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來龍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當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計算機輔助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語文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給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氣,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人們有目共睹。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在課件制作和實際教學過程中,已出現(xiàn)了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誤區(qū)。請看下面幾個課例:
1.一位老師在教學《孫權(quán)勸學》時,課件中先是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然后又讓學生欣賞主題歌曲的歌詞《臨江仙》,之后又播放《三國演義》的片斷剪輯;
2.一位老師在教學《論語》時,課件中利用大量圖片展示,有孔子、老子、莊子、諸葛亮、毛澤東等等;
3.一位老師在教學《陳情表》時,將整篇文章都以課件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盯著黑板,把語文書放在了一邊。
上述課例中,第一個在使用課件時有喧賓奪主之嫌。在分析課文之前,又是歌曲、又是歌詞、又是電視劇,大量的圖片、音樂、動畫等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教師卻未考慮課件是否有必要,甚至是否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沖淡了課堂學習的重點。第二個在使用課件時則完全沒考慮課件中的大量圖片是否與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有緊密的聯(lián)系。第三個運用課件完全代替課本,連文本、思考、分析全都搬到了課件中,呈現(xiàn)在了顯示屏上,將課本上的文字空隙完全以直觀的多媒體代替了。這些課例中存在的問題,正反映了當下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這些誤區(qū),概括起來,大體上有以下幾類:
一是喧賓奪主,裝飾性內(nèi)容過多。不可否認,現(xiàn)在的課件越來越漂亮。然而,多媒體課件主要起輔助教學的作用,課堂上有太多不當?shù)拿襟w展示,就會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課堂教學絕不等同于演電影、電視,需要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不少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卻走入了這一誤區(qū),把課件制作的色彩艷麗,場面壯觀,使整個課堂熱熱鬧鬧,轟轟烈烈,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文本吸引走了的同時,也沖淡了課堂教學的重點,歪曲了課堂教學的本意。
一是生硬拼接,胡拼亂湊。課件的制作講求取材合適,用材得當。制作課件的目的是為了使抽象的,難懂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直觀,形象和易懂,使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有趣,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師用課件所展示的圖像,聲音與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不緊密,甚至毫無關系。這些圖片在課件中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甚至破壞整個課件的韻味。
一是以視聽代替文本,代替?zhèn)鹘y(tǒng)的板書、思考和想象,導致課堂信息過量,忽略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種情況最終必然導致學生應接不暇,對所學內(nèi)容不理解,思維跟不上,筆記記不上。長期下來,就會致使學生一味依賴課件,喪失閱讀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上述幾種誤區(qū)的產(chǎn)生,歸根結(jié)底,還是源于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如今,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然成為一種時尚,不用多媒體就意味著落伍,公開課必用多媒體,老師們評課時以是否運用多媒體作為課堂教學質(zhì)量高低的評判標準之一,認為一節(jié)課,只有運用多媒體教學,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反之,教學質(zhì)量必然低下。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不少教師對應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認識不明確。結(jié)果導致一些教師不顧學科的屬性,不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貼切性,在教學過程中過分使用這種教學媒體。有些知識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邊的黑板、錄音機、掛圖輕而易舉就能解決,而他們總是喜歡“舍輕挑重”,這樣顧此失彼只注重教學手段的運用而忽略了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往往事倍功半!誠然,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有著明顯的優(yōu)點,但如果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不管要不要用,會不會用,都蜂起用之,這樣亂用誤用多媒體上課的效果可想而知。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以為,在語文教學中,與其濫用多媒體,還不如不用。要想走出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存在的誤區(qū),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從而取得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在設計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遵循適宜性的原則,在合適的地方適當?shù)厥褂?。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要選擇好課件在教學中的切入點,要把多媒體技術用在常規(guī)方法難以解決的教學重點、難點問題上,我們需要的是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如一位老師在教學《我與地壇》時,先是多媒體投影作者史鐵生18歲下放知青時的照片,繼而投影史鐵生坐在輪椅上的照片,然后利用這兩張照片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候著又引導學生:史鐵生是想過自殺,可是最后他活了下來,因為他無意中進了一個園子(地壇),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壇呢?這里老師通過史鐵生的兩張照片,不僅讓學生走近真實的史鐵生,還讓學生很快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進入文本??梢哉f,這里的多媒體設計很簡潔,但是卻很有用,它找到了教學的切入點,真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反之,如果所教文本沒有合適的切入點,與其硬用多媒體,還不如不用。著名特級教師黃厚江先生在2014年“語文報·名師大講堂”活動中執(zhí)教《孔乙己》一文時,以一個主問題“孔乙己的手的前后變化”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本,使學生整節(jié)課都沉浸在一種輕松的研讀的氣氛中,從頭至尾,黃老師的課甚至一張課件都沒有使用,但是聽課老師無不為黃老師精妙的教學藝術拍案叫好。可見,一節(jié)課的質(zhì)量高低,不能僅僅取決于是否使用多媒體。
二要遵循適度性的原則,防止過度使用,使課堂教學本末倒置。即在設計課件時,不能陷于形式化的誤區(qū),那些花俏的畫面只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媒體外在的形式上,而不是聚集于媒體表達的實質(zhì)內(nèi)容上。在使用課件時,還要講究適時適度適當,并非都是多多益善。那種整堂課大都使用圖片欣賞,錄像資料的課件極易使學生產(chǎn)生視覺、心理疲勞,反而抑制了大腦對信息的接收效果。
三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越位”。即要求把握好課件在教學中的結(jié)合點,防止越俎代皰,影響教師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指出:“教學的主導者是教師,而不是教學裝置?!币虼瞬荒芤蚨嗝襟w課件的使用,教師就蛻化為儀器的操作員或是課件的講解員,成了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附庸。多媒體課件應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演示工具的局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不能以課件的演示去掩蓋或替代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也不能一味追求形象直觀,從而削弱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能面面俱到和盤托出,剝奪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余地。
總之,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最忌“該用而不用,不該用而無目的、無計劃地濫用”。教師要深入研究和恰當?shù)卦O計、開發(fā)、運用多媒體課件,在運用課件時,應以文字教材為中心,不受課件的限制和左右,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靈活地調(diào)用課件各個模塊里的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真正地體現(xiàn)了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