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萍
(如皋市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江蘇如皋226500)
HBV-DNA檢測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及肝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周秀萍
(如皋市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江蘇如皋226500)
目的:研究HBV-DNA檢測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及肝功能的相關性。方法:選擇2009年7~2013年7月4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觀察。所有患者均進行HBV-DNA載量檢測、HBV-M定量檢測以及肝功能檢測。根據(jù)HBV-M模式對患者進行分組,分析HBV-DNA載量與HBV-M以及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HBeAg類型患者HBV-DNA載量和ALT、AST的情況。結果:HBeAg陽性組HBV-DNA陽性率為90.91%(150/165),HBV-DNA載量為(5.47±2.26)log10 IU/ml,ALT為(147.95±91.14)U/L,AST為(95.31±74.66)U/L,明顯高于HBeAg陰性組的55.32%(130/235),(3.98± 1.39)log10 IU/ml,(58.71±49.29)U/L,(61.13±49.13)U/L。HBeAg陽性組平均年齡為(36.8±13.2)歲,顯著低于HBeAg陰性組(41.9±12.5)歲,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對HBV-DNA載量、HBV-M及肝功能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方能更加客觀、準確地評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變化以及嚴重程度,為臨床診療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jù)。
HBV-DNA;HBV-M;肝功能;相關性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引發(fā),是我國目前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日趨增高[1]。以往常用的乙肝檢查包括:HBV血清標志物檢查(又稱乙肝兩對半檢查,HBV-M),HBV-DNA檢查,肝功能檢查,以及血常規(guī)等。鑒于國內的研究報道多重在單純檢測某項指標的變化情況,而缺少分析指標間聯(lián)系的情況,本文通過研究我院400例自2009年7~2013年7月就診的HB病患HBV-DNA載量、HBV-M定量以及LF指標(ALT、AST),目的在于分析HBV-DNA檢測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及肝功能的相關性,并為臨床診斷提供實驗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自2009年7月~2013年7月就診的4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3例,女187例;年齡18~71歲,平均(47.8±5.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與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修訂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①酒精肝以及脂肪肝或伴其他病毒型感染者;②近1個月內曾使用保肝或作用于HBV的藥物;③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肝功能受損。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在室溫下靜置后分離血清待檢。所有樣本均進行HBV-DNA載量、HBV-M定量以及肝功能檢測。
1.2 檢測方法:①采用“一步法”測量HBV-DNA載量,操作如下:將5 μl“核酸釋放試劑”加入PCR反應管,然后依次加入待測樣本、陰性對照試劑、陽性對照試劑、定量參控劑各5μl,輕輕吸打3~5次,以防出現(xiàn)氣泡,再加入40μl PCR混勻輕輕吸打2~3次后蓋好管蓋,上機檢測;②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ELISA定量檢測嚴格參照說明書;③肝功能(ALT、AST)檢測采用美國BECKMAN AU-680。
1.3 評價標準:①HBV-DNA定量>1.0×102U/ml為陽性;②HBsAg>0.5 ng/ml,HBsAb>10 mlU/ml,HBeAg>0.05 NCU/ml,HBeAb>5.0 NCU/ml,HBcAb>1.5 PNCU/ml為陽性;③ALT、AST檢測>50 U/L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HBV-DNA載量與HBV-M以及ALT、AST結果比較:根據(jù)HBV-M模式分組:①HBsAg,②HBsAb,③HBeAg,④HBeAb,⑤HBcAb。①③⑤組、①④⑤組、①③組以及①⑤組HBV-DNA陽性率分別為90.79%(138/152)、60.25%(97/161)、92.31%(12/13)、44.59%(33/74)。①③⑤組HBV-DNA載量為(6.53±2.27)log10 IU/ml,ALT為(152.43±92.62)U/L,AST為(98.32±77.76)U/L,明顯高于①④⑤組[(4.94±1.24)log10 IU/ml,(67.74± 50.98)U/L,(73.29±52.88)U/L]、①③組[(5.14± 1.33)log10 IU/ml,(76.31±72.91)U/L,(48.28±31.41)U/L]以及①⑤組[(3.13±1.66)log10 IU/ml,(46.24± 35.88)U/L,(42.06±23.33)U/L],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本研究未見其他HBV-M模式。
2.2 不同HBeAg類型患者HBV-DNA載量及ALT、AST結果比較:HBeAg陽性組HBV-DNA陽性率為90.91%(150/165),HBV-DNA載量為(5.47±2.26)log10 IU/ml,ALT為(147.95±91.14)U/L,AST為(95.31±74.66)U/L,明顯高于HBeAg陰性組[55.32%(130/235),(3.98±1.39)log10 IU/ml,(58.71±49.29)U/L,(61.13±49.13)U/L];HBeAg陽性組平均年齡為(36.8±13.2)歲,顯著低于HBeAg陰性組(41.9±12.5)歲;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表1)。
表1 不同HBeAg類型患者HBV-DNA載量及ALT、AST結果比較
HBV-DNA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的指標,且其特異性強、靈敏度高。HBV-DNA越高則表示HBV復制越嚴重,其傳染性亦越強。HBV-DNA是評價是否存在HBV復制的“金標準”[2]。ALT在肝細胞中的活性最高,是肝細胞受損最敏感的指標之一[3]。AST則在心肌細胞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肝臟,其水平升高通常多見于心肌梗死的發(fā)病期以及病毒型或中毒型肝炎[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癥狀和臨床表現(xiàn)通常非常復雜,HBV -DNA載量、HBV-M以及肝功能檢查均只可片面反映患者感染HBV的時期、免疫反應結果、血清是否有HBV復制以及肝臟炎癥的嚴重程度。既往認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陽性者病毒復制更加活躍,而且把HBV-DNA作為病毒復制指標。近年有學者指出HBeAg轉陰不能完全說明HBV復制停止,發(fā)現(xiàn)部分HBeAg陰性患者同樣具有HBV復制以及傳播情況。
綜上所述,HBV-DNA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復制以及傳染性程度的“金標準”,HBeAg亦是判斷病毒復制的指標。HBeAg與HBV-DNA載量有密切關系;血清ALT、AST與肝細胞損傷直接相關,反映肝細胞損傷以及壞死程度。對HBV-DNA載量、HBV-M及肝功能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可以更加客觀、準確地評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變化以及嚴重程度,為臨床診療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jù)。
[1]秦昱,夏先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體標志物與HBV-DNA聯(lián)合檢測的相關性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4,20(3):478 -481.
[2]李彩東.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與HBV-DNA水平及血清標志物關系的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907-909.
[3]薛月華.前S1抗原與HBV DNA及HBV血清標志物檢測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09,24(2):152-154.
[4]曾鋼.308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載量與肝功能及HBV -M檢測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14):1908-1910.
R512.6
B
1002-2376(2015)10-0042-02
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