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舉,張慧玉,田 玲,陳 娜,吳小磊
(唐山市婦幼保健院,河北唐山063000)
血清IL-6、TNF-α、IL-10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在兒童重癥肺炎中臨床意義
黃光舉,張慧玉,田 玲,陳 娜,吳小磊
(唐山市婦幼保健院,河北唐山063000)
肺炎是兒童的常見疾病,其中有7%-13%是重癥肺炎[1],與其他炎癥一樣,肺炎本是一種局部的感染炎癥。若感染未得到控制,肺部受累面積較大,不僅導致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同時病原微生物侵入氣道后,支氣管及肺泡巨噬細胞吞噬、殺滅病原體并對病原體加工處理,將抗原信息提呈給T淋巴細胞,同時釋放大量細胞因子(cytokine,CK)等參與炎癥反應,促炎與抑炎反應的平衡,對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否則,機體可以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或代償性抗炎癥綜合征,進一步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癥。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瘤壞死因子α(TNF-α)是重要的促炎因子;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重要的抑炎因子[2]。這三種細胞因子水平在重癥肺炎患兒血清中的動態(tài)變化,以及其與患兒預后的關系,目前研究報道不多?,F將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對收治100例重癥肺炎患兒其血清中IL-6、TNF-α、IL-10水平動態(tài)變化,以及與臨床療效的相關性,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住院的兒童重癥肺炎患兒共100例,病例納入標準:均符合2002年英國胸科學會(British Thoracic Society,BTS)對重癥肺炎患兒的診斷標準[3]。男59例,女41例。年齡6個月-1歲8例,-3周歲16例,-6周歲34例,-14周歲42例?;純褐饕R床表現為:發(fā)熱、咳嗽、氣促,其中有7例合并心力衰竭;27例合并呼吸衰竭,18例合并胸腔積液,所有患兒均排除肺結核及異物等。所有入選者近期未使用血制品、激素、免疫調節(jié)劑,除外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嚴重心肝腎疾病。四組在年齡、性別分布無統計學差異。簽署家長知情同意書。
1.2 分組標準
療效判斷參照《抗生素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判斷標準。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病原學4項恢復正常。顯效:病情明顯好轉,但上述4項有l(wèi)項未完全恢復正常。進步:用藥后有好轉,但達不到顯效標準。無效:用藥后病情無明顯進步或有加重者[4]。經過7天綜合治療后,痊愈、顯效或進步的患者納入好轉組,無效或死亡的患者納入惡化組。
1.3 方法
入組患兒在病程的第1、3、7天由兒科專業(yè)護士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2ml,抗凝,3 000r/min離心10分鐘取血清,置-70℃冰箱內保存待測,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測定IL-6、TNF-α、IL-10。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騫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9.0處理數據,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以M(P25,P75)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在P<0.05時可看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比較 好轉組呈下降趨勢;惡化組患兒血清中IL-6先保持上升趨勢,而后保持著高水平(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清中IL-6水平比較
2.2 兩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比較 好轉組患者血清TNF-α呈下降趨勢,而惡化組患者TNF-α則一直保持高水平(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兒血清中TNF-α水平比較
2.3 兩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比較 惡化組患者血清IL-10呈下降趨勢;好轉組患者IL-10則保持高水平(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血清中IL-10水平比較
兒童重癥肺炎是PICU的常見疾病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目前研究認為,重癥肺炎的預后不僅與病原體毒力、數量相關,也受機體相關的免疫反應狀態(tài)影響。當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人體后,誘導免疫反應,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如IL-6,TNF-α,IL-1,IL-8,這些因子稱為促炎因子;隨著病程的發(fā)展,機體也會釋放一些抑炎因子來抑制免疫反應,如IL-10,IL4,IL13等[5]。在感染或損傷的急性期釋放的炎癥介質主要是IL-6,它是一種內生致熱原,可引起反復發(fā)熱,在重癥肺炎急性期反復發(fā)熱不退可能與IL-6水平升高有關,它是一種肝細胞刺激因子,在感染的急性期,可誘導肝臟合成急性時相反應蛋白(CRP);可促進Th2細胞的分化,同時抑制Th1細胞極化;能促進B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并產生抗體[6]。目前有研究表明,IL-6水平的增高是最早出現的感染指標,血清IL-6濃度水平與重癥肺炎的嚴重程度相關[7]。IL-10是由Th2細胞、B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產生,在炎癥反應時,能不同程度的抑制Th1細胞產生IL-2、TNF-α、TNF-γ、IL-3及GM-CSF等,起著發(fā)揮下調炎癥反應,拮抗炎性介質的作用[8]。研究表明,IL-10的分泌缺乏會導致多種炎癥反應,在某些情況下,其缺乏將導致持續(xù)的炎癥反應和不可逆的組織損傷[9]。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急性期及恢復期兒童重癥肺炎的血清IL-10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提示低水平的IL-10會導致Th1/Th2細胞功能失衡,免疫調節(jié)失控[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主要由巨噬細胞分泌,它也是一種內源性致熱原,能夠促使發(fā)熱,引起細胞凋亡,還可引起其他炎性介質及細胞因子(如IL-2、IL-6)的釋放,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致使組織細胞損傷,甚至多器官、多系統受損害。國外學者研究發(fā)現,TNF-α血清中水平越高,重癥肺炎越嚴重,表明了TNF-α在重癥肺炎的免疫病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1]。
從本研究可以發(fā)現,在肺炎的治療過程中,若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增高,且居高不下,說明感染重,病情未控制,可進一步加重;反之說明病情趨于好轉;抑炎因子IL-10低水平,且呈下降趨勢,提示病情進一步加重。
綜上所述,促炎細胞因子和抑炎細胞因子反應平衡對于重癥肺炎患兒的轉歸起著重要作用,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可以反映重癥肺炎病情發(fā)展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Michelow I C,McCracken Jr.G H.Epidem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J].Pediatrics,2005,(2).
[2]Antonenko IS.A CD4+T-cell subset inhibits antigen-specific T-cell responses and prevents colitis[J].Nature,1997,389:737-742(16October 1997)|doi:10.1038/39614.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ISTIC PKU,2006,29(10).DOI:10.3760/j:issn:1001-0939.2006.10.002.
[4]衛(wèi)生部藥政司.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3.
[5]Flückiger U,Trampuz A.[Pneumonia in the immunocompromised host].[J].Therapeutische Umschau,2001,10.
[6]E B,F S,M M,et al.IL-6,monocyte infiltration and parenchymal cells.[J].Immunology,2003,6:299.
[7]Sordi R,Menezes-de-Lima O,Della-Justina A M,et al.Pneumonia-induced sepsis in mice:temporal study of inflamm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2013,94(2):144.
[8]Parsons P E,Eisner M D,Thompson B T M,et al.Lower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and plasma cytokine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5,33(1):1.
[9]Willems F,Marchant A,Delville J,et al.Interleukin-10inhibits B7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expression on human monocytes[J].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1994,24(4):1007.
[10]Howard M,O'Garra A,Ishida H,et al.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interleukin 10[J].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1992,12(4):239.
[11]Yoo Y D.TNF-α-induced ROS production triggering apoptosis is directly linked to Romeo 1and Bcl-X L[J].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2010,17:1420.
黃光舉(1979-),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醫(yī)學工作。
2014-12-14)
1007-4287(2015)06-1010-02
2013年唐山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指導項目,項目編號:1313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