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
摘要:近些年,隨著國家對職教的重視,職業(yè)教育走上了蓬勃發(fā)展之路,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促進作用越加明顯,做好職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一批專業(yè)的學生教育管理隊伍對實現(xiàn)教育目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筆者試圖從教育理念方面進行思考,探索教育規(guī)律,以期增進交流與學習。
關鍵詞:教育管理 理念
應該說走進職教學校這部分學生,是教育體系自然分流過來的一個學生群體。我們不認為他們是考試淘汰的結果,一方面可能在文化知識的學習方面和學習的能力方面有所差距,但同時他們也有其思想活躍、接觸面廣,在動手實踐能力方面更有潛力等長處。應該說這個群體是基于本人能力特征、個人理想和家庭情況,當然還有學習成績等多種因素分流到職教系列的學生群體。就群體特性來說,這是一個文化水平不一、個體差異性較大的一個群體。就年齡特征來說,基本上處于青春期后期或青年期的開始階段,除了身心的快速成長,情緒波動大是特征之一。就成長階段來說,在這個階段將逐步形成穩(wěn)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對這個群體的教育管理也就有著很多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據(jù)以往體驗,自己嘗試著從教育理念方面進行思考,針對職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探索,以期有所進步,有所助益。我以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一、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chuàng)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guī)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guī)甚至反常規(guī)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尤其對于職教學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靈魂,因此,教育管理者更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難點問題,往往過于依托于我們的經驗。應該強調的是,知識和經驗有時也會使人們形成思維的慣性,甚至形成一種習慣性思維定勢,從而導致人們思維的教條和僵化,影響限制人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辯證地認識知識經驗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雙重作用,注意弱化習慣性思維定勢的影響。對現(xiàn)有知識經驗批判地繼承,在借鑒中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使現(xiàn)有的知識經驗都能在創(chuàng)新活動中發(fā)揮正面的作用。在邏輯方法還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邏輯方法開辟新的道路,而當非邏輯方法已打開通路后,又必須及時地在從舊認識到新認識之間的“深淵”上架起“邏輯的橋梁”。所以,需要我們打破思維定勢,打破慣性,敢于否定自己,探索創(chuàng)新更佳工作方法。
二、要以人文本
“以人為本”最早出自《管子》一書“霸言”篇中,其中一段這樣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币匀藶楸镜幕緝群卮鸬氖牵裁醋钪匾?、什么最根本的問題?!耙匀藶楸尽保褪钦f,與萬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校教育,以人為本”,學生是最重要的。立足于個人的成長,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就是以學生為本。
首先,我們要接納學生,不論是對于學生個人,還是集體,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有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拿他們和以前的學生對比,和我們的子女對比,和高中學生對比,甚至和我們自己學生時代比較,往往會得出消極的結論,影響我們的態(tài)度。這本身就是時空不同不科學的一種對比,我們更應該欣賞他們,從心底接納他們。
其次,要樹立服務意識。在觀念上,我們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一種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體驗著師者的尊嚴,工作中,學生管理的任務更大,壓力也更大,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怎么管,有時服務意識被擠占。就教育關系來說,學生就是我們的教育對象也是服務對象,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標的,教育管理也僅僅是我們服務的方法手段,所以服務的意識應該樹立。
三、堅持正向引導為主
正向引導和鼓勵具有強大的牽引力, 人都是追求認可和自我價值的,拉著比推著效果好,正向引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尤其對這個年齡段的同學,正向引導應該成為主流,我們并非排斥批評,排斥其他教育手段,尤其針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學生,而是覺得哪怕是批評也可以采用更容易被接受的一種形式,有時候批評也可以用肯定的方式進行。中職學生當中有少部分所謂問題學生,有的逆反心理重,有的性格方面比較偏激,有不良習慣等,可能有的還受到紀律懲處,對這些學生我們更應該強化正向引導,對他們給予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從規(guī)律上來說,他們更需要這些,更需要關心和信任,對他們我們絕不能放棄,不能僅僅依靠紀律懲處,而應該對他們堅定信心并傳遞這種信念給他們,也許不能立竿見影,但一定會對他們的進步產生長遠的引導作用。
四、自我管理
所謂自我管理,就是自己把自己組織起來,管理、約束、激勵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最終完成自我奮斗目標的一個過程。其核心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實現(xiàn)。
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賴于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在學校其不僅體驗著被管理的角色,還應該參與管理,實施管理,變被動管理為學生的自我管理,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主體意識。尤其是對于中職學生,面對即將的社會化要求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多種角色體驗有利于其自身的成熟提高。在管理教育中讓他們充分表達意見,討論制度,理解制度要求,自覺地遵章守紀,強化自我約束,依托班團各學生干部組織,培養(yǎng)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這樣,有利于建立一個師生共建,融洽合作的管理系統(tǒng),形成寬松的育人環(huán)境,使校園成為學生成長的家園,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會得到不斷提高。
五、制度保證
制度是有關單位和部門制訂的要求所屬人員共同遵守的準則,作為職教學生的教育管理,也必然以制度作保證,作為約束全體參與者的準則,作為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秩序順暢的基石。
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制度,制度是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保證,不是針對某個個體的,其規(guī)范的是全體學生的行為,制度是服務于人服務于學生的,讓學生理解制度,進而接受制度。
其次,在制度的落實中,讓學生進行反饋并提出建議,以不斷完善制度,同時要強調制度的嚴肅性,突出其剛性特征,強化紀律觀念,使學生養(yǎng)成嚴謹認真的做事風格,養(yǎng)成遵章守紀的好習慣,適應未來的工作生活要求,成為一個遵法守法的社會人。
中職學生教育管理成為了一個持久的話題,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找尋規(guī)律。對于做好中職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去挑戰(zhàn)自己,基于對職業(yè)教育工作的熱愛,也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用我們的辛勤付出,為成就中職學生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