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秀紅
【摘要】課堂,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的陣地,教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引領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tài)中生成,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實現有效互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并做到創(chuàng)新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互動教學
新課程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傳統(tǒng)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經驗告訴我們:“小學高段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闭n改后的課堂,應是煥發(fā)生命活力的課堂,那么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如何去準備去追求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呢?
一、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課改呼喚充滿生命力的創(chuàng)造力的課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等。心理學家認為:人只有在寬松、和諧、民主的環(huán)境中才能思路開闊,弘揚個性。學生應打破對權威的崇拜,而教師則應打破自我權威的崇拜。只有讓學生明白老師也不是無所不知的,他們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想法;只有讓老師明白在當今時代自己不應再是一桶水而應是源源不斷的自來水,才能降下自身的權威地位向別人學習,包括向學生學習。
有一次語文課上,我把“呆板”讀成 ai bai ,這時一位女同學怯生生的舉起手,臉有點紅,我示意讓她站起來發(fā)言,她說了句“老師,這個詞按照新的字典應讀成:dai ban?!边@時課堂靜極了,同學仿佛都在等待著什么,我有禮貌的讓這位同學坐下,并慈愛地對全班同學說“謝謝這位同學的提醒,這說明她認真聽我講課,也能夠善于鉆研,也能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見,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向她學習,頓時教室一片掌聲。正是學生的勇敢才使得教師的知識得到增長,也正是教師的民主才給了學生自信和尊嚴。我們應該在課堂中自始至終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環(huán)境、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和精神鼓勵,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自信心確立起來。
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實現師生互動、更需要采用多種學習手段寓教于樂。例如:教學《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介紹了5種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在教學時,我采用了綜合性學習,使學生既能了解海底動物的不同方式、又能促進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
“看一看”:大海里的動物很多很多,每種動物的活動方式都很有趣,同學們想知道文中介紹了哪些嗎?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共鳴。
“讀一讀”聽同學們這么一說,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極了。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是怎樣介紹這些動物活動的,找出來讀一讀。
“演一演”:同學們讀得都認真,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代表這幾種動物作一個自我介紹。老師準備了幾個動物頭飾,你想表演哪一種動物就挑一個戴上。由此,就達到了憑借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語言因素讓學生在角色轉換中進行語言轉換,語言運用的練習,培養(yǎng)了語感,發(fā)散思維的效果。
“查一查”:同學們知道海底還有哪些動物?它們又分別是怎么活動的?讓學生分工交流合作。在學生互動中增長了搜集信息能力、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更有利于教學在感興趣的自由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寫一寫、說一說”:根據課后的學習,模仿課上的介紹,把海底動物的情況用“海底動物手抄報”、“海底世界介紹會”、“海地對外網站”等多種形式進行介紹。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用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二、關愛、激勵、培養(yǎng)學生自信
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在學習活動中,要關注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隨時參與他們的討論,做好向導,引導孩子們深入、細致地研究學習。
我在教學《元帥和小棋手》時,當學生在討論為什么陳毅元帥明明輸了棋,卻要說“我贏了”,還“樂得淚水都流出來了”。這時班里有同學卻提出“我覺得陳毅元帥更想贏棋,你看他下棋時居然要小衛(wèi)平讓他,如果小衛(wèi)平讓了他,讓他贏了,他一定會很高興,更加夸獎小衛(wèi)平?!贝藭r,我一下愣住了,隨之面帶笑容問道:“這問題提得真棒!誰能幫助他解決?”這時學生興致一下子就來了,紛紛從課文中尋找答案,而我也參與他們的小組活動。一個學生無意中提出的問題卻變成了教師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源頭,提問小學生得到老師的激勵,更積極的參與課堂當中,其他學生有機會可以幫助他自信心更強,學習興趣更濃。
三、創(chuàng)建開放而有活動力的語文課堂
在我長期高段語文教育教學中,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教學小學高段語文時候,我大多采用“師問生答”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質疑:備課是只考慮到教什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問題,希望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習,卻不考慮怎么教、怎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辈荒艹蔀閷W習的主人,漸漸地他們的學習熱情的就減弱了,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成為了一潭死水。我對自己的教學也打了個大大的問號。我該怎么辦呢?帶著困惑,我一方面加強學習,翻閱教學方面的書籍,觀摩校內展示課等;另一方面積極向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請教,請老師聽課、評課,指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的努力,我逐步創(chuàng)建了一個具有開放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
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我采用了“讓學生先主動質疑,再自主解疑的教學思路,來突破重難點。課文的重難點是了解爬山虎的腳的樣子,特點以及怎樣爬。上課開始,我就放開讓學生質疑,出示課題后,就問學生:看到課文題目,你都想到了那些問題?話音未落,學生們爭先恐后的舉起了手,“爬山虎的腳長在哪兒?”“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它是什么顏色的?”“爬山虎的腳怎么爬?”……當時的場面真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踴躍的態(tài)度和好奇的目光說明,他們對課文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著實令人心中暗喜,也預感到這將是一節(jié)非常有誘惑力的語文課。于是我一邊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一邊不失時機地對孩子們的表現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然后引導孩子們細讀課文,自主解決這些問題。孩子們表現出了飽滿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訴: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取,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讓我們創(chuàng)設更多的有效互動方式,讓我們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