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摘要]: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教學的基本特征,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化學學習的認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定律和化學原理,而且能激發(fā)他們對化學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實驗教學對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科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均能產(chǎn)生積極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科學素養(yǎng)
教師如何有效地設計與實施實驗教學,促進學生提高化學學習的效益,是中學化學教學改革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下面就提高實驗有效性的策略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是發(fā)揮新課程實驗有效性的前提
我認為,只有加強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達到新課程預期的培養(yǎng)目標,才能真正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動手實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新的教學觀:①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教學內容與生活世界結緣;②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③注重讓學生理解、探究,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會知識對個人的意義;④教師應當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⑤教師要鼓勵學生拓展知識面,確立學習目標,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只有切實加強新課程下化學實驗教學,才能發(fā)揮實驗教學的實效性作用。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并得以發(fā)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在教材中,有些物質的性質,沒有安排演示實驗,如果只讓學生閱讀教材,默認其性質,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我常常根據(jù)具體內容,增添一些生動、形象的演示實驗,把理論知識融化在實驗之中。
2.利用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參與能力
演示實驗有很大的局限性,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事物及規(guī)律,我把一些演示實驗改成“分組實驗”,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之中。
3.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fā)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科技節(jié),化學晚會列為專項內容之一。在晚會上表演節(jié)目(趣味化學實驗、化學小魔術、小游戲等)的都是化學興趣小組的成員,而觀眾大多是初中學生。豐富多彩的晚會把他們帶入五光十色的化學世界,聽到“爆竹聲聲”,學生自然聯(lián)系到不純氫氣點燃時的爆鳴,看到“空瓶生煙”“清水變色”,就急著想了解“這是什么變化?”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三、養(yǎng)成良好實驗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注意節(jié)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tài)度、規(guī)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
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培養(yǎng),對初中學生來說,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初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時,我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藥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藥品要“一橫、二放、三慢豎”;液體藥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以及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兩不、兩禁止”。
四、關注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訓練,體驗探究樂趣,形成和發(fā)展探究能力。比如,在初中化學“定量認識化學變化”的知識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化學實驗探究過程為:“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是否改變?是增大、減小還是不變?)——“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后,其總質量不變)——“進行實驗,觀察實驗”(在密閉的容器中加入硫酸銅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相等;在密閉的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和稀鹽酸,充分反應放出的氣體再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觀察變化前后質量是否相等)——“學生討論,啟發(fā)思考”——“交流表達,拓展遷移”(結論: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保持不變)。正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使得探究性實驗教學得以成功,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學生經(jīng)過這一系列探究性問題的實驗、思考、分析后,從而得出質量守恒的規(guī)律。
五、改進實驗教學方式,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為了讓實驗教學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我嘗試性地改變了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某些演示實驗改為部分學生參與的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從而增大了學生的實驗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驗嘗試,這樣做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1.變演示實驗為部分學生演示實驗
這種做法就是將教材中難度不太大、實驗操作比較簡單而且安全的實驗讓部分學生來演示。實驗前要先讓學生預習該實驗,明確實驗目的,熟悉操作技能和流程,熟知注意事項,有時可以讓要進行實驗的同學預做該實驗,充分掌握實驗后才進行。
2.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這種做法就是將教材中比較簡單、安全、藥品消耗量不大、過程不復雜的實驗讓學生在實驗室中親自動手嘗試。
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教育工作者永遠的追求。教無定法,但必有法。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只要我們繼續(xù)踐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就一定會在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