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長芳
【摘 ? ?要】明確教學重點,是高中歷史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既要明確教材中的重點,也要清晰把握整個教學工作的側重點。本篇文章即嘗試分享筆者研究素質教育理念之后,總結的幾個歷史教學重點。
【關鍵詞】高中歷史 ?學習積極性 ?學習態(tài)度 ?記憶品質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015
有的放矢是我們一直啟發(fā)學生們掌握的學習原則之一,其實,這一原則同樣是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不可或缺的。有的放矢、明確重點,我們才可以在教學的時候保持清晰的思路、冷靜的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啟發(fā)學生們記憶、理解和應用歷史知識,領悟歷史這門學科給予他們的無盡啟示。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學習積極性是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關鍵因素,這一點早已是實踐驗證過的。當前學生們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一直處于相對低迷的階段,有的學生甚至在歷史課上偷偷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歷史教師的教學重點之一,也是我們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必然要努力的一個方面。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在兩個方面下工夫,一是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入手,二是增加我們這門課程的吸引力。首先,高中時期是學生學習壓力較大、課業(yè)負擔較重的時期,每一個學生為了考取理想的大學,都在不斷地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其實非常需要外界的理解和幫助。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之余,要善于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減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也會對我們歷史這門課程更加上心。其次還是需要從歷史課程的特色著手,彰顯出一些足夠吸引學生的內(nèi)容。比如說,我們歷史知識包容性極強,時間上穿梭千年,地理范圍上囊括中外。教師就可以跳躍式的方法,帶著學生們對比中外古今,讓學生感覺歷史世界的奇妙。只要教師順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的教學工作其實就成功了一半,之后的師生配合也會更加默契。
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1.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經(jīng)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天賦潛力的?!泵恳粋€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上,其實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潛力,作為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學生將其潛力進一步釋放出來、將其優(yōu)勢進一步發(fā)展起來。學生的潛力得以發(fā)展,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信心也會倍增。
2.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不是一件輕而易舉地事情,需要三步走。第一步,耐心觀察。既然是潛力,就不是那么外顯的,就需要教師通過觀察巧妙去發(fā)掘。除了課堂上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之外,課下與學生的交談,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等都是我們分析學生潛力的寶貴資料。只有觀察到位,我們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所在。比如說,有的學生雖然課堂上不怎么發(fā)言,但是每次的作業(yè)都完成的條理清晰。思路清晰,這就是學生的潛力所在。第二步,表達出自己對學生潛力的欣賞。僅僅是教師了解學生的潛力還是不夠的,學生自己也應該清楚。所以,我們要通過不同的途徑,表達出對學生潛力的欣賞。學生看到自己原來這么有潛力,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勁頭自然也就足了。第三步,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不同的潛力需要不同的開發(fā)路徑,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師必須要進行的第三步。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分別開發(fā)不同學生的潛力優(yōu)勢,進而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三、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1.在教學的時候,我也注重與學生開展自由民主的對話。通過對話,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態(tài)度不是很端正。有的學生直言不諱地說,他覺得歷史這門課程是多余的,就是為了給學生增加記憶負擔而設的。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持有這樣一種學習態(tài)度,又怎么會學得開心、學得愉悅呢?所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同樣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在。
2.教學實踐證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要求教師講究方式方法,一味對學生強制壓迫,不僅無法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還會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甚至是惡化。一方面,我們要曉之以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歷史這門課程的價值在哪里、是什么。學生不懂歷史,本身的知識就不完整,看待問題的視野也不開闊。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動之以情,通過講述震撼的歷史故事、感人的歷史人物、國家發(fā)展的曲折不易,讓學生真正對我們這門課程有感情。在方式上,除了直接指導之外,也可以側面啟發(fā),播放一些音頻資料讓學生觀看。一句話,只要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就一定可以事半功倍,不必再擔心學生不喜歡學習歷史知識了。
四、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
1.大量的歷史知識需要識記,這是讓很多學生苦惱的地方。其實,記憶是有技巧的,其中學生的記憶能力也是教師可以培養(yǎng)和強化的,關鍵是我們要切實重視這件事,要不遺余力地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能力。
2.建立知識網(wǎng)絡是學生有效記憶知識和提升記憶能力的訣竅之一。所以,在學生們讀背知識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喜好,找到一個中心點,并且逐步發(fā)散開來建立起一個網(wǎng)絡。學生不斷向網(wǎng)絡填充知識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比死記硬背要輕松有趣多了。此外,學生每一次讀背知識的時間不宜過長,花了多少時間并不要緊,關鍵是學生的效率或者說記憶品質高不高。
五、發(fā)展學生應用知識的實力
1.最后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應用知識的實力的發(fā)展。學以致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素質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師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加以關注。而學生能不能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造福于社會,正是影響學生長遠發(fā)展的關鍵方面。所以,發(fā)展學生應用知識的實力,是教師絕對不可以忽視的教學重點之一。
2.學生應用知識的實力在歷史這門課程上,主要體現(xiàn)為他們運用已學的知識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正所謂“持古論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加設一個分析時事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有機會、有平臺用學過的知識分析現(xiàn)實問題。比如說,我就經(jīng)常組織與歷史常識緊密相關的辯論賽,讓學生們在辯論的過程中,更加透徹地看待歷史問題、更加理性地看待歷史人物、更加全面地借鑒經(jīng)驗教訓。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學生們應用歷史知識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經(jīng)歷的積累,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史學觀,改變了以往對歷史知識的膚淺認知。凡此種種,無疑都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地應用知識,與此同時,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總之,應用知識是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體現(xiàn)我們素質教育理念的一個成果。
綜上所述,筆者在認真研究了素質教育理念之后,主要總結出了以上幾個方面的重點,教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每一名歷史教師對于教學藝術的追求都是沒有止境的,因此,我們依然在路上,依然需要進行相關的探索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