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沈明霞
托班的午餐小故事
午餐時間到了,在保育員老師忙著給托班孩子們分發(fā)飯菜的空隙,孩子們開始學(xué)著老師的樣兒疊起了自己的用餐小方巾。小昊昊拿著毛巾,左看看,右看看,還是不知道如何著手。他小聲地說:“老師,我不會疊毛巾?!鳖愃频穆曇舸似鸨朔?,活動室里亂哄哄的?!靶∨笥褌冏屑毧磁?,這樣對折,然后再對折?!彪m然我說了好多遍,指導(dǎo)了很多次,但大部分孩子還是不會疊,為了不耽誤進餐時間,這一次暫由我和保育員老師一起幫孩子們折疊。
飯后不久,孩子們開始午休了。室內(nèi)慢慢安靜下來,我回想起剛才幫孩子疊好毛巾的一幕,看似及時解決了孩子面對的問題,但是真的幫到孩子了嗎?
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小方法:編個小兒歌,唱唱練練記心中
托班孩子對一些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大人在和孩子互動時,如果能用故事、游戲、兒歌等方式,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通過和其他老師一起商量,我們將疊毛巾的動作要領(lǐng)編成了兩首不同疊法的小兒歌,孩子們邊念兒歌邊折疊,很快就有了進步。
兒歌1 《長方形疊法》
圖1 ?一塊小方巾,拎起尖尖角。 ? ?圖2 ?對角碰一碰,變成公交車。
(引導(dǎo)孩子們想象下方有兩個輪子)
圖3 ?再來碰一碰,變成小餅干。 ? 圖4 ?最后碰一次,變成豆腐干。
兒歌2 《三角形疊法》
圖5 一塊小方巾 ? ? 圖6 ?拎起一個角,變成小帆船。 ?圖7 再來折一次,變成三明治。
小方法:放塊小展板,看看學(xué)學(xué)我也會
我們將疊毛巾的過程,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和孩子身高差不多的柜子邊上,每張照片下方注明相應(yīng)的兒歌步驟。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有的邊看照片邊念疊毛巾的兒歌,有的干脆拿起一旁的小方巾,根據(jù)展板上的提示學(xué)習(xí)折疊。午餐時,當(dāng)孩子們拿到毛巾,如果忘記怎么折疊,也不會七嘴八舌地求助于老師,只要看一看柜子上的圖片小提示,便會很快回憶起折疊的方法。
小方法:創(chuàng)造小環(huán)境,你疊我疊玩法多
班級里的“生活館”區(qū)域有不同大小、形狀的手帕,孩子們也喜歡在這里疊手帕。孩子們有時還會發(fā)明新的疊法,比如卷心菜疊法(將手帕一邊或一角不斷向前卷),當(dāng)他們看到自己的新作品時,常常高興得手舞足蹈;有時還會自發(fā)進行比賽,比賽完后疊得快、疊得好的孩子還能帶動其他孩子一起練習(xí);有時折疊好不同大小的手帕后,孩子們還會比較疊好的圖形大小,進行有趣的排序。在“生活館”里,孩子們在疊毛巾的活動中體會到了更多樂趣!
看看孩子們都有了哪些進步
1.餐前大變樣——“盼望疊毛巾”
孩子們由原來的不會疊毛巾、害怕疊毛巾,到現(xiàn)在盼望餐前的“疊疊樂”活動。孩子們的變化也帶來了餐前的大變樣,在保育員老師準(zhǔn)備飯菜的同時,孩子們有事可干了,不僅形成了良好的餐前常規(guī),對提升孩子們的自理能力也很有幫助。
2.戶外小驚喜——“會疊擦汗巾”
戶外游戲結(jié)束后,原本都由保育員老師來整理擦汗毛巾?,F(xiàn)在戶外游戲結(jié)束后,孩子們會主動要求折疊擦汗毛巾,一邊念兒歌,一邊折疊。這顯然成了孩子們戶外游戲結(jié)束后的放松環(huán)節(jié),不僅自理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充滿著喜悅和成就感。
疊毛巾帶來的小感悟
Tip1融入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玩是一種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的許多能力都可以在玩耍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是游戲,也是鍛煉和成長。比如上述的疊毛巾活動,孩子們原本不會疊,當(dāng)把疊毛巾的過程游戲化,孩子們盼望疊,不僅學(xué)會了疊毛巾,還會主動地疊自己的汗巾。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遇到孩子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但卻不樂意做的事情,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想法,然后用做游戲、講故事等輕松一點的方式引導(dǎo)他、鼓勵他,讓過程也可以是快樂的。
Tip 2 耐心等待,精彩需要慢慢醞釀。孩子還小,動作會有些慢,還會經(jīng)歷像疊毛巾活動般一次次的重復(fù)練習(xí),這時,千萬不能責(zé)備孩子、給孩子貼標(biāo)簽,否則會令孩子覺得委屈、降低自信心。我們都要等一等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相信孩子會做得越來越好的。
Tip3 同伴教育,小孩子蘊藏著大能量。小伙伴之間的榜樣示范、帶動作用也是很明顯的,平時,無論是學(xué)著自己穿衣服、吃飯,還是參加幼兒園課堂上的小手工、小活動,看到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小朋友能做到,自己也就愿意試一試了。除了在幼兒園,家長們平時也需帶孩子走動走動,少些電子游戲、電視時間,多些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光,這也是孩子認知、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