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雪乳,謝新坤,趙勁枝,賓建平
(肇慶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胃鏡室,廣東肇慶526020)
電子胃腸鏡檢查診斷胃腸道線蟲病的臨床意義
詹雪乳,謝新坤,趙勁枝,賓建平
(肇慶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胃鏡室,廣東肇慶526020)
電子胃腸鏡是一根比圓珠筆略粗的軟管,前端裝有微型攝像機,可直接將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的圖像傳到電視屏幕上。它具有鏡身柔軟、纖細、視野大、分辨率高、診斷準確等優(yōu)點,與良好的術前咽喉麻醉相聯(lián)合,可以達到無痛、精確的檢查診斷水平[1]。近年來,人們開始嘗試使用電子胃腸鏡診斷線蟲病。本文通過對比電子胃腸鏡與糞便檢測診斷線蟲病的療效,判定電子胃腸鏡檢查診斷胃腸道線蟲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228例疑似線蟲病患者,男性139例,女性89例,年齡5-46歲,平均年齡(21.36±3.45)歲。其中確診十二指腸鉤蟲病83例,蛔蟲病78例,絳蟲病67例。
1.2 方法 電子胃腸鏡檢查前,患者需空腹6-8h,電子胃腸鏡檢查嚴格按照說明進行操作。對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
1.3 評判標準 線蟲病的診斷,通過對成蟲檢測進行確診,漏診率=(確診線蟲病例數-檢測出線蟲病例數)/確診線蟲病例數。金標準為臨床在最后確診,胃腸道檢測出成蟲的病例。金標準對比假陽性率反映檢測方法的靈敏性,而假陰性率反映檢測方法的特異性。假陽性率=金標準陰性篩選陽性樣本量/金標準陰性樣本量,假陰性=金標準陽性篩選陰性樣本量/金標準陽性樣本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文中采用SPSS13.0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 228例患者中,經金標準診斷確診200例為線蟲病患者。
電子胃腸鏡診斷胃腸線蟲病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假陽性率=25%,假陰性率=11.5%。
2.2 ROC曲線 對檢測結果進行ROC曲線分析,具體結果如圖1。
圖1 電子胃腸鏡檢查ROC曲線
AUC面積=0.854,說明電子胃腸鏡檢查診斷胃腸線蟲病具有有效的臨床診斷意義。
目前,對胃腸道疾病最可靠的診斷方式就是電子胃腸鏡檢查,與其他檢查方法(上消化道鋇劑造影、胃電圖、胃腸道B超)相比,電子胃腸鏡檢查具有不可替代性[2,3]。電子胃腸鏡檢查不僅能夠準確的診斷胃腸疾病,還對胃腸疾病具有之治療作用[47]。而以往對胃腸道線蟲病的檢查主要是通過檢查糞便中蟲卵和原蟲進行診斷,由于這種檢查方法存在工作量大、陽性率低、對原蟲發(fā)現率低、對輕度感染者敏感性差的弊端。對線蟲病的檢出率便一直處于較被動的階段。電子胃腸檢查能夠直接觀察消化道粘膜情況,對線蟲病能夠更易發(fā)現,并能大致判斷線蟲病感染的程度。
線蟲病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其相關癥狀極易被誤診為消化系統(tǒng)的癥狀而造成治療不及時,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于不明原因貧血的患者,發(fā)生胃腸道線蟲病的可能更大[8,9]。
本文實驗結果顯示,電子胃腸鏡檢查對胃腸線蟲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對線蟲病陽性診斷率高達88.5%,還具有高度的特異性(0.75)。AUC面積為0.854也證實了電子胃腸檢查對胃腸線蟲病診斷價值的有效性。相關資料也表明,電子胃腸鏡在胃腸檢查方面具有優(yōu)越性和不可替代性[10-13]。還有學者對臨床誤診的線蟲病患者進行電子胃腸鏡檢查后,能后清晰的觀察胃腸道粘膜中有原蟲和蟲卵存在,對線蟲病的診斷簡易且準確[14]。而電子胃腸鏡檢查不僅能對線蟲病進行診斷,還可以對其進行治療,在線蟲病感染程度較輕時將線蟲直接取出,在線蟲數量多時,利用活檢鉗將線蟲鉗死后,再排除體外。
作為人體中最大的線蟲之一,蛔蟲的感染主要以消化道癥狀表現,就極易發(fā)生誤診?;紫x感染的并發(fā)癥對人體危害極大,膽道蛔蟲病對內科藥物治療極不敏感,一旦感染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由于線蟲在體內存活時間較短,就會引起蛔蟲死于膽道內而引起膽道梗阻或感染,這是就必須依靠外科手術才能治愈[15,16]。因此對蛔蟲病的及時發(fā)現診斷病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電子胃腸鏡檢查便能準確及時的診斷蛔蟲病,及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節(jié)約經濟支出,為患者帶來健康。
綜上所述,電子胃腸鏡檢查對胃腸線蟲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不僅能準確高效的診斷出線蟲病,還能對其進行治療,減少了線蟲病因為誤診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線蟲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現階段臨床診斷線蟲病最先進的診斷方法,值得臨床的大量推廣和使用。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00-701.
[2]馬東紅.無痛胃腸鏡與常規(guī)胃腸鏡的臨床應用及安全性對比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5):564.
[3]賈 蕾,王小梅,馬小燕,等.北京市腸道寄生蟲病流行現狀調查[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6,24(4):313.
[4]戈之錚,胡運彪,蕭樹東.膠囊內鏡與推進式小腸鏡診斷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評價[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3,20(4):223.
[5]尹芹芹,高 勤,陳 斌,等.無痛胃腸鏡術后不同年齡患者蘇醒與認知恢復調查[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2,27(4):351.
[6]李長福,劉 穎,劉江華.螺旋CT仿真內鏡在大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4(4C):1383.
[7]黎小秀,鄒明艷,張雪宇,等.纖維胃鏡在小兒上消化道出血診治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4):271.
[8]鐘 霞,于皆平,羅和生,等.成人全大腸鏡用于兒童便血的診治體會[J].中國綜合臨床,2002,18(7):61.
[9]李玉明,顧留根,王亞民.鼻胃鏡檢查1400例臨床評估[J].中華消化雜志,2005,25(11):687.
[10]胡潔瓊,徐 穎,樓春福,等.膠囊內鏡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5):277.
[11]Effenberger M1,Steinle H,Offner FA,et al.Holes in gastric mucosa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26(6):676.
[12]Aisenberg 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patients taking 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J].Gastroenterol Hepatol(NY),2014,10(2):117.
[13]程志軍,尤新民,季 惠.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無痛胃鏡術中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2(8):1072.
[14]方廷華.無痛胃鏡300例麻醉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13):46.
[15]周曉農,賈鐵武,郭家鋼,等.中國血吸蟲病防止的項目管理模式及其演變[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0,22(1):1.
[16]雷正龍,王立英.全國重點寄生蟲病防治形勢與主要任務[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2,30(1):1.
詹雪乳(1976-),女,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胃腸鏡和消化內科疾病相關研究。
2014-05-19)
1007-4287(2015)06-0990-02
廣東肇慶市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課題編號:2014E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