根須的小樹……日近黃昏,夕陽西下,我將為自己在這里的一天,一生,與山川草木同在,與日月同輝,而心存感激。
一座山,這里,也許此生都可以這樣走過。一位好心的朋友對我如此感到了憂慮,朋友說這種狀態(tài)就像一個在原地打轉的陀螺,而對外界不關心,沒有什么交流,這是一種人格的不健康。我聽到,想了想,不禁笑了。其實也嘗試外出或上網參加一些交流活動,只是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每天留一點時間獨處,更喜歡安靜的文字,因之我的庸常日子充滿了鼓鼓囊囊,隨時釋放的詩意。每個人心智不一,性情不一,興趣不一,當視覺、聽覺把太多的東西同時告訴我,我沒有足夠的能量消化它們并使之轉化成自己的財富,相反,我會感到堵塞難過。巴什拉曾告訴我:一個人的存在不能被看見,它或許能在螺旋狀的無限循環(huán)中更加靠近自己。我在山中轉圈圈,沒有獨釣寒江雪的風致,更談不上唯我獨醒的孤獨與不染塵埃的潔癖。只是,在一個濃縮的世界里,在一個狹窄的空間里,我的生命才可能舒展自如。我的一位女友曾寫過一個療養(yǎng)院里小孩的故事,我感動的是,在成人眼里一個自閉癥孩子的不健康不正常,在一位女性作者筆下獲得了文學的溫情、包容和尊嚴。
當然,把此在的風景,把語言文字,視為一把開啟自我生命的秘密鑰匙,這不是存在的最高價值,但也許是獨特的價值吧?想這一世,我無非是想呆在一個地方,誠實勞動,然后做一點于他人無害而自己歡樂的夢而已。那么,我面對的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這個問題是:你喜歡什么?你能做點什么?這是我能夠回答的。
外界很遠,網絡渺茫,許多時候,大家圍坐一起,只是為了證明世界不該如此,事情不該如此,人類應該活在他處。于我,山林就是個好林,小鎮(zhèn)就是個好鎮(zhèn),這里,就是我的去處,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