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
一位營銷“怪才”的生存之道
■ 李永
不做最好的,要做最合適的。這句話被李永奉為至理名言。
營銷“怪才”李永在圈內越來越被人熟知,能把“快樂營銷”、“技術營銷”等老一套營銷手段“舊瓶裝新酒”,玩出新花樣,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這篇文章為您講述這位營銷怪才的逆襲八部曲。
2013年初是我碰壁最多的一個階段,提出一些想法,讓公司的人當著笑話。有人曾經(jīng)對我說過,李永你在會議說出的那些話,簡直幼稚的能把我憋出內傷。當時好多同事堅持技術營銷,我提倡的快樂營銷。技術在很多人看來是嚴肅的,而快樂就等于是逗逼。所以我提出的逗逼式的快樂營銷得到絕大多數(shù)人的反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是我在2013年以快樂營銷路線取得成功的時候,到2014年我卻又走上了當初大家都支持的我反對的技術營銷路線。這樣的轉變確實讓當時很多同事大吃一驚,因為這一年在他們的印象中,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做的還不錯,為什么說轉變就轉變了呢?也因為快樂營銷的思想,滕州的陳琪總一見面就開玩笑的稱呼我忽悠司令來了,因為他叫我的下屬是忽悠團長。不單單是陳琪這樣和我接觸過的經(jīng)銷商稱呼我大忽悠,其他服務過不下10個的經(jīng)銷商見面也都這樣直言不諱的叫我大忽悠。大忽悠這個詞雖然是大家對我是愛稱,但是我更加喜歡朋友們能叫我一句李老師,我相信一句老師也是眾多農資企業(yè)里面的業(yè)務員共同的心愿。
我對“忽悠司令”是這樣解釋的:“把假的說成真的,把一說成十那不是忽悠,那是騙子,那是犯罪。而把實話通過包裝,能夠讓經(jīng)銷商,零售店,老百姓易于明白的話語出來,這不叫忽悠,那是老師,那是心理學家。”
當初的同事反對我快樂營銷的方案,其實擔心的就是出現(xiàn)這種被冠以忽悠的帽子,他們的擔心是正確的,但是沒有想到給經(jīng)銷商們、零售店們和農民們帶去的不是騙子的感覺,反而是我和他們的距離拉近了,是朋友的感覺了。和他們有了朋友的感覺,貨還愁賣不出去嗎?
不做最好的,要做最合適的。這句話一直是我給所有企業(yè)的領導和管理層的一個建議。
誰都知道技術營銷是農資銷售最有價值的競爭手段,但是很多人給技術的定位太膚淺了。他們認為技術是通過百度搜索而得到,最終做成PPT,給現(xiàn)場的農民講課就是技術營銷了?認為看出幾個莊稼病害,并且能夠給點對口的藥劑去治療,這就是技術營銷了?認為口里說出專業(yè)的讓人聽不懂昏昏欲睡的就是技術營銷了?我認為這些顯然不是技術營銷,甚至于連技術都談不上。
我心目中好的技術老師,是那種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懂得作物栽培的。知道大棚怎么搭,知道滴灌怎么建,知道什么品種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直接指出農民容易改變的一些管理誤區(qū)。而那些口若懸河,夸夸其談一些什么國外技術,來貶低當前農民的管理落后,這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明知道老百姓做不出來,你還來講這些老百姓不能達到的技術,這不是耍流氓又是什么?對老百姓技術營銷,我們對他們要做到,不做最好的,要做合適的。
而當時的同事們開農民會,開經(jīng)銷商會議只是傳統(tǒng)的講大課形式,全公司一個模板。這樣的會議方式農民來200位,不要一個小時,最后只剩下20位,而這20位還有一部分等著是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小禮品的。面對這樣的技術會議,面對一個個農民是我們苦口婆心從家里拉出來,最后白白的又走了是多么令人心焦和痛苦啊。留不住人,你的技術就是最合適的,你的產品質量就是最好的,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當時我的第一想法,不是怎么賣出去貨,也不是怎么把技術講透,而是怎么能留住人。為此我做出了當時全公司都反對的一項決定,把技術農民會變成送文藝下鄉(xiāng)活動。為了節(jié)約公司開支,我們不雇傭專業(yè)的演出團隊,一切的演出就是我們公司市場部的小伙伴們。我知道當時很多人的想法是各有不同,領導是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因為他也知道不改變不行,但是我這種改變方法究竟適合不適合呢,但是又沒有先例,所有較為擔心我能否成功。但是領導看到我的改變決心,就大力的支持了我一把,同意我采購相關設備,只要我提出的領導全部同意。
領導面對有積極性的員工,要給予支持和理解,即使有點瑕疵又怎樣?而不是雞蛋里面挑骨頭,非要什么完美的方案,充足的計劃。有能力的員工會在工作的過程中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小錯誤,并且通過自身的小錯誤調整和解決,能夠更快的讓他們得到成長和空間。有些領導就是必須要下屬拿出他們滿意的方案才能執(zhí)行,那么我認為等這些方案和計劃拿到你面前的時候,機會和激情已經(jīng)過去。等你同意的時候,方案的計劃已經(jīng)完全違背了初衷,做出的事也是畫虎不成。領導要記住一件事,人永遠比方案重要。你只要相信這個人,就什么都不要問,直接支持就好。沒這個魄力,你干什么領導?
而很多同事們在背后竊竊私語,有的當面反對,反對人的想法是,我們是做業(yè)務的,不是做小丑的。也有的什么都不說,就等著你出笑話。而我市場部里面20多個下屬也分成了兩派,一半不支持,不配合,排練吊兒郎當,傳遞各種負能量,背后議論紛紛。而有一半的下屬當時是極力配合我的,晚上訓練到9點后。也經(jīng)常別人在正常上班,而我?guī)е@10幾個支持我的小伙伴,在公司6樓又是唱又是跳的,星期天也不放假,正常排練。與當時公司的范圍是格格不入,令人側目。我放下自己的一些小面子,和他們一起唱歌,跳舞,小品,游戲,練習演講。并且要求每個小伙伴拿出自己的才藝進行排練。
不做最好的,要做最合適的。這一信念又一次的堅定我做出下一個決定,配合支持我的下屬,我和他們一起奮斗;不支持我的、反對我的,我尊重他們的意見,不逼迫他們和我們一起瘋,不對他們另眼相看,我讓他們先冷靜一會。因為有的人確實不適合做這樣的事,而且文藝演出究竟能帶來多大的效果呢?誰都不知道。
在員工看不到方向的時候,這個時候的領導而不是去指責他們層次能力不行,也不能抱怨他們和我們不一條路。反而他們其實也是有很強的責任心,對公司有很強的感情。這個時候不是領導推卸責任的時候,不是狗咬狗一嘴毛的時候,而是需要體現(xiàn)領導的價值,勇于成為中流砥柱,帶領著質疑他,不信任他的員工們共同奮斗。從而通過這樣的事例證明自己的想法和決定是正確的,讓員工對你心服口服。如果面對分歧,就想著換人,那么我告訴這樣的領導,你就是換來諸葛亮,也是對你無能為力。當員工和領導的方向出現(xiàn)偏差時,如果領導不能證明自己的方向和想法是正確時,這樣的領導也是完全的理想派,不能服眾。
和下屬沒有感情,能力再強的領導,也是孤家寡人。而和員工同舟共濟,有了兄弟般的感情時,即使公司有困難,短時發(fā)不起工資,也會有與你同甘共苦,不離不棄的員工。領導最大的能力不是能力,而是魅力。一個沒有魅力的領導,即使能力再強,其實也是廢物一個。
經(jīng)過我和小伙伴們的精心準備,送文化下鄉(xiāng)的快樂營銷終于顯現(xiàn)出它的效果了。場場爆滿,次次轟動。我們開過的農民會經(jīng)常有幾百個人,里三層外三層的盛況。我們有過,下雨了,農民不走,幫我們收拾設備的畫面。我們有過,現(xiàn)場農民自己掏錢去小賣部買水給我們喝的畫面。我們有過農民越開越多,全村出動的現(xiàn)況。我們有過一個月開了27場農民會的記錄,其中沒開的有2天是下雨,一天晚上在高速路上趕路。白天下鄉(xiāng)宣傳,晚上會議演出。當時很苦,白天37度高溫正常宣傳,晚上11點吃晚飯也是常態(tài)。但是和我一起奮斗的小伙伴和經(jīng)銷商們都很快樂。當時市場部的他們工資是每個月1800元至2200元不等,沒有提成。出差補助是每天50元,食宿全部包括在這50元里面。我們住最便宜的旅館,沒有空調,沒有衛(wèi)生間。有次熱的實在受不了,我們開了個連鎖酒店標準間,里面住了5個人。怕酒店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趕我們走,分了3批進入房間,好像做賊一樣。
但是我和這些小伙伴們當時都很快樂,因為我們都需要證明自己,需要證明這條路可行。我們也珍惜在一起的友誼和情誼。一起笑過,一起哭過,一起瘋過,一起靜過。雖然現(xiàn)在很多同事們都分開了,但是這一段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有個同事去鐵路局上班,他打電話給我說,他在甘肅山區(qū)的時候,百里渺無人煙,很苦很累,雖然待遇高了,但是時常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漫天星辰,就會想起我們一群人奮斗的過程。還有個同事經(jīng)常對我說,只要路邊響起“最炫民族風”這首歌曲,她都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扭動起來,因為這首農民會的開場舞已經(jīng)融入了她的血液中。
很多公司領導都認為留著一個員工開出高價錢就能留住他們,認為只要錢開的足了,就能讓他們努力干活。根本不注重下屬的精神世界和公司氛圍的領導,不尊重員工,不能給員工尊嚴的領導。你就是開出天價工資。最后仍然是收不住人心,會出現(xiàn)“拿著你的錢,干著別的事,罵著你的娘”的現(xiàn)象也是活該。
作為廠家的銷售人員,你技術再牛,不能形成銷量也是“然并卵”。要想形成銷量,就需要把產品特點和技術慢慢的灌輸?shù)浇?jīng)銷商和農民的心目中??墒寝r民面對總多的廠家培訓,各種的活動政策已經(jīng)被鍛煉的百毒不侵,一般般的技術會議根本打動不了他們的購買欲望。
雖然快樂營銷效果不錯,很多經(jīng)銷商已經(jīng)接受了產品,零售店貨點布局已經(jīng)初步形成。但是我始終記著我們是干農資的,做農資的必須要有技術,做產品的必須要有效果,要懂得零售店的需求,和老百姓的心理??鞓窢I銷只能把市場的局面簡單打開,但是要想產品上量,還是需要真真切切的技術和效果。要想把效果擴大,只有靠修煉自身對產品特性的把握和技術的提升,于是2014年我就逐步的快樂營銷往技術營銷的方向發(fā)展。
什么是技術?什么又是技術營銷?不做最好的,要做最合適的。這個理念又一次的讓我找到了方向。我認為真正的技術,是適合當?shù)氐?,能夠讓農民做到的,并且快速接受的技術才是真技術,通過一些方法和手段適當包裝,讓農民淺顯易懂,在寓教于樂的同時把技術學習到,不知不覺的對你這個產品感興趣,這就是技術營銷。
很多老師講課,動不動就拿出一些最先進的管理辦法,經(jīng)常說美國怎么怎么好,日本農業(yè)怎么怎么發(fā)達。你說這些例子對農民根本是“然并卵”。他們能改變嗎?他們有辦法嗎?最后還不是望洋興嘆?真正的技術,是在當?shù)赜姓{研,能夠實際的指出農民輕而易舉能做到的,很容易改變的辦法和方法,這才是真技術。
作為廠家的銷售人員,你技術再牛,不能形成銷量也是“然并卵”。要想形成銷量,就需要把產品特點和技術慢慢的灌輸?shù)浇?jīng)銷商和農民的心目中??墒寝r民面對總多的廠家培訓,各種的活動政策已經(jīng)被鍛煉的百毒不侵,一般般的技術會議根本打動不了他們的購買欲望。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有繼續(xù)改變和創(chuàng)新,才能在銷售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我們做銷售的,其實就是各種證據(jù)的收集和展示,讓經(jīng)銷商和農民產生相信。那么我們怎么能增加他們的相信呢?隨之而來的各種觀摩會、農民會、示范園等都是為了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把這些之前的證據(jù)一一進行展示,從而通過一個點或者多個點達到打動他們的目的,從而產生消費的行為。會議的成功與否就是你證據(jù)收集的是否充分,你展示的方法是否真實,經(jīng)銷商或農民是否相信。
很多公司的領導把證據(jù)收集的任務全部交給了業(yè)務員,業(yè)務員們也嚴格的執(zhí)行了公司領導的命令,做了大量的田間示范和數(shù)據(jù)收集。每個業(yè)務員都有當?shù)氐膶氋F資料??墒墙Y果呢?
1.由于業(yè)務員的一些私心,不向公司分享。
2.分享出來公司不保存,不匯總。
3.匯總出來不利用,不包裝,不進行二次傳播。
4.做的再好不表揚,不獎勵。
以上四點導致浪費了各地巨大的實驗投入,消耗了很多業(yè)務員的實驗積極性,讓很多資料躺在硬盤里,最后不了了之。既然我們的證據(jù)已經(jīng)收集了,之前的工作我們已經(jīng)做了90%,剩下的這10%只要做好,不就完美了嗎?而且這10%是最好做、最容易做的。由于證據(jù)的收集整理不好,導致了很多工作的重復做,造成公司巨大的人力財力浪費。
于是,當時的我把市場部的所有出差照片,田間示范都進行匯總與收集。定期向業(yè)務員們索要他們的田間示范、會議、生活等的報告、視頻、圖片,進行匯總和整理。裝在一個硬盤里面,讓全公司的所有人進行共享。短短2年時間,硬盤里面的這些資料就多達500G之多。即使現(xiàn)在,乃至以后這500G的資料都是寶貴的。仍然經(jīng)常在各種會議上用于播放和演示。
農民在接受一個新產品之前,最關心的是什么效果,我身邊誰使用過。單憑效果一樣是打動不了他們的,我們既有好效果,又有身邊的示范戶。這樣的話很多農民就會心動,也試著購買使用一些。
所以很多廠家在講課的時候,拿出別的地方的一些產品效果,農民們根本不接受,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因為他們不認識圖里的人是誰,農民們會認為圖里的這些人是請來的托。效果是美圖秀秀搞的特效。
以我開展幾百場農民會的經(jīng)驗看來,農民對領袖的力量還是非常認可的,只有熟人才能讓他心動。認識到了這一點后,我每次開會都會要求業(yè)務員先在開會的當?shù)刈龀霎a品效果來。而且要把效果的全程展示出來。很多人展示的只是最終的效果,這樣的說服力也是不大的,因為農民擔心這是我們作假。就好比我們看電影,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電影的結果,你會覺得這部電影好看嗎?我們看電影看的是過程,同樣農民看效果往往也是看的過程。他們關注什么時候使用,中間怎么管理,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區(qū)別,最終有什么效果,使用者是怎么評價的。
等我們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以后,農民們看到身邊的伙計是這樣使用的,就好像他們是試驗示范的全程參與者一樣,他們還會對我們的產品不敢興趣嗎?
不做最好的,只做最適合的。等我們把各種適合的事情做好以后,其實也就慢慢接近完美了。通過這些會議我發(fā)現(xiàn),照片的展示永遠沒有視頻帶來的效果好?,F(xiàn)在的手機拍攝功能很強大,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拍了照片,為什么我們不能在拍照片的同時也拍一段視頻呢?視頻更能生動的展示農民和我們做示范的真實狀態(tài),更清晰的展示作物的生長過程,更幽默快樂的把一些細節(jié)表達出來。
說干就干!在2014年,我的市場部視頻組正式成立了。在市場部里的所有員工必須要學會視頻的剪輯和制作。當時只要有電腦的,都必須會做視頻,這也是我對他們的重要考核之一。
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公司里的主打產品,在主要作物上,全國各地的視頻素材也越來越多。漸漸的我學會了配什么樣的字幕更醒目,什么樣的色彩更舒服,多長時間最合適,什么時候快進,什么時候慢放,什么音樂最符合當時的氛圍……
通過每一次的不做最好,只做最合適的理念,一步一步的支持著我走到今天。也因為我從來都不追求完美,過的很快樂,事也較能盡快的完成。無論是快樂營銷也好,技術營銷也罷,對我來說,最合適的就是最大的完美。
(編輯/杜俊林11933787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