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新菊
【摘要】語文教學作為語言教學,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很好的將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豐富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將口語教學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但是受我國教育體制和我國教學傳統(tǒng)的影響使得我國的口語教學并沒有收到過多的關注,老師對學生的關注點更多的還是集中于學生的學習水評上,這也是受到我國教育體制的限制,但是我們可以將口語教學與課本相結合,實現(xiàn)教學與口語學習的互補,通過口語教學來增強對課本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且通過口語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達到一個雙贏的層面。本文便將淺要談一下口語教學與課本相結合的學習法。
【關鍵詞】口語教學;課本;語文學習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由專業(yè)技術型人才到專業(yè)技術和社交能力綜合需求的方向轉變,交際能力的高低對于人在社會上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作用力,它可以使人在同等技術水平下讓上層領導更快的關注到。因此,對于學生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也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初中作為學生生理和心理全面發(fā)展的時期,加強對其口語交際能力的塑造是尤為重要的,但是因種種原因,使得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力仍過多的集中與成績上,將口語課與課本相結合可以在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同時對課本更加熟悉。
一、目前口語教學的困境
“語文課難上,口語課更難上?!边@是許多語文老師的共同心聲。但在實際教學中也的確有著這樣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以下三個方面導致的:第一是學生對此的不重視,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口語課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所產生的作用,也沒有感覺到他對成績的作用,再加上網路和媒體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口語的重要性認識更加淡薄,因此對口語課并不加以重視;第二是語文老師教學方法的失誤,口語課本來便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為主旨,它應該在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進行,但是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卻并沒有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而是像平時上課那樣,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學生的內在需求,這便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限制,久而久之便使得口語課難以繼續(xù);第三是社會的不重視,社會并沒有對口語課程投以過多的關注,他們認為口語和交際能力是天生就具備的,是不用后天去培養(yǎng)和塑造的,他們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在這中社會大情感背景懂得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自然受到了影響。因此要想提高口語教學學習水平,一是要使得課堂氣氛不再沉悶,使得課堂“活”起來;二是要將口語教學與平時的學習緊密相連,使得他們可以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口語教學更好的開展。而將口語教學與書本將結合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二、口語教學與書本的融合
(一)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散學生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語文作為語言類學科,其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邏輯思維能力的塑造都是作用巨大的,因此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僅僅是對語言交際進行重視是不行的,還要注意教學方法,要注意為學生定制一個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和交際環(huán)境,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進這一個氛圍中去進行口語練習。而口語交際便是指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根據一個特定的問題去進行交流,讓學生的思維和交際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發(fā)展。例如我們可以依據七年級課本中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來進行一個演講比賽,讓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對春或是冬的理解來做一個闡述,說出自己對他們的理解,認為春是寒冷的終結還是酷熱的預告,是希望萌芽的季節(jié)還是又一輪循環(huán)往復的開始;認為冬是萬物封閉的季節(jié)還是孕育黎明的黑夜,是冷酷無情的代表還是希望悄掩的時光。也可以說自己對它們不好的印象,或是認為冬是罪惡的始源,為貧窮的人們雪中送冰或是認為春是一個矯揉造作的女孩都可。最后學生在進行點評、評比,選出最佳演講選手并進行獎勵。這樣一是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書本知識,達到活學活用,二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口語環(huán)境,使得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三是通過比賽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他們更好的參與進課堂口語教學中去。
(二)編設課本劇,激發(fā)學習興趣
所謂的課本劇便是依據課本上所學的內容(課文、古詩詞等)為藍本改編成可以演出的話劇,它具有內容新、情感投入高、情節(jié)豐富等優(yōu)勢,而且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和學生對于課文所蘊含的情感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將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很好的融入劇本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老師便應該注意要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老師應該處于一個客體地位,在學生有不會或是遇到挫折時適當?shù)膶ζ溥M行幫助即可。正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對該文章的理解,老師應該尊重各個學生對與該知識的理解和情感的敘述,并不需要可以的按照一定的標準去打造,也無需去為他制定過高的目標,只要學生可以通過此將文章很好的理解并通過自己的表演和語言很好的組織起來老師便應該給予適當?shù)墓膭?。例如在口語課上我們可以讓學生排《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學生幾個人一組,依據書本上所講的和自己的理解去進行語言組織,使得課本內容再現(xiàn)。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對于口語課的喜愛度和參與度,更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得學生間的交流更多,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得他們可以更好的成長。
三、總結
口語表達能力的高度對于學生今后的社交和社會發(fā)展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得學生更好的將自己心中所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合理的語言組織出來。在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老師要注重口語交際對學生的作用,將口語教學與課本相結合,使他們互為補充,令學生的學習和口語更好的發(fā)展。同時老師發(fā)揮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積極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陸小平、邵彩仙.淺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版), 2008年,02期.
[2]朱云玲,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文教資料,2006年,14期
[3]《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全國中語會青年教師研究中心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巢宗祺、雷實、陸志平主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