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摘要] 目的 探討習慣性便秘應用便秘理腸外用貼劑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習慣性便秘患者57例的臨床資料,其中31例采用便秘理腸外用貼劑治療為研究組,26例采用通便靈治療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結(jié)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0.3%,對照組總有效率65.4%,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治療后排便間隔時間積分、糞便性質(zhì)積分、排便費力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腹痛積分及腹脹積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結(jié)論 便秘理腸外用貼劑治療習慣性便秘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關(guān)鍵詞] 習慣性便秘;便秘理腸外用貼劑;通便靈
[中圖分類號] R256.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5-00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stinal constipation topical patches for habitual constip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7 cases with habitual constipation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31 cases of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intestinal constipation topical patches,and 26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ongbianling.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otal efficiency of study group was 90.3%,and control group was 65.4%, which of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Symptom scores of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1); After treatment, defecation interval integration, stool integral nature and defecation effortless integration of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1),and abdominal pain and bloating points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Intestinal constipation topical patches for habitual constipation can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Key words] Habitual constipation; Intestinal constipation topical patches; Tongbianling
習慣性便秘是臨床常見的腸道疾病,尤其以老年人為多。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飲食結(jié)構(gòu)的改變、戶外運動的減少等,其發(fā)病率有逐漸上升并且年輕化的趨勢。便秘危害人的健康,尤其是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甚至可導致猝死和病情惡化[1,2]。長期習慣性便秘還有誘發(fā)癌癥的危險。因此臨床上應給予積極的治療。西藥治療主要是應用瀉藥,屬于對癥治療,容易復發(fā)。便秘理腸外用貼劑屬于外用藥,用于治療習慣性便秘屬于內(nèi)病外治,具有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習慣性便秘5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便秘理腸外用貼劑與傳統(tǒng)西藥比較治療習慣性便秘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6月在我院治療的習慣性便秘患者57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關(guān)于習慣性便秘的診斷標準,大便硬,量少,有排便不盡感覺,甚至需要用手協(xié)助下排便。不適用瀉藥情況下1周內(nèi)自發(fā)排空糞便次數(shù)≤2次,或者長期無便意。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由腸道器質(zhì)性病變導致腸道狹窄引起的便秘、妊娠或者哺乳期者,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精神病者、未按要求用藥者及無法判斷療效者。其中31例采用便秘理腸外用貼劑治療為研究組,其中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齡(47.1±8.6)歲,平均病程(10.4±1.8)年;26例采用通便靈治療為對照組,其中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齡(50.3±11.9)歲,平均病程(11.2±3.1)年。兩組患者比較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研究組采用便秘理腸外用貼劑治療,由當歸、黃芪、白芍、厚樸、肉蓯蓉、威靈仙、白術(shù)、銀花、何首烏等成份組成。藥物碾碎、過篩,每10 g裝袋備用。每次1袋,加適量蜂蜜、黃酒調(diào)制成糊狀。75%酒精臍部消毒,將藥糊敷在肚臍上,無菌紗布覆蓋固定。每天1袋。連用14 d。對照組采用通便靈膠囊(國藥準字4220Z5530,四平市吉特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2~4粒/次,1~2次/天。連用14 d。
1.3評價方法
(1)療效標準[3,4]:痊愈為大便恢復正常,無其他癥狀,短期內(nèi)無復發(fā);顯效:便秘情況明顯改善,便秘性質(zhì)以及間隔時間接近正常,或者大便雖然稍干,但排便間隔<48 h;有效:排便間隔縮短1 d,或者大便性質(zhì)好轉(zhuǎn),其他癥狀也好轉(zhuǎn);無效:大便性質(zhì)、排便間隔等無改善。(2)對患者治療前后排便間隔時間、糞便性質(zhì)、腹痛、排便費力、腹脹等進行評分。根據(jù)各癥狀的嚴重程度分為0~3級,分別對應0~3分,癥狀越明顯,則分數(shù)越高,其中腹痛腹脹積分越高則提示便意越明顯,效果越好,其余三個指標分數(shù)下降則說明效果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90.3%,對照組總有效率65.4%,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3.897,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各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后均有顯著好轉(zhuǎn);研究組治療后排便間隔時間積分、糞便性質(zhì)積分、排便費力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腹痛積分及腹脹積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3 討論
習慣性便秘是指長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發(fā)于老年人。但亦有學者認為習慣性便秘不僅僅限于功能性便秘,又包括結(jié)腸性便秘與直腸性便秘,因此,患有習慣性便秘的人應及早去醫(yī)院查明便秘的原因?qū)ΠY治療。習慣性便秘主要是生活、飲食及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qū)е碌?,治療過程中如果不糾正這些起因,治療效果往往較差。藥物治療只是臨時之舉,長期依賴瀉藥只會逐漸加重便秘程度,生活調(diào)節(jié)才是根本治療。習慣性便秘以老年人和中年女性為多見,發(fā)病率9%~20%。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工作壓力的增加、室外活動的減少、飲食結(jié)構(gòu)的變化等,習慣性便秘的發(fā)生率有上升趨勢,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習慣性便秘,又稱功能性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排便經(jīng)常感到困難。便秘的人,不僅會因為大便滯留而使毒素吸收過多,也因大便排出緩慢而比正常人吸收過多的膽固醇。
習慣性便秘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胃腸道運動緩慢、腸道運動亢進、腸道受到的刺激不足、排便動力缺乏、腸壁的應激性減弱。習慣性便秘多與結(jié)腸動力有關(guān)。祖國醫(yī)學對便秘的研究歷史悠久,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大便難”的相關(guān)記載。仲景對便秘提出了不同的發(fā)病機制,并設立了不同的治療方法。總體上祖國醫(yī)學認為便秘是因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而導致[5-7]。目前臨床上對習慣性便秘的治療主要是消除便秘癥狀,緩解患者不適,恢復正常的排便頻率,恢復正常糞便性質(zhì),維持正常排便規(guī)律,消除導致便秘的原因。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shù)治療和非手術(shù)治療,非手術(shù)治療主要是飲食調(diào)節(jié),培養(yǎng)按時排便習慣,應用緩瀉劑,手術(shù)治療方法主要是結(jié)腸切除和回腸直腸吻合術(shù)。手術(shù)治療患者痛苦大,并且存在一定缺陷,長期服用緩瀉藥,副作用大。通便靈膠囊成分為番瀉葉、當歸、肉蓯蓉,具有瀉熱導滯、滑腸通便的功效,主要用于熱結(jié)便秘、長期臥床便秘、一時性腹脹便秘、老年習慣性便秘。番瀉葉為刺激性瀉藥,通過腸黏膜和神經(jīng)從刺激腸蠕動,屬于猛藥,建議盡量少用。番瀉葉作用于結(jié)腸,一般幾個小時內(nèi)生效。番瀉葉致瀉作用因人而異,有人服用10 g,并無通便作用,亦無不良反應。但有人服10 g則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表現(xiàn)為腹痛、黑便。所以常規(guī)用量也應先以小劑量試用,逐漸加量。用量過大可致惡心、嘔吐、腹 痛、腹瀉,并可見頭暈、行走不穩(wěn)、面部麻木等。番瀉葉性寒,瀉下的同時可傷正氣,所以體虛津虧而長期便秘者不宜用此峻下。臨床可見一些老年患者長期自服番瀉葉導瀉,雖一時腹氣通暢,但并非治本之法,而且會加重氣陰虛損,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便秘癥狀。
便秘理腸外用貼具有無毒副作用、簡便等優(yōu)點。便秘理腸外用貼組成成份主要是當歸、黃芪、白芍、厚樸、肉蓯蓉、威靈仙、白術(shù)、銀花、何首烏等。當歸性甘、辛、溫,歸肝、心、脾經(jīng),具有治療“腸燥便難”的功效,養(yǎng)血活血、潤腸,白芍味酸,涼,入肝、脾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的功效;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jīng),白術(shù)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二者均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肉蓯蓉味甘;咸;性溫,歸腎、大腸經(jīng),何首烏苦甘澀,微溫,入肝、腎經(jīng),二者均具有養(yǎng)血滋陰;潤腸通便的功效;厚樸具苦、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有行氣、引氣下行的功效,具有治療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的功效;威靈仙通氣,自胸腹到下腹通閉解結(jié);銀花清臟腑熱且不傷正[8-11]。諸藥配合,達到祛邪扶正的功效,達到標本同治的目的?,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顯示,何首烏能夠促進腸道運動,具有通便作用,當歸有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的功效,并促進平滑肌收縮,還可增加腸道血供,厚樸能夠調(diào)整胃腸道的運動,對腸道具有興奮的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組采用便秘理腸外用貼治療,對照組采用通便靈治療,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便秘癥狀積分改善程度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便秘理腸外用貼屬于外用藥,藥膏敷與臍部,屬于中醫(yī)中的內(nèi)病外治。中藥敷貼臍部的方法早在《金匱要略》中就有記載。中醫(yī)認為,臍且先天之結(jié)締,后天之氣舍[12]。臍中為神闕穴,聯(lián)系十二經(jīng)脈,與臟腑、全身相同,因此通調(diào)周身之經(jīng)點。臍深部直接與大腸連接?,F(xiàn)代醫(yī)學研究顯示臍部皮膚的角質(zhì)層最薄,血管神經(jīng)豐富,屏障功能較弱,無脂肪覆蓋,皮膚筋膜與腹膜直接相連,因此藥物容易通過臍部的皮膚進入細胞間質(zhì),并彌散入血,而迅速通達全身。臍部外敷藥膏具有吸收快的優(yōu)點,并且副作用小、痛苦小、使用方便等,尤其是對幼兒以及老年人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便秘理腸外用貼治療習慣性便秘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癥狀,并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德友,馬玉俠,馬海洋,等. 隔藥灸臍法治療功能性便秘20例[J]. 河南中醫(yī),2014,34(7):1404.
[2] 周仲瑛. 中醫(yī)內(nèi)科學[M]. 第2版.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3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131-132.
[4] 劉新民,伍漢文,齊今吾,等. 消化系統(tǒng)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58-467.
[5] 竇永起,魏正茂. 補元潤通湯治療老年便秘80例臨床總結(jié)[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7,13(9):59-60.
[6] 張小紅. 潤腸湯加減治療老年性便秘的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9):50-51.
[7] 蘇敏. 潤腸湯治療老年性便秘臨床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0):144.
[8] 房栩丞,王嬰. 芪術(shù)疏肝方治療氣秘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觀察[J]. 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2014,14(6):34-35.
[9] 鞏國峰. 自擬白術(shù)通便湯治療老年性便秘25例[J].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4,35(6):55.
[10] 張小紅. 潤腸湯加減治療老年性便秘的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9): 50-51.
[11] 孫作剛. 養(yǎng)陰潤腸湯治療老年性便秘60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34):158.
[12] 高樹中. 中醫(yī)臍療大全[M]. 第2版. 濟南:濟南出版社,2009:11.
(收稿日期: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