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君君
【摘要】 物理概念是構成物理知識體系的基本要素,物理教學讓學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筆者認為,初中物理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入概念;經歷科學思維,體驗概念形成的過程;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豐富、發(fā)展概念;重視概念在實踐中的應用,鞏固深化概念。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物理概念是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對物理現象和過程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維形式。物理概念是構成物理知識體系的基本要素,若沒有一系列的物理概念做基礎,就無法形成物理學體系。如果不能形成物理概念,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對有關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而且會影響到整個物理學科學習的質量。
目前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其癥結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學沒有搞好。在教師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只注意讓學生多做練習,而不注重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在學生方面,往往只注意背定義,記公式、做練習題,而忽視了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結果必然是豐富的物理含義被形形色色的數學符號所淹沒,概念不清就會越學越困難,怎么還談得上知識的靈活運用呢?因此,必須十分重視物理概念的教學。物理概念的教學,特別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等等,決不能只是孤零零的讓學生知道或記住他們的文字表述或數學表達式,而要努力搞清楚他們的“來龍去脈”。
讓學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提高物理物理教學質量,物理概念的教學應達到以下幾點要求:為什么要引入某個物理概念;概念是怎樣研究得出的;概念是怎樣定義的;某個概念的物理意義是什么;相關概念的聯系與區(qū)別;理解應用概念的過程中學生易產生的疑惑和錯誤及應注意的有關問題等。
根據以上概念教學的特點和要求,現以初中物理教材《密度》一節(jié)為例,談談物理概念教學的一些體會。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入概念
物理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學的必經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了解為什么引入這一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只有當學生了解到相關概念的用處,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啟發(fā)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概念教學中首先要創(chuàng)設恰當的物理情境,讓學生在分析、探索中意識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從而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定義新概念。
例如,在引入“密度”概念時,可從鑒別生活中的常見物質入手。出示鐵塊、木塊和橡皮泥,一杯水和一杯酒精,問學生如何將這些物質分辨出來。在學生回答后指出:要分辨物質可以通過物質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顏色、氣味、硬度等來分辨。但有些物質,比如兩條項鏈從外表上看一模一樣我們又該如何分辨他們呢?由于它們的一些特性很相近,無法用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區(qū)別,就需要引入新的科學方法來解決。
2.經歷科學思維,體驗概念形成的過程
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后,教師應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參與科學思維過程,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方式,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觀察到的一系列現象的共性、本質屬性,形成概念。
教師拿出上節(jié)課測量過的體積相同但外表被涂成了相同顏色的銅、鋁圓柱體讓學生辨認。通過討論,學生提出用天平測出質量,質量大的是銅快。接著教師出示體積不同的銅、鋁圓柱體,提問:剛才是體積相同的,測出質量就可辨別,體積不同的銅和鋁如何區(qū)別呢?通過測質量行嗎?由于學生對控制變量這一思想方法理解的不深刻,認為測質量是可行的。這時教師拿一個大的銀白色的鋁圓柱體和一個棕紅色的銅圓柱體放到天平上,結果鋁圓柱體質量大,顯然測質量是不行的。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提示,我們在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時,用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作比較。能不能用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來比較呢?在得到學生肯定后,就開始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相同的。因此這個比值反映了物質一種固有的本質屬性,于是密度概念的定義就水到渠成。
3.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豐富、發(fā)展概念
物理概念的內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的本質屬性,是該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概念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在新概念建立之后,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不同物理情境的變式,使學生有機會在不同的、新穎的情境中應用物理概念,以豐富和發(fā)展對概念的意義建構。
學生初步建立了密度概念后,再讓學生測一些常見物質的密度,比如鐵塊,土豆等。通過測量、比較,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對同一種物質來說,不管其質量和體積大小如何,它們的比值是不變的,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個常數,它是物質的某一種本質屬性的反映,物質的密度只跟物質種類有關系,和質量、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這樣,學生對密度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4、重視概念在實踐中的應用,鞏固深化概念
由感性到理性,建立概念的過程是認識的第一次飛躍,由理性再到實踐中去檢驗、應用,是認識的第二次飛躍。因此,運用物理概念去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來發(fā)現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完善和深化理解概念,是學習概念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例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將一整塊磚,切去一半,其密度是否變化了?怎樣判別某種首飾是否是黃金制成的,常見的硬幣是用哪一種金屬做的?通過練習,鞏固和深化了密度概念,形成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