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宣布: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是——北京。那一刻,現(xiàn)場沸騰了,人們的眼睛濕潤了。中國再一次讓世界心動,北京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既舉辦過夏奧會,也將舉辦冬奧會的城市,并創(chuàng)造了一次申辦就取得成功的奇跡。參與申辦冬奧會全過程,我深切地感受到申辦過程就是中國對外宣傳的過程,就是提升國家影響力的過程。
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提升國家影響力。國家影響力是什么?就是國家的傳播力,沒有傳播力就沒有影響力。增強傳播力必須解決三個重要問題,才能有效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一是對誰說,二是如何說,三是如何說得更好。
問題和挑戰(zhàn)
申辦冬奧會成功十分不易,從始到終面臨難以數(shù)計的問題和挑戰(zhàn)。第一個挑戰(zhàn)來自國際社會的質疑。一是對國家形象的質疑;二是北京自身的一些問題,北京沒有國際社會認為的足夠的雪,賽場間的距離較遠,還有霧霾。第二個挑戰(zhàn)就是外媒對北京申辦冬奧會抱團阻撓,妖魔化北京。北京申辦工作剛開始,駐華外國記者在北京的協(xié)會就做出了一個決議:阻撓北京申辦冬奧會,不報道北京的正面信息,而要突出報道北京的負面信息并美化我們的對手。第三個挑戰(zhàn)是反動勢力蓄意制造事端,采取破壞行動。2015年6月,藏獨分子沖進了北京在洛桑的申冬奧展廳,進行破壞,雖然僅僅兩分鐘,已造成了不良影響。當時我在現(xiàn)場立即對在場的記者說:“這里是奧林匹克之都,代表著和平與進步。我們到這里來是來申辦冬奧會的,這次申辦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支持,剛才那些人的無理取鬧絲毫不能動搖我們申辦的決心和信心?!钡谒膫€挑戰(zhàn)是對手的強勢推介,爭奪眼球。他們聘用了一個國際高端公關團隊,用盡一切方法吸引國際社會關注。巨大的挑戰(zhàn)和風險要求我們的對外傳播必須高位策劃、智慧傳播、借力發(fā)力造勢。
對誰說和如何說
我們始終注重傳播對象,瞄準國際奧委會委員及可以影響國際奧委會的人群開展宣傳。一是加大在國際主流媒體釋放信息的密度,使其成為我們的傳播者。申辦期間,國際重要媒體對北京的報道量始終是申辦對手阿拉木圖的8到15倍;二是點對點喂料國際奧委會委員關注的行業(yè)媒體,使其成為我們的公關者。在申辦的重要節(jié)點、關鍵時刻,發(fā)表冬奧申委領導觀點鮮明、論據有力的署名文章和國際專家對北京的積極評價,既回應了國際奧委會的關切,也營造了于我有利的輿論環(huán)境;三是碎片化信息覆蓋各大網站和社交媒體,使其成為我們的信息窗。Facebook、推特直達國際受眾,微博微信影響廣大網民。
在與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溝通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委員們的立場十分不確定,稍加游說就會心動,必須先人一步,高人一籌,四兩撥千斤。申冬奧的時間是固定的,可利用的傳播時間是有限的。今年6月在國際奧委會全會上,阿拉木圖聽取國際公關團隊的意見,出奇制勝,用盡心思吸引國際社會關切,博得國際奧委會的好感,化解國際奧委會質疑的問題。在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看來,阿拉木圖長大了,過去北京是參天大樹,阿拉木圖是小草,現(xiàn)在他們也是參天大樹了。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說:“現(xiàn)在這場戲好看了,阿拉木圖的競爭力增強了,你們誰能勝,現(xiàn)在不好說了?!陛浾摥h(huán)境的變化既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也對我們的策劃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絕地反擊,重新優(yōu)化和組合北京的優(yōu)勢信息,我們迅速制定出六個重磅信息突出北京優(yōu)勢。
1.中國政府有100%的兌現(xiàn)能力。言必信、行必果,中國每一項承諾都會全力地兌現(xiàn),這個能力沒人懷疑。這也正是國際奧委會最為關心的。
2.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賦予了北京極好的綜合條件。成功舉辦冬奧會不僅需要雪,還需要許多綜合條件,基礎設施、接待能力、辦賽水平、志愿者服務、媒體接待、安保能力、票務運行等,這些都是北京的優(yōu)勢,2008年奧運會已經證明。
3.中國有巨大的冬季運動潛在市場。近年來,參與冬季運動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北京申辦冬奧會以來,僅北京周邊滑雪的人就達到數(shù)百萬,所帶來的是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4.在北京舉辦冬奧會有利于世界冬季運動版圖的擴大。目前,全球冬季運動的人數(shù)是2.7億。習主席說:“在北京舉辦冬奧會,我們能帶動3億人進行冰雪運動。”這對于國際奧委會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十幾億人支持冰雪運動的冬奧會,是重振世界奧林匹克精神的難得機會,他們當然看好中國。
5.北京會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典范。國際奧委會2014年12月在第127次全會上提出了2020改革議程,其改革的核心就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北京奧運會已經創(chuàng)造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典范,這一點國際奧委會了然于心。北京是奧運會賽后利用最好的城市,如果舉辦2022年冬奧會,必將再次成為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典范。
6.中國所獨有的長城和春節(jié)文化貢獻。長城是人類文明的地標,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冬奧會已有100年歷史了,從沒有在世界文化遺產旁舉辦過。張家口在長城外,北京在長城內,我們申辦成功,實現(xiàn)了“請到長城來滑雪”的夢想。2022年冬奧會將在2月4日開幕,恰逢中國的春節(jié)。參加冬奧會的全世界冬季運動員將會到北京來過春節(jié),可以想象,他們身穿唐裝,手提紅燈籠,到北京、張家口的農民家里,和這里的人一起包餃子、炸油糕、寫對聯(lián)、貼窗花,窗外則是滿天絢爛的煙火,這才是真正的節(jié)日!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都十分興奮,他們從來沒在中國過過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世界著名的春節(jié)呢,充滿期待。我們配合陳述的宣傳片,充分地展現(xiàn)了北京和張家口春節(jié)祥和、濃烈的氣氛,觀看時,國際奧委會委員和他們的家人面帶笑容,十分認同。
如何說得更好
在此次申辦過程中我們體會最深的就是宣傳效果是重中之重。國際奧委會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宣傳片,為此我們制作了不同表現(xiàn)方式的22部宣傳片。為達到完美呈現(xiàn)、印象深刻、震撼感動的效果,我們對每部宣傳片都精心策劃、反復打磨,雖面臨制作時間短、技術要求高、素材有限等重重困難,工作團隊迎難而上,有的段落修改過上百次。在吉隆坡投票當天,配合陳述使用的宣傳片就有4部。這4部宣傳片都有各自的名字。開場的一部叫做《紫氣東來》,展示了北京恢弘磅礴的大城景象;緊接著是展示場館和交通的宣傳片,叫《萬事俱備》;第三部是介紹冬季運動在中國代代相傳、不斷發(fā)展的宣傳片《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四部是歡迎全世界的朋友們到北京來參加冬奧會、過春節(jié)的宣傳片《不虛此行》。根據陳述需要,《不虛此行》從開篇調整至結尾,需要增加10秒鐘抒發(fā)情感、渲染氣氛的鏡頭。為了這10秒,工作團隊重新啟動拍攝、剪輯、配音、配樂,夜以繼日,不眠不休,連續(xù)工作48小時,確保在陳述前完成了與全片渾然一體的調整。由于內容和音視頻相得益彰,四部宣傳片不僅在現(xiàn)場造成了轟動,為陳述增光添彩,也被廣為傳播,成為了對外傳播北京的載體,受到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們普遍的喜歡。
申辦冬奧的過程,就是一個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講中國的故事不能只用中國人自己的語言講,必須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既不能大而化之地講理論,也不能灌輸性地推廣中國的口號,而是要用國際社會所習慣并愿接受的方式。一是比較的方式。北京這一次申辦冬奧會,依靠大量的數(shù)字,讓國際奧委會通過比較了解北京的實力和潛力。如3億人上冰雪,在4億青少年中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等這些有說服力的數(shù)字,極大地吸引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并說服了他們。二是講故事的方式。申冬奧的過程也是不斷向國際社會提供中國故事的過程。投票前兩天,阿拉木圖拉開架勢,通過高端人士開發(fā)布會吸引國際社會關注。我們?yōu)榱藸帄Z話語權,占據國際媒體報道空間,策劃了姚明和宋安東一同接受國際媒體集體采訪的方式。對外傳播不能只傳播國家的觀點,因為國際媒體更關心個人的感受,這讓他們感覺新鮮、可感、可信。姚明和宋安東講的是自己的看法,他們沒說中華民族如何、中國如何,而是說作為一名運動員,他們?yōu)槭裁聪M瑠W會在自己的國家舉辦,為什么中國能確保冬奧會的成功。
現(xiàn)在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走出去”。但“走出去”需要創(chuàng)新自身的方式。不僅要知道自己想說什么,還要知道國際社會想聽什么;不僅要有官方的聲音,還要有學界和民間的聲音;不僅要靠自己說,還要借助第三方為我們說話。這樣才能真正把中國的良好形象傳播出去,并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