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萍
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一定的任務或目標,采用一定的學習策略,獨立閱讀文章、觀察生活、妥善表達、攝取知識、總結規(guī)律,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小學語文如何有效實施探究性學習呢?
一、轉變教育觀念
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這樣的教學方式,違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自身的規(guī)律,導致課堂教學高耗低效。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第一,探究性學習能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局面,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它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了教育回歸小學生本性的價值追求。第二,探究性學習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它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趨勢,是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切實有效的手段。第三,探究性學習改變了以往單純強調向學生傳授知識,轉而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它完全符合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素質要求,能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yǎng)問題意識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把問題看做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同時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經(jīng)常鼓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因好奇而提出的問題,耐心幫助他們分析,尋求假設,進行嘗試,不可挫傷他們的好奇心。同時,要指導學生讀書時養(yǎng)成邊讀邊想的習慣,既要學會帶著問題讀書,也要能夠從書中讀出問題來。
三、倡導合作交流
探究性學習離不開合作,同學間的合作交流能使學習環(huán)境更輕松,學習活動更有效。在合作交流中,使部分膽小的孩子也能參與其中,同時小組交流活動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合作意識。在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中,可開展同桌與同桌的合作交流,增進生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有開口訓練的機會,相互激活思維的火花。也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各成員間進行互學、互練、互查、互評、互幫,每個人都充分參與學習探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使優(yōu)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以發(fā)展。
四、保證探究時間
探究性學習要求教師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既做學生的朋友,使自己融入學生之中,同他們一起放飛思維;又做善于誘導的師長,使學生的思維朝著合理的方向前進。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開展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真正產(chǎn)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展示探究思考的成果和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此外,還有一些探究活動,需要學生課外查找資料,或是調查走訪等,這更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
五、精心設計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一種技能,而提出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痹谛W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教師自身的問題設計也非常重要。問題設計得好,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嫦娥奔月》這篇課文時,書上對于嫦娥奔月的情景描寫的意境美妙動人,同時還配有一幅插圖。這幅插圖中的嫦娥是面向月亮,一直飛去。備課時,我把圖畫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圖畫中嫦娥是回望著大地。教學中,我在教學這一段時,把兩幅圖畫同時展現(xiàn),然后引導學生探究:這兩幅圖畫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在探究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文,體會嫦娥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他們有的說:“高興,因為仙藥沒有被逢蒙吃了,否則會有更多的老百姓受害?!庇械恼f:“遺憾,因為她不能再去接濟困難的鄉(xiāng)親們了?!边€有的說:“留戀,因為人間有她深愛和深受著她的后羿,還有鄉(xiāng)親們?!蓖瑢W們統(tǒng)一了認識,認為修改后的圖畫符合當時的人物思想情感。課堂上,學生探究熱情高漲,參與率很高,探究效果明顯??傊?,設計好探究問題是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設計好探究問題,既要避免問題“大而不當”,又要杜絕“為提問而提問”的現(xiàn)象。探究問題既可由教師設計,也要由學生提出。問題應該既有趣味性、挑覘陛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六、避免步入誤區(qū)
這里所指的主要是,在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千萬不能絕對化。一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需要或適合實施探究性學習。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確立探究對象,明確探究目的,提高探究效率,不能為探究而探究。二是提倡探究性學習并不是排斥接受式學習。接受式學習方式,它的優(yōu)點是信息傳遞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接受較多的信息。對于學生而言,要在10多年的學習階段,把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成果接受繼承下來,離不開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探究性學習方式,它強調問題意識和動手動腦的實踐體驗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梢赃@樣比方說,探究性學習和接受式學習是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我們要的是兩者比翼雙飛,并駕齊驅,而不是厚此薄彼,顧此失彼。三是實施探究性學習并不是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選擇探究的問題,更要指導學生實施探究的策略,讓學生明白探究什么,怎樣探究。如果教師完全放手不問,就會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陷入盲目性和隨意性。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實施探究性學習。雖然,在實施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學習、實踐、反思、總結和完善,就一定會收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