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嫻
(江蘇省淮安市中醫(yī)院 藥學部,江蘇 淮安223001)
淮安市中醫(yī)院一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專項點評
韓 嫻
(江蘇省淮安市中醫(yī)院 藥學部,江蘇 淮安223001)
目的:研究一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情況與合理性。方法:對554例一類切口手術患者使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結果:554例手術患者中有258例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率為46.6%。術前0.5~2h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率達到89.3%,預防用藥時間≤24h的比例為55.8%。預防用藥時間≤48h的比例為81.2%。單聯(lián)預防用藥比例94.6%無指征預防用藥比例3.5%抗菌藥物品種選擇合理率92.8%。頭孢呋辛、頭孢西丁、克林霉素使用頻次和構成比偏高,分別為44.5%、20.2%、17.3%。結論:一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總體逐漸合理,但臨床仍然存在一些不規(guī)范用藥需要加強管理,應采取相應措施進一步促進臨床一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的合理性使用。
一類切口;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特點;合理性為了了解我院一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規(guī)范化管理,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的554例一類切口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554例一類切口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手術前因感染所使用的抗菌藥物使用的病例,骨傷科251例,外科129例,手足外科39例,婦產科39例,眼科96例,其中有女性患者207例,男性患者347例,手術時間最長為4h,最短為20min。手術類型主要有骨傷科:骨折內固定術、內固定取出術、腰椎間盤髓核切除術、椎體成形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等。外科: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甲狀腺疾病手術、大隱靜脈剝脫術、局部囊腫或腫塊切除術等,婦產科:乳腺疾病手術,眼科:白內障手術等。
1.2 方法:采用回顧性的分析方法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參考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jiān)測網的“手術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表”設計成統(tǒng)一的“一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調查與初步評價表”主要內容有:科室、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歷號、入院時間、出院時間、手術日期、手術開始時間、手術結束時間、手術持續(xù)時間、入院診斷、出院診斷、手術名稱、抗菌藥物名稱用法用量、用藥總天數、幾聯(lián)使用、是否是術前0.5~2h給藥,同時還包含患者手術前后的體征等逐項進行登記。
2.1 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情況:554例一類切口手術患者中有258例患者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率為46.6%,給藥途徑全部為靜脈滴注,具體數據見表1。
2.2 各抗菌藥物使用頻次及構成比。一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共涉及11個品種[1],總使用頻次為272,具體抗菌藥物使用頻次和構成比見表2。
表1 各調查項目所占比例
表2 抗菌藥物使用頻次及構成比
本次研究顯示,我院一類切口手術患者2014年4月~2015年4月全年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6.6%,這與國內部分文獻所報道的一類手術切口抗菌藥物使用率相比有所降低,但是與經血管途徑介入診斷手術、顱骨腫物切除術、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關節(jié)鏡檢檢查手術、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乳腺疾病手術以及甲狀腺手術原則上預防不使用抗菌藥物的規(guī)定仍存在一定差距[2]。與國家規(guī)定的一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比例要≤30.0%還有一些差距,考慮到我院一類切口手術分布上以骨傷科手術最多,總體要達到≤30.0%不容易,所以我院在管理上是采取對每一例一類切口手術進行績效考核,即規(guī)范獎勵不規(guī)范處罰,筆者建議各醫(yī)院應根據本院的手術分布情況制定具體的各科室考核指標,如果每月一類切口手術例數不是太多可以采用一一點評的方法,然后進行績效考核,當然臨床上還是存在一些不規(guī)范的用藥,比如還有骨折內固定取出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以及使用加替沙星預防乳腺手術感染,這都是非常不合理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預防使用管理,改變臨床醫(yī)師過度依賴抗菌藥物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樹立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并不能代替嚴格的消毒、滅菌技術和精細的無菌操作,也不能代替術中保溫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預防措施。
另一方面,預防用藥的目的主要是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包括淺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術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一類切口手術感染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屬。因此,第一代頭孢菌素和第二代頭孢菌素是最常使用的抗菌藥物,如果患者頭孢菌素過敏可以考慮使用克林霉素。本次研究表明,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和頭霉素類藥物頭孢西丁以及林可酰胺類藥物克林霉素上,抗菌藥物的選擇總體趨于合理,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現(xiàn)象。例如:復方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阿莫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于預防一類切口手術感染顯然是不適宜的。其次,《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規(guī)定,如需使用抗菌藥物應在手術前0.5~2h或者麻醉開始時給藥,并選擇合適抗菌藥物品種與用法用量,否則不能發(fā)揮有效的預防效果。研究表明,我院有89.3%的手術患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給首次給藥,但還有一部分手術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預防應用,還有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才開始預防用藥。另外使用抗菌藥物的目的是消滅在手術過程中污染創(chuàng)面的細菌[3],一般手術結束后不易發(fā)生新污染,因此抗菌藥物只需短程使用,一類切口的預防用藥時間一般在24h以內,個別患者可延長至48h[4]。但是研究結果表明,554例一類切口手術患者中仍然有預防用藥療程偏長的現(xiàn)象,這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造成不必要的醫(yī)療資源浪費;也會增加藥品的不良反應和造成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綜上所述,我院一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總體逐漸合理,但是仍然存在預防性使用率偏高,無指征預防用藥、預防用藥品種不適宜,首劑預防用藥時機不規(guī)范,術后預防用藥時間偏長等問題,應進一步加強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管理,采取綜合性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卓霞,闞燕,閩鵬,等.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3,38(10):799-800.
[2]陳艷芬,楊淑梅.自治區(qū)第二濟困醫(yī)院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35(4):311-313.
[3]韓世妮,王惠霞.干預前、后骨科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4(1):61-63,64.
[4]謝曉露,侯璇珠,黃少燕,等.某院眼科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合理性評價[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2):209-212.
R969
B
1002-2376(2015)10-0100-02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