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琴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小學是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的重要時期,但是由于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不具備較為完善的思維能力,從而會導致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不能夠準確的分辨和處理問題,極容易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全面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出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十分重要,也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心理的不斷完善,為學生的長足進步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狀況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187-02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成分,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心智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自我概念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由于小學生沒有過多的生活經驗和較為完善的思維,極容易造成學生不能夠及時準確地分辨和處理問題的情況,進而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進步。因此,廣大教育者必須全面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根據學生心理狀況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長足進步。
1.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小學時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和思維不夠成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多個方面的問題,并且嚴重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學習、意識、人際關系等的發(fā)展,讓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困擾和焦慮,進而影響到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為了更好的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綜合分析,某地區(qū)的幾所小學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掌握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整體水平,找到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通過運用MHT-CR量表方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1)小學生的心理焦慮問題十分明顯,處在正常焦慮水平的學生占到60.3%,而處在不正常焦慮水平的學生占到39.7%。距出現以上結果的因素有: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逐步平穩(wěn),他們的心理也日漸穩(wěn)定;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階段,教師和家長更加注意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其中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也逐漸增多;學生處在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中,而且他們個體發(fā)展也是具有差異性的,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水平較低而且發(fā)展不完善,從而導致心理的焦慮異常情況。(2)學生的心理焦慮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沖動、恐怖、自責、過敏、人際關系焦慮等,其中沖動傾向占到了15%,其次是恐怖傾向以及自責傾向。這清楚地說明了小學生的自信心缺乏在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困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家庭環(huán)境、教師素質、社區(qū)環(huán)境等。(3)小學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的差異不明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需要經歷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而且是連續(xù)建構的結果,這些階段緊密相連,而中高年級的小學生正好處在同一的發(fā)展階段,他們的心理特征也會表現出較為穩(wěn)定和差異性不明顯的情況。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教育水平
教師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擔著重要角色,教師的言行舉止和思想水平都會給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改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fā),有效培養(yǎng)自身的心理教育素質,教師除了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之外還要對自己的心理素質進行鍛煉和完善,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指導。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進行教授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學生無私的關照和奉獻,從而更好地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生在教師真心、真情的陶冶之下會逐漸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2.2.營造健康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
小學教師不僅僅要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方面還必須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學生身心健康教育上。不少教師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但是還不能夠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效的掌握和了解,而且不少教師錯誤地認為學生的心理問題會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得到有效解決。其實,小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況不能夠有效地得到自身的排解,他們的心理十分的脆弱和敏感,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教師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首先想到的是他們的家庭因素造成的,從而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留給學生家長而不能夠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這樣的方法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這樣不僅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也能夠保障教學質量。學生良好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能夠促其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做一個良好的指導者和協(xié)作者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思想認同,這樣學生就能夠及時地調整情緒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并在愉悅的氣氛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教師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也能夠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
2.3.有效滿足學生合理需要
有效滿足學生的合理正當需要能夠確保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學生合理的正當需要主要包括尊重信任、物質需要、安全需求、交往需要等。當學生的合理正常需要得不到有效的滿足之后會影響到他們的成長水平,也不能夠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因此,為了更好地推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有效地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充分滿足學生的正當需要,并且在滿足他們需要的過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提高判斷能力和甄別水平。而且小學生的自制力和判斷水平都比較差,他們很容易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進而采取不正確的行為滿足自己的需要,形成錯誤的行為。因此,教師必須承擔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努力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及時發(fā)現他們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并及時地對其進行調節(jié)和治療,保障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為學生的長足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4.建立完善的學生心理檔案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過程,教師必須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有效地掌握。因此,不斷地建立完善的學生心理檔案十分重要。學校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需要出發(fā),涉及多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適應能力學習和生活能力,家庭狀況以及社會生活能力等。通過對學生心理檔案的整理,教師能夠有效地掌握群眾的心理健康狀況,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依據。這樣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也能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預防和治療。學生能夠利用心理檔案對自己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樣學生能夠良好地掌握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取長補短實現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真心,采用多樣化的教育策略,不斷的完善學生的心理檔案,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5.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溝通過少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師要及時的認清這一問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并在與學生的溝通之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要深入班級抓住良好的機會讓學生對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行充分地表達,教師需要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及時抓住學生的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作文的形式,讓學生抒發(fā)自己的內心情感將自己想對老師說的話充分的表達出來。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寫給老師的話”這一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自己想對老師說的話寫在紙上。教師通過閱讀學生的作文就能夠及時的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并采取不同形式的幫助對學生進行引導。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與學生談心的方法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方法,耐心地做好學生工作,及時的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況,給予學生良好的幫助,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教師要不斷的拉近學生與自己的距離,取得學生的信任,這樣學生才能夠敞開心扉將自己的困惑和疑問告訴教師。如果教師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問題或者是家庭生活遭受挫折而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候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安慰和耐心,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及時的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擺脫不良情緒對他們的影響和困擾。
3.總結
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會影響到他們的長足發(fā)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出發(fā),對他們的目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擺脫不良心理問題的困擾。
參考文獻:
[1]譚其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初探[J].廣西教育,2013,23(22):86-88.
[2]周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J].黑龍江教育,2014,11(9):54-56.
[3]付榮柏.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J].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14,33(12):93-94.
[4]王宏.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qū)和有效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23(12):86-87.
[5]張濤.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和研究[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14,51(12):42-44.
[6]成梅.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