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 馬亞慶
摘 要:新生入學教育一直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擔負著引導新生完成從高中生活到大學生活的過渡,更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未來幾年內(nèi)所要遵從的理念和框架,然而,當下我們的新生入學教育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形式單一、效果不理想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如今,時代在變遷,我們工作面對的都是“大學生”,可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卻大不相同,如果入學教育的內(nèi)容設置長久不變,很難想象這樣的教育活動會收到預想的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入學教育 創(chuàng)新工作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097-02
顧名思義,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以下簡稱入學教育)就是針對那些剛剛離開高中將要進入大學學習的“準大學生們”設置的,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們適應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并熟悉了解未來幾年內(nèi)自己享有的權力以及應盡的義務等。由于入學教育是新生們進入大學后的第一堂課,因此非常重要,絕大多數(shù)高校對于入學教育都非常重視,經(jīng)常安排各級的主管領導去為新生們上課,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然而,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一個問題:雖然入學教育年年都做,程序也都差不多,但是受眾主體卻不一樣!一個入學教育的內(nèi)容用上個一兩年沒有問題,可如果時間再長一些就不行了。進入信息時代后,我們常說“三歲隔一代”,極端者甚至認為“一歲隔一代”,不管是哪種主張,都充分說明了時代變化之快。試問在這樣的格局下,我們的入學教育內(nèi)容設置又怎么能夠做到“5年不變,10年不改”?
1 當前入學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大體上來講,當前我們的入學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1 安全教育
(1)人身安全。沒有人身安全做基礎,無論在大學中學到多少有用的東西也是無濟于事,為了降低學生遭遇人身安全意外,一般院校在管理上,都會對學生們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不允許在宿舍使用電磁爐、電熱毯等違禁物品,不允許在夏季到河湖里游泳,嚴禁男生進入女生宿舍……由于上述行為會嚴重威脅到在校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各個高校對這些也都是嚴加防范。
(2)財產(chǎn)安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大學生們的個人物品也變得越來越貴重:電腦、相機、高檔化妝品等,近年來,高校宿舍的盜竊案件頻發(fā),其中大多數(shù)為內(nèi)盜,并且這類時間一般多會引發(fā)連鎖反應,解決起來非常麻煩。所以,為了保證校內(nèi)和諧正常的教學秩序,關于財產(chǎn)安全的教育一般也會被列入到入學教育中。
1.2 法規(guī)學習
(1)法律法規(guī)。近年來,各大高校關于國家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教育呈現(xiàn)出加強的趨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校大學生們的違法案件逐漸上漲,其中很多是刑事案件,一旦被牽涉其中,非但學業(yè)無法保證,很有可能整個人生都會發(fā)生轉折。因此,大多數(shù)高校一般都會把法律法規(guī)教育融入到入學教育中,以期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2)校規(guī)校紀。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學校有義務告知學生們所需要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由于剛入校,對于新事務的接受能力較強,選擇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教育也很容易將規(guī)范印入他們的腦子里,進而外化為學生們的行為規(guī)范,以便于更好地對他們進行管理。
1.3 學習引導教育
(1)學習方面。大學里的學習不同于高中,沒有了老師們的督促和監(jiān)督,更多是要靠自身的堅持和努力,很多新生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無法適應,完全沒有掌握在大學中學習的方法。在各個高校,這樣的情況非常多,因此學校要對。
(2)生活方面。大學不同于高中,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們生存技能的地方,更是他們?nèi)烁耩B(yǎng)成的重要階段,高校都會在入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做人道理以及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的基本準則。
2 當前入學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難
2.1 “師本位”意識根深蒂固
在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中,“尊師”一直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師總是被定位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但是,學生對于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以及老師個人學識的反思和批判卻顯得比較匱乏,我們的學生,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循規(guī)蹈矩地從老師那里接受知識。這種“師本位”的情況反映在大學的入學教育中,便表現(xiàn)為教育者總是習慣于從既有的經(jīng)驗以及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什么是禁止的......我們已經(jīng)太習慣于作為管理者去思考這些問題。
2.2 入學教育的內(nèi)容跟不上時代變化
相對于快速改變的外部社會,校園中的改變總是顯得慢了半拍,按常理說,面對著不斷改變的“準大學生”,我們的入學教育也應該體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然而現(xiàn)狀卻是,不少高校的入學教育內(nèi)容能夠幾年不變,即使有變化,也只是形式性地刪減或添加一些內(nèi)容,而社會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卻總是無法在入學教育中體現(xiàn)出來。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名女大學生在返校途中被綁架、強暴,就暴露出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在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缺陷。然而可惜的是,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大環(huán)境下,不少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依然缺乏在這方面的關注。
2.3 教育活動的開展形式單一
大部分高校的入學教育,一般包括入學儀式、軍訓、講座等形式,準大學生們或許在剛剛接觸時還會略感新鮮,但是時間一長,很難保證他們會抱有持續(xù)的熱情去對待大學中的第一堂課。通過對部分高校入學教育的開展情況進行資料搜集,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的新鮮感在保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后就消失了,原因很簡單,無論是軍訓或是講座,他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就已經(jīng)接觸過這些東西,甚至可以說已經(jīng)是非常的熟悉,那么很自然地,在大學的入學教育中,我們拿出學生們已經(jīng)日以為常的東西,又怎么可能去要求他們認真地去學習?
3 對于新生入學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的幾點想法
在上文中,筆者提出了當前高校入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那么接下來,筆者將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保證我們的創(chuàng)新工作得以順利開展談談自己的淺薄認識。
3.1 放低姿態(tài),加強“服務意識”
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是大學入學教育改革的首要前提。
對于一些老師來說,學生就是學生,要尊重老師,并且,服從老師是天經(jīng)地義的。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在少數(shù),之所以會這樣,其實也不難理解,很多老師從小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長大的,會自然而然地認可這種觀點,并將之貫穿于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然而,他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社會背景的變遷。曾經(jīng)有人做了這樣的比喻,20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批人,他們是電子時代的移民,而90后,他們則是電子時代的原住民。比喻很生動也很形象,一句話就道出了兩個年代的人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試問,80后的觀念能否為90后接受?答案是否定的,這些電子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接受知識的途徑更為多樣化,其人格也更為獨立,要求他們像80后那樣去服從規(guī)則、權威,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是很難做到的。
鑒于新生代大學生的這種特點,筆者認為,無論是校方還是老師個人,在進行入學教育時,都需要降低姿態(tài),去告知學生哪些是他們需要注意的,以一個朋友的身份給他們一些建議和意見,至少不要再以高高在上的老師姿態(tài)去訓話??赡苡行├蠋煏f,現(xiàn)在的孩子太沒大沒小,不懂得如何尊師重道,其實在筆者看來,他們還是很懂得去尊重愛護別人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為我們所熟悉而已。因此,對于這些“桀驁不馴”的準大學生,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3.2 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教育內(nèi)容
在筆者看來,入學教育的內(nèi)容是不能長時間不變的,每年都要根據(jù)形勢的變化加入不同的內(nèi)容。
就拿當前的情況來說,14年暑假結束后,全國各地發(fā)生多起針對返校女大學生的刑事案件,其中多為誘騙、強暴等惡性事件。那么,今年的入學教育內(nèi)容中就需要加入針對女大學生人身安全的教育內(nèi)容,例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辨別他人企圖、如何同歹徒周旋等。如果,我們還只是將入學教育的內(nèi)容限制在校園以內(nèi),毫無疑問地,這樣的教育就是脫節(jié)的、失敗的。此外,面對著不斷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尤其是網(wǎng)絡虛擬世界對于大學生活的沖擊,入學教育中就需要適時地加入一些關于網(wǎng)絡時代的知識,當然,不一定非得是關于安全的,其他一些普及性的基礎知識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極大的幫助。
3.3 摸清學生心理,適當變換教育形式
即將走入大學的學生們,已經(jīng)在我們填鴨式的教育中侵染了十多年,對于說教式的教育可以說是非常熟悉,如果大學和以前的教育模式?jīng)]有任何的區(qū)別,就算教授的內(nèi)容再怎么有用,也很難會得到他們的認可。
作為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和我們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要想使我們的入學教育深入他們的心里,最好的方式莫過于用他們的思維和語言,來傳遞我們所要教授他們的。這里舉一個例子,曾經(jīng)在一個高校中看到了這樣的入學教育,施教的主體不是校方或者老師,而是由高年級的師兄師姐擔任,他們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獨特的方式來為師弟師妹們進行互動,用年輕人特有的語言和方式講述著自己對于入學教育的理解。一場小小的活動下來,整個過程始終保持著輕松的氣氛,沒有師長和學生,只是前后輩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對話也進行得平和親切,跟傳統(tǒng)的入學教育比起來,這種師兄弟間的交流顯得是那么得自然和順利,事后,許多新生也表示,相對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他們更接受這種方式。或許,這只是某個院校的個例,但是它卻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角度去看待入學教育這個老問題,即使不能馬上做到這些,至少,它告訴我們還存在著這樣的方式去開展傳統(tǒng)教育活動。
以上,是筆者關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幾點思考,還請不吝指正。
參考文獻
[1] 曲云進,姜松.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問題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6):80-84.
[2] 李霞,徐媛.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32(8):43-45.
[3] 馬桂蘭.中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比較研究[J].高校輔導員,2011(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