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
【摘要】教學反思是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是對教師自身教學效果自我評價,教學反思對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具體有促進作用,只有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的調整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字】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教學水平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的這句話,深刻地說明了反思與教師成長的關系,也說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何謂“教學反思”?概而言之,教學反思,即教師自覺地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和總結。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教學過程、教學后三個階段。
一、教學前反思
對于每一節(jié)教材內容教學之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因此課前在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之下,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jù)以往已獲得的經(jīng)驗,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樣所寫的教案能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把“以學生為本”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滲透于教學的過程中。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古人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盡管課前對教案作了精心的設計,仍會存在有些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因素,課堂教學中仍會有突發(fā)事件產(chǎn)生。這時如果教師覺得學生未按自己設計的思路走,便強行打斷,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會造成學生思維能力得不到發(fā)展,又因心中的疑問沒有解決,必定影響下面的聽課,久而久之學生參與的熱情會降低,學生會出現(xiàn)上課能聽懂,作業(yè)不會做的現(xiàn)象發(fā)生,沒有主見,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失去個性,只會被動接受。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探索精神,拓展學生的思維,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正確思路,教師不應回避,而應大膽鼓勵學生繼續(xù)下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會思考與修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不斷反思,使自己設計的教案更適合學生的現(xiàn)狀,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效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三、教學后的反思
教學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反應、教學問題等及時進行分析、研究、總結、提煉,它能使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其實,我們平時所說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課后反思。課后的教案反思主要圍繞教案的成功點、不足以及值得回味的內容展開。
(一)記教學中的得,特別是亮點
將教學過程達到預先設想的教學目標、良好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的有效的教學情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充分調動、恰當?shù)慕虒W手段、開放的教學過程等及時記錄下來,日久天長,經(jīng)驗積少成多,可供以后教學時參考,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完善。
特別地,這節(jié)課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亮點和特色,整理出來,記錄下來,這就是最基本的教后記內容。
(二)記教學中的失,特別是敗筆
把教學中不夠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夠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夠科學的教學策略、缺乏深入思考的情景創(chuàng)設、沉悶的教學氣氛、不恰當?shù)亟虒W評價、處理突發(fā)事件的失誤等記錄下來,并及時查找這些失敗的原因,及時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
(三)記學生在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特別是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新觀點
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火花的迸發(fā)、有創(chuàng)新的獨到見解、好的方法和思路等及時記錄下來,這樣既能讓這些好思想、好方法得以推廣和應用,又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補充和完善,還有利于教師教學思路的拓寬。同時,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同齡學生在學習類似內容中的思維特點和規(guī)律。
(四)記學生存在的問題
記下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作業(yè)中、考試中學生錯誤較多的地方,由此進行判斷和分析,尋找學生之所以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并對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同時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這是進一步開展教學的重要參考。
(五)記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的處理
把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記錄下來,并對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處理情況記錄在案,日積月累,教師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對于今后進一步備課、上課,都是一次提升,更是對個人教育機智、教學藝術的一次凈化和升華。
(六)記教案的改進
教案的改進其實也是教后進行教案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此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記錄教案中的成功與不足,及時總結,找出教案中需要進一步修改和調整的內容,使教案更加完善、合理。
總之,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和教研中,處處做有心人,注意收集事實、分析事實、研究事實,到最后得出概括性的結論,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可以使我們從教學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感受到作為教育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