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高巖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始階段。由于他們的思維判斷能力尚未成熟,對社會上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缺乏甄別能力,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模仿性。為此,校園與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小學教育中以培養(yǎng)公民基本道德準則入手,為學生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積極開發(fā)利用家庭教育的特殊潛能,形成學校、家庭為一體的教育體系,為小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 思想道德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087-02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边@句話充分揭示了抓好少年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奠基工程。小學是兒童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期,教師的為人師表,班主任的素養(yǎng),校園的文化氛圍,家長日常的行為,家庭的教育方法,對兒童的成長起到關鍵的作用。為此,構建學校家庭為一體的教育體系,營造和諧向上的學校、家庭環(huán)境,使兒童在學習和活動中汲取到更多的正能量,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播下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道德準則種子,養(yǎng)成遵章守紀、行為規(guī)范、勤奮學習、團結友愛、誠信友善的良好習慣,為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1 小學教育肩負著學生思想意識教育的主導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面對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兒童開始步入第一個求知識的大門,教育要在他們純潔幼小的心靈中畫上人生起步的風向標。為此,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培養(yǎng)模式、教師的精神風貌、班主任隊伍等諸多因素對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形成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1 班主任的素養(yǎng)對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形成起到關鍵的作用
俄羅斯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的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中的人格作用”,這就告誡我們教師的素養(yǎng)在學生成長中的影響的重要性。尤其小學班主任是學生進入義務教育的第一位啟蒙教師,負責班級的領導、組織工作及思想工作。班主任每天大部分工作在學生中間,是學生最信賴的人,班主任的職業(yè)道德、教學水平、管理能力,乃至舉止言談、生活習慣等都是學生效仿的一面鏡子。班級每一項工作的處理,都會給學生留下課間議論的話題,其結果會在學生的幼小心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有的甚至影響學生的終身。為此,學校要重視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建立競爭考核機制,把德才兼?zhèn)?、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率先垂范、愛生如子、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的優(yōu)秀教師納入班主任隊伍,這是做好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提。
同時,要強化班主任隊伍的綜合素質培訓工作,學校要把對班主任的培養(yǎng)工作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要有計劃地對班主任教師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教育管理學、少兒心理學等有關知識培訓教育,使班主任隊伍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管理上有創(chuàng)新,在教學上有新亮點,得到廣大師生員工的認可和贊許。這樣才能增強班級工作的凝聚力,成為學生效仿的一面鏡子,做好學生成長的導航人。
1.2 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陣地對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作用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學課堂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在小學的各學科教學過程中都蘊藏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潛能,如何把教師育人工作融入課堂教學,取決于教師的教育理念,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和課堂組織能力。科學地構思教案,靈活地組織教學,把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科學的融入教學,可以擴寬教學口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增加課堂的凝聚力。如:擴寬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口徑,根據教學要求,適當引入國學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使學生懂得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內涵,對他們思想道德意識的形成產生正效應;把發(fā)生在校園內外的先進事跡融入課堂,如:學生中尊老愛幼、拾金不昧、自強不息的典型事例,使學生感受到“好人”就在我們中間,榜樣就在我們校園。為他們提供聽得到,看得見的學習榜樣,把品德與社會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更適合學生理解接受能力,可以增強課堂的活力,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果。
要注重語文教學中加強滲透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審美了東方文化的內涵,又汲取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在數學、體育、美術等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蘊藏著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的意識,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的空間。如:課堂提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小組討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體育測試,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拼搏精神;嚴肅考場紀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這樣充分發(fā)揮各學科的教學特點和優(yōu)勢,形成各學科課堂教書育人的鏈條。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3 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校文化的德育功能
馬克思說過:“人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了人”。這句話深刻揭示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的重要性。學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學校教育的隱型德育課程,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引領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要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理解能力,科學利用校園的畫廊、課間廣播、校園講演大賽、故事會、講演會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國學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國學教育,清末愛國民族英雄鄧世昌、虎門銷煙林則徐等英雄事跡;革命時期的《小兵張嘎》《劉胡蘭》等;新時期的吉林最美孝心少年王丹,汶川地震廢墟下舍身救同學的小學生林浩等。利用校園內師生中涌現(xiàn)的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等進行宣傳教育,為學生課間活動提供自由觀賞、評論的空間,學校的講演會上展現(xiàn)學生自我的機會。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學生熱愛校園環(huán)境,珍惜校園文化,弘揚校園精神的道德風尚
2 家庭教育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名教育家魯潔認為:“家庭不僅影響受教育者的在校學習,而且參入塑造他們的全部個性和人格行為,家庭教育復制著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孕育著未來社會的風貌”。為此,家庭是兒童天然的學校,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教師。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熏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十分重要。為此,學校要把家訪作為溝通指導的渠道,把座談會作為宣傳家庭教育方法的窗口,使家長能夠重視自身修養(yǎng),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端正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2.1 增加家長座談會與家訪工作,發(fā)揮家長自身形象的教育功效
家長座談會是學校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手段,學校定期向家長匯報孩子在校的學習及日常表現(xiàn)情況,征求家長對學校管理中的意見和建議,已經成為座談會的慣例。如果忽視了把家庭環(huán)境及教育方法納入座談討論的主要議程,勢必影響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由于家庭環(huán)境不同,父母的綜合素養(yǎng)不同,教育方法不同,其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如:對長輩的孝敬,夫妻關系,鄰居交往,生活方式,勞動態(tài)度,個人愛好,以及茶余飯后交流的話題,都是個人的基本道德素質的具體體現(xiàn)。它是孩子身邊模仿的活教材,會在孩子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自然形成了孩子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正如顏之推所說,“潛移默化自然似之”,這種不知不覺地,悄悄地,一點一滴地滲透教育是厲害的教育。為此,家長座談會要做好家庭因素對學生成長的影響的重要性的宣傳工作,通過家長座談討論,達成共識,強化家長的責任意識,加強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積極營造和諧、溫馨、向上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正能量,這種教育效果是學校無法實現(xiàn)的。
2.2 做好家庭教育方法宣傳、指導工作,充分發(fā)揮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長的義務和責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成為諸多家長對子女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有成就的欲望,從而導致有的家長盲目的追求成績,忽略了對孩子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一是家長以獎勵措施,誤導孩子以分數論“英雄”,引起有的學生喪失了誠信,考試作弊;誘導孩子從小養(yǎng)成拜金主義思想。二是寵愛過度,享有“皇上”待遇,誘導孩子滋生貪圖享受,唯我獨尊的性格,導致孩子缺失自強自立、團隊意識。三是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挖苦、貶低、甚至打罵,挫傷孩子自尊,而產生抵觸消極情緒,導致學生厭學逃課。為此,家庭教育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要強化家訪調研力度,把握家庭教育的具體情況,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指導。借助家長之間的座談交流,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是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為此,小學教育要樹立起“既要做好知識傳授、更要注重道德養(yǎng)成”的綜合育才觀。要建立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班主任隊伍,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發(fā)揮教師課堂的教書育人潛能,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活動環(huán)境。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力度,優(yōu)化家庭氛圍,改善教育方法,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緊跟時代的發(fā)展,適合學生的思想實際。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源于學生生活,適合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學生心靈中形成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準則意識,為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彩霞.現(xiàn)階段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教育的影響[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36):168.
[2] 齊瑞艷,馬傳寶.淺議“潤物無聲”的思想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0.
[3] 譚良.教育育人點滴[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143.
[4] 步紅梅.淺談育人環(huán)境的凈化和優(yōu)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