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
走進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課堂,這樣才是真正理解了教育,改變了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落實了新課程。當前,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方式在我國已經(jīng)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怎樣才能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全面落實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充分釋放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的生命活力,是人們探索的重要主題。尤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表現(xiàn)得更加精彩,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個性化的見解,充分讓學生有話可以說,讓學生的小課堂成為學生展現(xiàn)自己能力和智力的大的舞臺,精彩小學語文課堂,彰顯小學語文課堂的魅力。
一、賞識學生課堂隨意插嘴的現(xiàn)象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抒發(fā)個性化的見解,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應該順著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推陳出新,有時候甚至可以改變原來的課堂教學計劃,進行即興的小組討論,讓學生說出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在大家的贊嘆聲中產(chǎn)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 比較過去的課堂教學,它發(fā)生著怎樣具體而深刻的變化呢?或者,我們可以從一些優(yōu)秀教案的剪影中,可以觸摸著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課堂正在發(fā)生著的一些變化的因素。教師可以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可以充分關注課堂學生的興奮點,并從中激發(fā)學生改變要我學習的狀態(tài),釋放我要學習的熱情,并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的能力等,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態(tài)。
二、大膽充分質(zhì)疑,探究新的奧秘
我們知道,對于對話、生成、自主和體驗、探究等詞語,廣大教師都是很熟悉的,但是教師應該深刻地探究這些詞語的內(nèi)涵,充分研究這些詞語,并能夠闡述出這些詞語的蘊涵。這些詞語本身凝聚的就是我們新課程所要精心構建的一些新課堂的新的理念,怎樣深入理解這些理念,并將這些理念轉(zhuǎn)化成學生的課堂教學形態(tài),就是對廣大一線教師的深刻而具體的挑戰(zhàn)了。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課文的插圖理解課文,并重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的學習勁頭增長,讓學生的學習勁頭更加充足。例如,《理想的風箏》一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看插圖,教育學生學習插圖上的人物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的品質(zhì),想象劉老師動作的艱難,想象劉老師身殘志堅的品質(zhì)。這樣來真正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讓課堂展現(xiàn)出理想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境界,即超越課堂本身,超越學習本身,把學生的學習生活變成一種鮮活的生活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塑造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zhì),教育學生向劉老師學習,充分學習劉老師的各種優(yōu)秀品質(zhì),并提高學生終身可持續(xù)性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
三、在充分的閱讀中注重知識積累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以及在課外生活和閱讀積累中獲得語言學習的材料。因為,我們知道語言材料的積累的多少,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高低的重要的指標。例如,《西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西湖的知識和杭州的知識,可以給學生介紹西湖十景的知識,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西湖》相關的古詩詞,積累一些和《西湖》有關的成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更多地增加知識積累,牢固確立課外積累的意識和習慣,充分掌握學習語文的能力。通過拓展與延伸,教師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增加知識積累,積淀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境界。
再如《理想的風箏》,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外材料《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學習優(yōu)秀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與文本水乳交融的補充的教材,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尋找補充材料的熱情,教育學生主動運用一些補充的材料來抒發(fā)自己個性化的見解,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視線引向教材,到融合文本與補充教材為一爐的高度融合,教育學生將積累的語言進一步融合并內(nèi)化,并在運用過程中逐漸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優(yōu)美的語言,重視逐漸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牢記,學生語言的積累的途徑有課內(nèi)的,也有課外的,教師應該重視課內(nèi)積累,充分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也要為學生的語文閱讀打開一扇窗,充分打通課內(nèi)課外的積累的堡壘,為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播撒下寶貴的種子。
教師運用新課程的新的理念來洗腦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學改革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教學的理念、教學的觀念,更重要的是,還要改變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慣的教育教學行為,重視改變學生習慣的生活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課堂勞動量,真正重視落實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小臉變通紅,小眼發(fā)光亮,小手舉起來,小嘴常張開,真正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追求學生朗讀出精彩的效果來,真正落實聽、說、讀、寫的訓練落到實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落實每一個教學的行為,讓每一個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都承載更多的教學的因素,重視更多的智力的支持,全面將語文課堂天地,改變成語文教學的大舞臺,彰顯語文教學的魅力,綻放語文教學的光彩。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