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添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教師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合理運用語言藝術(shù),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使每個學生都受到應有的尊重,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質(zhì)量得到有效保障,提高教學質(zhì)量,出色地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藝術(shù)性語言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是以一種載體的形式存在著,對于人們的情感交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用到的最為重要的教學工具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準確的語言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表達,可以起到寄厚于輕、寄直于曲、寄深于淺作用,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也變得豐富多彩,教材中還新加入一些國內(nèi)外的經(jīng)典文章和名言名句等,使得小學語文教材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情感。不但塑造出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同時還描繪出了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觀,將各個時代的社會百態(tài)和人情冷暖都描述得淋漓盡致。
經(jīng)過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教材變得豐富多彩,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不但要對教材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還要對教材內(nèi)容給予準確詮釋,在適當?shù)臅r候還要融入與教材內(nèi)容相匹配的美感,從而使教學語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可以真正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的質(zhì)量得到提升。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藝術(shù)性
有的教育家說:“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來決定的。”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將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用最為通用的語言來進行詮釋,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特點,就可以使學生輕松地展開思維,以此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語言藝術(shù)獨有的魅力和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例如,在講解《十里長街送總理》這課時,教師可在講課之前為學生播放一段錄像,錄像的內(nèi)容就是送總理的過程,伴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教師對課文中比較深刻的話語進行朗誦,讓學生動容,從心里打動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一)生動形象的藝術(shù)性語言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發(fā)展的特征。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一般都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學生上課的時候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并且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都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事物列舉出來,從而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教材中的內(nèi)容。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列舉具體的事物,并沒有具有想象力的語言進行配合,這樣單純直觀的想象在更多的時候會更加讓學生感覺到無聊和單調(diào)。
例如,在講解疑難詞“躁”和“噪”時,如果只是單純以字的直接意義和用法進行講解,是很容易讓學生混淆的。如果教師在進行講解的時候用以下方式,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兩個字進行觀察,一個左邊是個“口”,一個字的左邊是“足”,兩個字的讀音是相同的,左邊是“口”的“噪”是不安靜的意思,就像很多的人在說話一樣;左邊是“足”的“躁”是急躁的意思,就像一個人在辦一件事情的時候,沒有辦成就去另外的一個地方,顯得這個人非常急躁。在經(jīng)過了教師的生動講解之后,學生對于疑難詞的記憶就會變得非常深刻,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風趣幽默的啟迪性語言藝術(shù)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幽默。”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幽默語言藝術(shù)充分發(fā)揮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有效開發(f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幽默并且生動的語言對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講解要比單調(diào)和枯燥的說教效果要好很多。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批改的時候也可以采取一些比較幽默的語言,在不打擊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時,使其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所在,同時還不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三)機智靈活的敏捷性語言藝術(shù)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維持課堂秩序和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好語言的意識。單純的教訓和批評是不能夠?qū)W生起到絕對的教育意義的,甚至嚴重的時候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和后果。當學生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教師不要上來就是對其進行指責,應該先對其進行安撫,然后私下無人的時候?qū)τ袥_突的雙方進行詢問,然后了解事情的始末。如果當學生之間發(fā)生了沖突,教師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對雙方學生進行批評,雖然有可能解決問題,但是會嚴重地耽誤教學進度,耽誤了其他學生的課堂時間,同時還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為以后教學出現(xiàn)副作用埋下伏筆,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因此,教師在維持課堂秩序和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時,一定要掌握好語言的藝術(shù),以恰當?shù)姆绞絹斫鉀Q學生之間的矛盾,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的質(zhì)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藝術(shù)性的語言進行充分利用,以合適的語言和方式來維持課堂的秩序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使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黨志波.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J].學周刊,2013(1).
[2]李華平.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3).
[3李立實.語言藝術(shù)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技術(shù),2011(3).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