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霞
【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小學語文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越來越受到學界和教師們的關(guān)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教學,提高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068
語文是小學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它不僅是學生進行語文課程學習的一個開始,同時也是今后初中、高中語文學習的橋梁,通過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生們一方面可以初步接觸到一些名家名作,學習相關(guān)的知識;另一方面更要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整體素質(zhì)。因此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便成為實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那么如何實施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呢?下面我將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有效教學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改進教學方法等,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充分調(diào)動起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能夠切實的有所收獲,有所提高,而不是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帶來的課堂時間的浪費和學生收獲微小。那么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從自身做起,進行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首先,有效教學能夠順利展開的前提是學生能夠融入課堂,很好的和任課老師進行配合,兩者能夠進行良好的交流和溝通。當下小學語文課堂往往面臨著較為死板、僵化的現(xiàn)狀,學生和教師之間不能夠進行很好的有效溝通,學生也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
這主要是因為之前的語文教學大多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設計和展開,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和掌控者,習慣于站在講臺上把控整個課堂的流程,很少關(guān)注于學生的臨堂反應,也很少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強的距離感和隔膜感。
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真正的融入其中,反而是被這種課堂所形成的壓抑的、緊張的課堂氛圍所包圍制約,不敢和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敢積極作答,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因此作為教師,應該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調(diào)動課堂氛圍,為展開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雖然是小學語文課堂的設計者和掌控者,但是教師不應該因此就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感受,教師應該從課堂的主導者轉(zhuǎn)變?yōu)檎n堂的引導者,從之前控制學生進行強制性的、刻板的課程學習轉(zhuǎn)變?yōu)橐龑W生進行有效的、有趣味性和積極性的課程學習。這樣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將學生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接受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和解讀,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程學習的大環(huán)境,另一方面回答正確這些問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逐漸被建立起來,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接下來的語文學習中去。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和學生進行眼神交流等,用眼神和肢體語言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肯定學生的良好表現(xiàn),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要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種點評應該避免之前教師習慣使用的“很好”或者“錯誤”、“不正確”這種過于絕對化和模式化的話語,而是應該針對學生回答的答案來進行分析,指出學生回答的好的或者是正確的地方對此加以肯定。
另外,也要對學生回答錯誤或者不夠正確、不夠全面的地方加以指正,讓學生加以注意。這樣的點評方式會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guān)注和尊重,也能夠使學生對自己回答的答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學生進行糾正和改進,這樣,學生和教師之間就能夠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能夠針對某一問題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提升整體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
其次,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對語文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收獲更多的體會,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使學生的人生受到積極的、正面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時,能夠充分把握小學語文課程的固有特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與其他課程不同,語文課程的學習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收獲相關(guān)的知識,但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名家名作的學習,感受大家的風范,體會他們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歷和人文情懷等。
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勇于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使學生的學習有側(cè)重點進行適當?shù)臄U展和偏移,如進行文本細讀,將課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蘊含著深厚意味和情感的句子或者詞語單獨進行深入的講解和挖掘,從而使學生對整篇課文的學習不再是像之前那樣停留在表面和整體上,而是深入其中,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對自己的人生也產(chǎn)生影響和啟發(fā),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也是最重要的目的。例如李白的詩中就包含著作者十分強烈的情感和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生體會,可以進行深入的學習。
最后,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并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之外,更應該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也積極的進行與語文相關(guān)的學習。例如進行名家名作、文學名著等的閱讀,養(yǎng)成寫日記和寫隨筆的習慣等。教師應該明白,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是為今后展開語文學習所打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當下很多語文教師總是將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時間固定在課堂時間之內(nèi),而學生課下的語文學習往往得不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該首先轉(zhuǎn)變教學思想,在課堂上除了完成相關(guān)的教學任務之外還應該提醒和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延伸閱讀和練習,擴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和知識面。
另外,教師應該和家長針對學生的課下語文學習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家庭氛圍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鼓勵家長抽時間和孩子一起進行名著的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更好的展開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開端,而進行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課堂時間內(nèi)充分的融入語文學習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下的時間進行語文知識的復習和文學名著等的閱讀,在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進而達到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