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恩
童聲合唱具有獨特的魅力,她與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脆、甜美、稚嫩、柔婉的特點。好的童聲合唱可以比作是“天籟之聲”,它純潔、明澈、美妙,令人心曠神怡。合唱是聲樂藝術領域中的一種集體歌唱形式。合唱藝術也是聲樂藝術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童聲合唱之所以具有獨特魅力,是因為它與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純、率真、明快的特點,因此它除了具備與其他合唱一樣的特點外,更應突出“兒童化”的特點。教師應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訓練、指導學生歌唱。下面我根據自己多年來在童聲合唱訓練方面的教學經驗,從兒童歌唱發(fā)聲的角度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克服胸聲“喊唱”
童聲訓練的第一目標是獲得干凈、柔和的聲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解決了音質問題,音量自然產生。在合唱訓練中,一些教師對兒童唱歌的發(fā)聲方法認識不足甚至是錯誤的,盲目地認為唱歌就要唱得響亮,讓學生用“帶勁的”、“大聲的”、“有力的”、“自然的”聲音唱歌,于是學生全部用胸聲來唱。這樣就使聲帶慢性肥厚,或者在唱歌開始的瞬間就條件反射地使聲帶變得肥厚,這樣對兒童的聲音起了破壞的作用。
英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哈蒂曾說:“兒童時期沒有得到正確指導的歌唱,使許多將來也許能有良好嗓音的孩子,一輩子就這樣被毀掉了。”要改變這種“誰唱得響就是唱得好”的錯誤觀點,我們要設法培養(yǎng)學生只使用頭聲區(qū)唱歌的習慣??梢杂谩罢f悄悄話”的感覺來啟發(fā)學生獲得有氣息的“輕聲”,用像蚊子叫那樣輕柔細弱的聲音,使聲帶振動與共鳴相配合。并將用“胸聲”與“頭聲”的方法唱歌相比較,讓學生自己感受兩種音色的不同,而后得出結論。“頭聲”要比“胸聲”更動聽,用“頭聲”唱歌要比用“胸聲”唱歌輕松,嗓子決不會因長時間練習而發(fā)不出聲音。特別是唱高音,“頭聲”可以不費力氣地唱得很高,并且干凈有光澤,而“胸聲”則會聲嘶力竭,發(fā)出刺耳的聲音。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徹底拋棄用胸聲“喊唱”的方法。特別是低音區(qū)時,學生極易使用胸聲演唱,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地告訴學生“聲音唱得越低,越要唱得像高音那樣”,唱低音時——定要用“輕聲”唱??梢园选邦^聲”形象地比喻為“樓上的聲音”,“胸聲”為“樓下的聲音”,讓學生從中體會頭聲發(fā)聲的要領。中小學音樂課堂都提倡“輕聲”唱法,如果我們的音樂教師能在課堂上解決好“頭聲”、“輕聲”的唱法,就已經為合唱隊訓練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正確理解“輕聲”唱法,克服“虛聲”
未經過歌唱訓練的人把音階從下往上唱,用胸聲一直往上唱,到了用胸聲唱不上去的地方,突然變成另一種貧弱的聲音,這就是從“本嗓子”一下子變成“假嗓子”。這種聲音聽起來統(tǒng)一,有一定的位置,但音色暗淡,不能發(fā)出強大的聲音,且沒有張力。經驗不足的老師往往把這種聲音當作是好的聲音。如果說“喊唱”的克服比較簡單,那“虛聲”的克服就不那么容易了,往往有的合唱隊學會唱輕聲之后就怎么也亮不出來了。如何讓學生在學會“輕聲”后再把聲音亮出來,也就是如何使頭聲富有充實感,確是個難題。但要想達到合唱的較高水平,就必須解決這一難題。
其實產生“虛聲”的原因很明顯,由于教師要求學生不許大聲喊唱,那么學生就由過分用嗓變成不敢用嗓,音色也由太亮變成太暗,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這兩種方法的焦點是,教師必須搞清楚具有頭聲唱法的“輕聲”唱法是在氣息的支持下打開喉頭的歌唱,而“虛聲”是喉頭上擠、漏氣的歌唱,因為沒有打開,沒有呼吸支點,聲音就沒有充實感。這種發(fā)虛的聲音,不僅沒有歌唱效果,同樣也會損壞聲帶。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
1、充分運用所有的共鳴腔,進行喊唱練習。學生用“虛聲”唱歌,但決不會用發(fā)虛的聲音講話。因此讓學生用有氣息支持的、高位置的聲音來呼喊,可以盡快克服“虛聲”??梢赃x擇適當?shù)哪敢魜砭毩?,如“啦、啊”等,呼喊時聲音向遠處送,先短后長,先弱后強,先低后高。嘴形不宜張得太大,唇、舌仍要放松??谛螐埡昧司筒灰獊y動,直到做完這個練習為止。
2、保持氣息,把氣息變成聲音。生活中,人們開玩笑常喜歡嚇唬人,如悄悄地在別人背后冷不防大喝一聲“嘿”。這種聲音既響亮卻又不是大白聲,它既有氣息支持也有一定的位置,既有音量又有力度。從這個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啟發(fā)學生用這種方法訓練,孩子既感興趣又容易接受。練習時先吸足氣,作好準備再“嘿”,開始時一口氣一聲“嘿”,當找到感覺后,可連續(xù)“嘿”。不過每次要堅持一口氣一聲“嘿”,這時孩子的感覺肚子有點累,聲音也出來了,而嗓子卻不累,這就對了。
三、把握好童聲合唱的音色,克服童聲成人化的傾向
學過美聲唱法的教師在指導童聲合唱時,過分追求美聲音色,往往會出現(xiàn)童聲“成人化”的現(xiàn)象。這種方法無疑是科學的,但不能用在孩子身上。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歌唱過分注重假聲,聲音發(fā)“空”,音色虛暗。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撐大聲音,喉頭僵硬而出現(xiàn)僵硬的聲音,從而失去了童聲優(yōu)美、純凈的特點。童聲成人化的傾向是非常有害的,應該避免。
美好的童聲在音色上應該是“既結實又明亮,既圓潤又通暢,像銀鈴般清脆透明,歌聲流暢自然”。有經驗的教師應該知道合唱作品的風格不同,合唱音色的選擇也有所不同。演唱外國作品,聲音位置略靠后,音色較暗淡;演唱中國作品,特別是民歌改編的作品,則聲音位置略靠前,音色稍亮。演唱抒情的作品,適合用暗淡的音色;演唱輕快活潑的作品,則適合用稍明亮的音色。
因此,要訓練一支具有美好聲音的童聲合唱團,決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輔導老師不僅要掌握正確科學的訓練方法,而且要有比較全面的修養(yǎng),在多方面不斷提高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在兒童歌唱訓練方面獲得成功,引領更多的孩子步入童聲合唱的藝術殿堂。
【參考文獻】
[1]孟大鵬.童聲合唱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
[2]怎樣排好童聲合唱[J].校園歌聲,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