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梅
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學生能夠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已經(jīng)形成大家的共識。筆者任教高中語文教學多年,沒有很好處理這樣的問題,有愧對學生之感。近幾年對此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實踐,深深感到:讓學生去浸潤書香,學生可以享受到創(chuàng)新閱讀的成功。
一、學生浸潤書香的基礎(chǔ)當是深度閱讀教材文本
先看這樣一個教學實例,一教師教學《再別康橋》,這是一首怎樣的詩,大家都應(yīng)當是耳熟能詳?shù)?。教學怎樣的詩歌需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大家一般都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這樣無需自問。該教師確實是達到了教學的最高境界,他引領(lǐng)學生神游于《再別康橋》的字里行間,在學生比較充分地自主閱讀思考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去賞析詩歌,學生便比較自主地發(fā)現(xiàn):作者所選取的意象相當?shù)莫毺?,如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作者所描寫的這些景物則抒發(fā)出自己在再別康橋時的許多真切的感受。而作者在抒發(fā)這些感受時所運用的筆觸也比較細膩,且等等不同。詩人時而借代,時而暗喻,時而擬人,時而移就、夸張,時而照應(yīng),又時而暗喻、擬人、移情,最后又去重疊復唱。比較好地表現(xiàn)著物我之間的相對和相融,比較理想地表現(xiàn)了物我之間的相融和相對。教者又讓學生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這樣的教學比較好地奠實了學生深度閱讀教材文本的基礎(chǔ),這不但激起學生去廣泛閱讀徐志摩詩的欲望,同時也激起學生去閱讀諸多寄托情感,尋求解脫的詩歌的欲望。這樣的教學可以說是為學生搭建起更寬敞的浸潤書香,享受創(chuàng)新閱讀的舞臺,也只有這樣的教學,才可以促進學生去浸潤書香,享受更為理想的創(chuàng)新閱讀。
二、學生浸潤書香的成功當是自主感悟教材文本
高中學生學習的壓力比較大,學習任務(wù)也比較繁重。對教材文本的感悟需要高速度和高效率,他們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讓學生浸潤書香做得如何的成功,最起碼的還是當讓學生自主感悟教材文本??梢院敛豢鋸埖卣f,學生自主感悟與教師的強行灌輸相比較,后者要顯得比較省時和省力。但有一點是我們所必須看到的,一切離開學生自主性的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未來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即使不是未來,就是高考那極為短暫的一瞬,往屆學生的諸多悔恨也是我們大家所有目共睹的。所以,無論從怎樣的角度,我們都必須做到寧可讓學生多花點時間,從真實的意義上去自主感悟教材文本,進而達成浸潤書香的目的,也不要以灌輸作為我們主要的手段。譬如教學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是一首充分表現(xiàn)詩人博大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的現(xiàn)代詩歌。我們應(yīng)當達成的目的就是能夠讓學生去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去體會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而感悟和體會都應(yīng)當由學生自己去完成。所以,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處于自主地位,讓學生的自主體現(xiàn)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尤其力圖做到能夠讓學生針對難以解決的問題,相互切磋,如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進行分析。當學生真正實施了自主的閱讀葉時,他們才能比較有效力地浸潤書香。
三、學生浸潤書香的豐收當是廣泛涉獵課外閱讀
浸潤書香,享受創(chuàng)新的閱讀教學,切切不能就是賴于教材文本。雖然高中語文教材篇目多是些文學作品,也都是些大家之作,但教材仍然受著篇幅的限制,遠遠適應(yīng)不了學生學習的需求。無論是學生精神意義上的成長,還是語言技巧和技能的把握,我們都應(yīng)當讓學生像蜜蜂釀蜜一樣,去采擷更多的花,讓學生去廣泛涉獵課外的作品。筆者的具體做法是以教材文本做引子,由一篇目去引出眾多的篇目或者原著。譬如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我們則可以舉辦一個毛澤東詩詞誦讀和鑒賞評析的活動,學生會因此去誦讀鑒賞毛澤東其他的作品。如《菩薩蠻·黃鶴樓》《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等,學生在誦讀這些詩篇的基礎(chǔ)上,進而能夠抓住一些比較典型的名句進行鑒賞評析。如有學生抓住《菩薩蠻·大柏地》中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進行賞析,學生們發(fā)現(xiàn)作者對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川風景的精彩描繪,讓學生比較深刻地意識到“誰持彩練當空舞?”是當今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是當今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所率領(lǐng)的勞苦大眾。詞作所表達的是什么?是詩人樂觀豪邁的胸襟。學生在誦讀中,在鑒賞評析的過程中接受到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熏陶感染,受到革命史詩的人生觀教育。
學生浸潤書香享受創(chuàng)新的閱讀教學,其途徑是廣泛的,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只要我們熱心相助于學生,真誠要求于學生,科學地引領(lǐng)學生,學生就能夠徜徉于無限廣闊的閱讀和浸潤書香的天空中。
★作者單位:江西贛州市南康區(qū)唐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