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天
觸角似“天線”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昆蟲的觸角無論在形態(tài)上、感覺毛的排列上還是尺寸大小的比例方面,都與無線電裝備中的各種天線極為相似。
科學家在大量的觀察、研究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昆蟲的通訊能力與它們觸角的形狀、大小及構造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昆蟲觸角上感覺毛的長短與電磁波的波長相比可知,它們對2~80微米的紅外線特別敏感,具有接收微弱紅外線的能力。紅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而昆蟲的觸角可能是一種微弱電磁波的接收天線,昆蟲觸角上的感覺毛是能對紅外線產生諧振的諧振器。
種類繁多的觸角
昆蟲的觸角有長有短,一般長度為體長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但也有例外,天牛、紡織娘的觸角一般超過它們的體長,斑灶馬的觸角竟然是體長的5倍多。
昆蟲種類不同,觸角的樣子也不相同。蝴蝶觸角為圓筒形的,叫作球桿狀觸角;雄蛾的觸角像羽毛,叫作櫛齒狀觸角;金龜子的觸角一片片疊在一起像魚鰓,叫鰓葉狀觸角;白蟻的觸角由許多圓形節(jié)組成,叫念球狀觸角;蜻蜓觸角基部的第一二節(jié)較粗,其余各節(jié)越近尖端越細,因此被稱為毛狀觸角;蜜蜂觸角的基部特別長,其他各節(jié)彎向一旁,形狀如彎著的膝蓋,被稱為膝狀觸角;叩頭蟲的觸角整個看起來就像一把鋸子,每節(jié)都呈三角形,被稱為鋸齒狀觸角;郭公蟲的觸角頂部膨大成錘形,被稱為錘狀觸角。
此外,還有環(huán)毛狀觸角、具芒狀觸角等等。
觸角的妙用
不同種類的觸角,功能也不完全相同。除了常見的功能相當于“鼻子”外,有的觸角還有“耳朵”的功能和其他功能。
蜜蜂的一根觸角上分布著3 600多個嗅覺器,每個嗅覺器內部都有很多神經末梢與腦神經相連,使它的嗅覺特別靈敏。
螞蟻之間能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進行“語言交流”,它們將觸角當“天線”,彼此的觸角接觸時,能發(fā)出一種“電碼”,以便互相通話,交流信息。
蟑螂晚上活動時,聽到輕微的腳步聲或見到燈光,就會敏捷地逃走??茖W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它的觸角屬于最敏感的一級,對60萬分之一那么微小距離的運動,都會產生信號。蟑螂找食物也完全靠嗅覺,如果剪去它的兩只觸角,它就會因為找不到食物而餓死。
蝸牛有兩對觸角,一雙眼睛就長在其中一對大觸角的頂端;另一對小的觸角,則是它的嗅覺器官。
田螺的頭上有一對觸角,雄性的右觸角是彎曲的,而雌性的右觸角卻是直的。雌雄田螺的右觸角為什么不一樣呢?原來,田螺是雌雄異體的貝類,由于沒有專門的交尾器官,雄性田螺的右觸角便具備了輸送精子的作用。
雄蚊的觸角特別發(fā)達,有嗅覺和聽覺兩種功能。觸角上面生有環(huán)狀排列的剛毛,基部生有“測向器官”。當雌蚊發(fā)出嗡嗡聲時,聲波便推動雄蚊觸角上的剛毛,“感受器”便感知到雌蚊聲波的頻率,雄蚊就能確定雌蚊所在的方位,于是忙著去尋找伴侶。
許多人一定以為,夜行性昆蟲在夜里飛行時,它們的眼睛肯定非常好使,實際上并非如此。它們的眼睛就是個擺設,根本看不見障礙物,觸角幫了它們的大忙。它們的觸角上有大量的感覺毛,能感受到氣流的壓力,從而使它們避開障礙物。昆蟲這種靈敏的感覺,比現(xiàn)代化的雷達探測系統(tǒng)還要先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