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寒
摘要:地圖毫無疑問可以說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它也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色,被稱為地理學科教育的第二語言。因此在各個涉及地理的書籍尤其是學生的教科書中都會采取地圖輔助的方式來促進人們對地理知識與其規(guī)律的理解,這無論對地理的教還是學都有著極重大的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地圖教學意義的研究,形成提高學生讀圖水平的方法來促進其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高中 地理 讀圖 繪圖
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普及,我國教育出現(xiàn)了全方位的改變。這也為我國教師的教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為了實現(xiàn)新課改的要求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并提高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把教學質量放在教學計劃的第一順位。而對于完成高中地理教學轉變來說就意味著要將提高學生讀圖水平作為實現(xiàn)學生素質進步的關鍵。
一、我國高中地理讀圖教育現(xiàn)狀
根據(jù)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師中,有三成以上教師將文字知識作為教學主要內(nèi)容,而超過一半的教師則從未重視過學生抽象思維的構建。因此,在我國讀圖教育儼然成為教育盲點。筆者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為:
(一)對地圖欠缺正確認識
很多教師都單純地將地圖的認知當做一種感性意識,認為它只可以形成一種直觀的感覺,不能促進理性客觀意識出現(xiàn)。但事實并非如此,地圖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這是一個特殊的表達方式,正是地圖的直觀促使人們抽象地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感性意識。
(二)忽視讀圖能力的鍛煉
地理圖像知識、思維邏輯、感知力和讀圖方法是組成讀圖能力的四個重要方面。而讀圖能力又可以分為深層信息獲取力與表層信息獲取力兩個層次。當對表層信息的認知到達某一程度時就會自動上升到深層信息的認知。在我國高中地理教育過程中,多采取文字取代地圖簡單傳授知識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獲得表層認知,教師們在學生的認知中提取有效知識點組織探討。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只能獲得表層認識,不能有效地鍛煉思維邏輯,從而導致其讀圖水平的固步不前。
二、提高讀圖能力的方式
(一)學會看圖
只有學會看圖才能真正認識地圖了解地圖。而最佳的看圖方式就是秉著整體的思維意識從全局角度多方位并遵循一定順序一步步地進行分析。
一方面,看圖時不要把每個點獨立出來研究,而應該放在圖中,從一個面的立場上綜合進行觀察,只有這樣才能知道每個點的作用。一根骨頭單獨拿出來誰也猜不出它的作用,而如果放置在人體的特定位置上我們就可以輕松明白它存在的意義。就拿我國鐵路路線圖來說,我們不應去單獨觀察它途經(jīng)的某一地點,而應廣泛了解其周邊的地理環(huán)境。地形、人口、經(jīng)濟狀況等都是我們思考的重點。將地圖看為一個區(qū)域,系統(tǒng)地進行觀察分析才是最科學的方法。尤其是在考試中,整體思考可以避免由于某一關鍵點錯誤或缺漏導致的扣分。
另一方面,看圖要遵循一定的順序,有步驟地分析觀察,并且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思考。比如觀察稀土資源分布圖時,首先要指出分布均勻與否,再觀察哪幾個國家占據(jù)主要地位,還要分析其進出口情況,最后綜合各方面因素如氣候、地形等多個角度進行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思維邏輯的加強,使學生可以更清晰地辨別地圖認識地圖,提高分析能力。
(二)學會分析
地理不是一個死記硬背的學科,它更偏向于理科性質,需要學生在熟悉基本知識并深刻理解地理原理的背景下主動進行分析,探索一切會發(fā)生的狀況。這才是提高學生識圖水平的重點難點。
很多學生就是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對地理知識只會生搬硬套,不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熟練運用。同一個知識點僅僅是變換了題型就不會解答。為了改善這個現(xiàn)象,必須引導學生形成辯證的邏輯,實現(xiàn)所有相關知識點的關聯(lián)。由于這些關聯(lián)點間的不盡相同,學生必須秉著辯證的思維從全局著眼進行分析。比如在分析中國的氣候時,就要把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其所受季風環(huán)流結合起來,而并不是所有北半球受這一洋流影響的地區(qū)都會形成這一氣候,因此要采取辯證的方法具體有區(qū)別地進行分析。這樣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思路,促進其對知識的全方位應用,另一方面還能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
(三)學會畫圖
畫圖也是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會畫圖才能更好地識圖。為了提高學生的畫圖能力,我們要做到四點:1.選取適合的素材,讓學生不再被動,有目地地進行畫圖;2.把握畫圖的難易程度,有步驟地從簡單而籠統(tǒng)的繪畫提升到復雜而精細的更高層次;3.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積極鼓勵學生自發(fā)進行繪圖,激發(fā)其畫圖的積極性;4.積極對學生作品進行指導,運用一切輔助用圖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鍛煉。
(四)提高綜合讀圖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的作用,實現(xiàn)地圖傳遞,使學生能認識到更多的地圖。另外,教師們還可以適當加多課外活動來配合自身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分析,提高他們的學習趣味,從而提高其綜合讀圖能力。
地圖對我國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極其重大的意義,為了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識圖能力的鍛煉,使他們了解到認識地圖的巨大作用。只有積極轉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并提高廣大學生學習地圖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提高我國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為日后我國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莫濤.優(yōu)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1(3).
[2]王海軍.高中地理教學內(nèi)容如何做到“教”與“不教”[J].地理教育,2011(3).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