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
[摘要]:小學語文是面向兒童開設(shè)的一門課程。語文教學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所以教學活動也比較復(fù)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但對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就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有兒童視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兒童視野 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兒童視野,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兒童的需要,能夠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思想,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結(jié)合兒童實際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
一、小學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
1.“兒童本位”意識缺席
當前的語文教學,教師設(shè)計教學多是從基礎(chǔ)知識出發(fā),拿到一篇課文,先想可以教什么,再看怎樣教方便,最后才可能會想到兒童是不是能接受。至于所教的內(nèi)容兒童是否真正需要、每個兒童的需要又有何差異,教師則很少考慮,甚至根本就沒有考慮。換句話說,兒童充其量只是教師設(shè)計教學并實施教學的依據(jù)之一,語文教學并沒有從兒童的身心特點和需要出發(fā),把兒童放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核心地位。
2.“偽兒童化”泛濫成災(zāi)
所謂“偽兒童化”,就是看似尊重兒童,虛假兒童化、表面兒童化,從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兒童的學習能力出發(fā),實則是讓兒童扮演群眾演員,配合教師順利推進課堂教學,在教師大“秀”課堂教學的技巧的同時,學生所得無幾。
3.教學目標定位失當
兒童存在無限的可能性和發(fā)展?jié)摿?,所以教學提倡從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進而抵達兒童的“最優(yōu)發(fā)展區(qū)”。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有些教師在學生完全能夠讀懂的文本內(nèi)容上轉(zhuǎn)圈圈,是在“教課文”而不是“教語文”。例如,一位教師講授《小動物過冬》一課,除了學習幾個生字,就是帶著學生學習文中幾種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另外再介紹其他幾種小動物的過冬方式讓學生了解并美其名曰“拓展閱讀”。
至于閱讀這類童話的基本策略與方法,學生則不得而知。今后學生再遇到這樣的童話,還是無從下手,更談不上自主閱讀、樂于閱讀、讀有所獲!與之相對,有些教師的語文課堂喜好“求新異”“深挖洞”,仿佛自己的教學不比別人挖得深,便不足以顯示他們過人的教學水平。他們?yōu)榇瞬贿z余力,奉行的首要原則是“文本解讀的深度決定課堂教學的高度”,但他們忘記了,文本解讀為何深,又深到何種程度?課堂教學為何高,又高到何種程度?評判的標準應(yīng)該是兒童的需要和成長,否則便是吃力不討好。兒童不用跳也能摘到桃子和兒童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都是造成語文教學低效的重要原因。
二、小學語文教學出路審視
1.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講究科學性
在小學語文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講究科學的語文,就是秉著對兒童負責的態(tài)度,挖掘教材中真的知識、情感與思想,引領(lǐng)兒童逐步認識教材本真的面目,在與教材的對話中,汲取語文的營養(yǎng),形成鑒賞的能力。兒童是未來的棟梁,兒童在從小的教育和學習過程中就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不斷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需要對兒童負責任,能夠真正進行科學的教授知識,通過將教材內(nèi)容不斷的深化,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
2.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實施游戲教學方式
兒童是好動的,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充分結(jié)合兒童學習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兒童不喜歡程式化的學習方式,兒童都比較喜歡玩游戲,只有對于游戲活動才會有十二分的精神和興趣。兒童的語文學習需要在兒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進行,在游戲中兒童享受著積極、自由的精神體驗!游戲是兒童融入生活、體驗生活的重要途徑,游戲就是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教學內(nèi)容以游戲活動的形式開展,比如在學習字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詞語接龍、猜字謎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很好地進行游戲?qū)W習,教師也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斷拓展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范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3.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鼓勵自由教學方式
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鼓勵自由教學方式。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夠使學生不會受到太多的約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發(fā)揮,在教學過程中,兒童的身體和心理都是比較輕松自在的,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只有在一個自由、快樂的環(huán)境中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就需要營造這樣一個快樂的氣氛,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學科是一門復(fù)雜的學科,小學語文是學生的初級學習階段,那么有一個良好的教學開端,對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有效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等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有積極影響,也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師應(yīng)該教“有用”的語文
中國教育學會委員會理事長崔巒提出,要和“內(nèi)容分析”式閱讀教學說再見,要由分析內(nèi)容的教學轉(zhuǎn)向以策略為導(dǎo)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dǎo),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簡言之,語文教學要由“教課文”轉(zhuǎn)向“教語文”“教閱讀”。
當下的語文教學,“實用主義”仍然大行其道,教師在應(yīng)試的藩籬中無法突圍,甚至不愿突圍,因而大量圍繞“陳述性知識”的訓練強占了兒童的時間與空間——生字詞語的固化講解、課文讀背的反復(fù)操作、練習試題的鋪天蓋地——使兒童思維僵化,能力停滯,不能感受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并不是說生字詞語和課文讀背不再重要,而是這些內(nèi)容的教學一定要從兒童的需要出發(fā),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設(shè)合宜的情境,使兒童主動建構(gòu)和悅納。
三、結(jié)語
小學語文的施教對象是兒童,施教內(nèi)容是兒童的語文,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兒童的情懷”,清楚兒童語文學習的真正需求,能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憑借兒童熱愛的語言文字,幫助兒童獲得自身成長所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只有“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到兒童眼中的世界,才能走進兒童心中的世界。
參考文獻:
[1]許純林.學習興趣要激發(fā),更要保持[J].人民教育,2011,(9).
[2]羅剛淮.例談?wù)n堂中的偽問題[J].小學語文,2011,(5).
[3]陸彩萍.適時、適度:讓課堂練筆走向“有效”[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