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芬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120-01
小學階段兒童還處在表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理性思維逐步發(fā)展的階段,這些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學習的諸多特點,比如直觀性強、想象力豐富、求知欲旺盛,當然還有自控力、持續(xù)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兒童是用形象、色彩和聲音思維的”。那如何根據(jù)兒童的這些學習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自主的課堂呢?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提高課堂的情趣,讓課堂超越傳統(tǒng)教育的捆綁式的、規(guī)訓式的、說教式的束縛,注重人的主體性,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提倡人的體驗性,把教育激活,把自我激活,讓情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生長點。
研讀文本——挖掘情趣
在我們的蘇教版小語教材中隱藏著豐富的情趣因素,或包含在故事中,或彰顯于語言文字中,或藏匿在課文的題目、插圖、結尾處,這些最能調動學生趣味的因子、元素一旦被挖掘出來,就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引導孩子參與自主學習。所以我們要在研讀文本上下功夫,努力把教材中最能激活情感、最能調動興趣的部分進行開發(fā)、強化并加以突出處理,使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情趣感染力,讓課堂走進真實的生活空間,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如在教學《蝸牛的獎杯》一文時,就可通過挖掘插圖中的情趣來引導自主學習,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中的蝸牛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學習學生當然感興趣。當然,我們在挖掘教材情趣因素時,也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服務于教學目標,要結合《課標》要求及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需要,有助于本課教學目標的完成;二是立足整體,所挖掘的情趣要融會貫通文本內容,能帶動、調控、牽引教材整體;三是尊重教材,要尊重文本內容,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
語言渲染——激發(fā)情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為什么相聲、小品能夠吸引人?就是由于它們的語言表達富有激情,充滿了情趣性、幽默感和感染力。要想讓課堂富有情趣,教師的語言表達需要一定的藝術,教師只有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語言描述,把課文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場景、意念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才會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的情感移到教學對象上。在想象的作用下,以及教師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生才能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情感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投入認知活動中。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妙用質疑話語,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景中,從而觸發(fā)學生產生弄清未知問題的迫切需要;可以巧用幽默話語,或打破課堂上的尷尬,或給課堂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或給學生感悟文本的機會,或鼓勵學生進入某種境界;還可以用夸張的語言去渲染情境,如:教學《豐碑》一文時,就可以一邊播放紅軍過雪山時的錄像,一邊通過語言導入新課,“同學們,有這樣一支為后續(xù)部隊開辟道路的紅軍隊伍,他們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耧L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你們思索:這支隊伍能否經(jīng)受住惡劣環(huán)境、殘酷戰(zhàn)斗的考驗呢?”這樣的導入,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巧用媒體——點染情趣
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進人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計算機的介人可以把文字、圖像、影視、片段、聲音、動畫等各種媒體信息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使教學內容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突破了教學難點,豐富了教學內容,激活了創(chuàng)新思維,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富有感染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發(fā)展很大程度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展的想象空間,從而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讓每—個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形成主動探索的意識,培養(yǎng)主體參與的能力,這樣既點染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情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興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讓人產生冷漠態(tài)度,而使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闭Z文教學中如能較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就會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喚醒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進入亢奮狀態(tài),從而使他們在探究的樂趣中打開知識的大門。
①讓課堂帶有游戲的味道。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兒童的特權。游戲與語文的結合,是以語文為基礎的游戲,是為語文學習的游戲,游戲化的語文教學,憑借的是游戲形式,實質上是語文學習,具有游戲味道的語文學習活動,讓語文學習有了濃濃的趣味。如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爬樓梯”、“摘果子”、“接龍”、“東南西北找朋友”等都是挺好的游戲,再如教學音序時,把事先做好的字母卡片發(fā)給學生,然后讓他們上來按音序排隊,無論是臺上的學生還是臺下的學生,都會比任何時候都積極參與。
②給課堂鍍上童話的色彩。兒童的世界是童話的世界。兒童喜愛童話,如同喜愛糖果。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只要教者能夠充分利用童話的表達方式來教學,定能讓學生情趣倍增。曾經(jīng)聽幼兒園老師上過一堂語言課,題目是《噓,這是秘密》,這堂課沒有任何一點功利性的痕跡,沒有一句要求學生怎么做的話語,而是給整堂課鍍上了童話的色彩,引領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走進童話,欣賞童話,交流童話,演繹童話,在這個童話世界中學語言,用語言,盡管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整整半個小時的學習,孩子們學的情趣盎然。
③把課堂變成表演的劇場。愛表現(xiàn)自己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喜歡表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僅喚起他們的新異感、好奇心,使他們激動不已,而且能產生巨大的角色效應。在這樣的情景中,兒童對教材中的角色語言,行為動作以及思想感情,都會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語言表達能力、表現(xiàn)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訓練。語文教材中的寓言、童話故事等特別適合運用這種方式,教學時就可以嘗試把課堂變成表演的劇場,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我,表演自我,教師則扮演好“助產士”的角色,起好輔助與推動作用。如教學《爭論的故事》一文時,在初步了解兄弟倆爭論的內容后可引導學生主抓住提示語進行表演,并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爭論,這時學生的角色體驗特強烈,課堂的情趣性特濃,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學得扎實。
情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富有情趣的課堂定能煥發(fā)學生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