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與書法

    2015-05-30 09:51:30唐吟方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5年2期
    關鍵詞:書寫書法創(chuàng)作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的中學美術老師帶我到國畫家沈紅茶先生(1902--1985)家,從此就從師沈先生學畫。建國前沈紅茶先生和陳之佛、豐子愷,陸維釗、諸樂三、徐生翁都是畫友,抗戰(zhàn)前曾擔任過杭州第三民眾藝術館館長,抗戰(zhàn)期間和學者、文字學家張?zhí)旆揭黄鹆髀涞教炷可?,共?chuàng)古文字畫,兼任浙江省通志館編輯,建國后一度在中學擔任教師,50年代由于歷史問題淡出畫壇,文革結(jié)束后,恢復自由身,年近80,是浙北有名的老畫家。沈先生知道我喜歡繪畫,問我真想學好畫嗎。我回答想。他說“那你先把字寫好,書法是畫的基礎?!蔽耶敃r并不知道書法與繪畫的關系,只因為沈先生德高望重,也就半懂不懂去做了,但對怎樣寫字,通過什么途經(jīng)才能把字寫好一無所知。所謂的練字,徒具形式,沒有具體的指標。1984年我轉(zhuǎn)師西泠印社的余正老師。余老師是篆刻家,要求我從篆書開始,推薦我選擇王福庵書的《說文部首》為范本,練字的同時識篆書,臨寫時要懸腕。篆書在寫法上相對簡單,只用一種筆法,對臂力和筆力的增強有益,也在無意中暗合沈先生主張的繪畫之道。篆書練習時續(xù)多年,我對規(guī)整一路篆書缺乏興趣,但確實因此得到了鍛煉,我的臂力大大增強。余老師自己的印風書風極嚴謹,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不刻意規(guī)范,我喜歡漢簡書法,他不反對,反而鼓勵我嘗試,只是時常提醒我要走得穩(wěn)些穩(wěn)些。在他看來,所謂的藝術,應該順乎天性的發(fā)展,還強調(diào)藝術興趣的重要性。因為有興趣,自己會尋找途徑進入。這樣的施教方法,也就是因人而定。余老師對我的指點可以說是具體而微,在學書的最初階段,由于余老師的引領,我對書法一直保持著高昂的興趣,我喜歡漢簡書法并投入一些精力,沒有多久即有小成。1985、1986年之際,已有一些書法作品在浙江省內(nèi)或全國競賽中獲獎,因而更加激發(fā)我的學書興趣。

    80年代中期正是中國書法趨向于“熱”的一個特殊時期,書法賽事多,書法活動多,出版物多,投入的書法人口多。當時人們還沒有90年代后對藝術的功利心,書法釋放了被壓抑得過久的對傳統(tǒng)藝術的企慕之情,在我則混雜著青春期生命感的張揚。我大約每月到杭州去接受余老師的面教,大部分時間則是借助函授。余正老師那時正值中年,身處浙省藝術中樞,立足點和對藝術問題的看法敏銳而有前瞻性。他跟我見面時,經(jīng)常出其不意提一些超出我思維的問題,我多半答不上來,為了應對老師的提問,逼自己不斷想問題,后來意識到余老師用一種特殊方式培養(yǎng)我的思考能力。我一直覺得余老師的教授方式過于寬松,直到有一次余老師把鄰縣一位同學的作業(yè)誤以為我的作業(yè),寫信嚴厲地批評我,才明白余老師對我的呵護。

    我跟隨余老師的同時,還向蔣孝游、江蔚云、張振維、孫正和等先生請教。蔣先生是從上海去安徽的畫家,本是畫家,卻主持過中國第一部《美術年鑒》編纂工作,晚年從合肥回海寧后,創(chuàng)作之暇,仍不忘美術史志的撰述。我常去拜訪他家,在藝術認識上得到他很多教誨,如果我日后對創(chuàng)作和藝術史同樣有興趣,應該追溯到蔣先生,是他給了我最初的影響。江蔚云先生是另一種風格,出身富家,酷愛藝術與收藏,善長古體詩詞。他以章草盛名,在家做功課做得最勤的是篆書,許多人都說江先生草書成就最高,以我的看法,他的篆書水平絕不在草書之下。江先生的草書成就得力于他的篆書功底,故能靜穆與古意兼而有之。浙東子才孫正和先生極其自負,但他服膺江先生的草書,把江先生和王遽常先生相提并論,稱“江王”為江南二大章草大家。江先生住在嘉善,我每隔一段時間坐車船去看他。他老人家常常翻出自己的收藏給我欣賞,我的藝術品鑒能力半多得自江先生的熏陶,而我在江先生身上更多地感受是其為人為藝的古風。張振維先生是缶翁同鄉(xiāng)、黃賓虹的學生,長期擔任嘉興圖書館館長,學問好,被人稱為“現(xiàn)代儒生”。我和張先生接觸不多,作為前輩,他從來沒有架子,他用雞毫寫字,書法似稚似拙,細觀則老辣遒健,不言個性而個性自在其中。我當時好寫竹簡體行書,張先生沒有因為我年輕而輕看我,反把我引為同調(diào),還是我加入浙江省書協(xié)的推薦人。孫正和先生是新昌中學的老師,畢業(yè)于復旦生物系,又在北京大學讀過研究生,年輩略低,從師者都是當代第一流名師,如張宗祥、王遽常、白蕉、鄧散木、沙孟海、陸維釗、韓登安、錢君匋等等,接觸名師太多,眼界極高,為人孤傲,以治楷書印聞名。我曾寫信向他請教楷書印,他以為我要拜師,當即復信同意,我因為已拜余老師為師,不擬重師,去信說明原委,孫先生居然收回成命,仍舊給予熱心指點,這大約是我學書途中遇到的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在信中常月旦當代成名人物,我從孫先生那里得到的教益是:不要迷信名家,藝術上要有自己的主見。

    1988年由于王鏞老師的提攜,我進入中央美院國畫系學習,專業(yè)是書法。這四年確立了書法的新坐標,大致是:怎樣從造型藝術的角度考慮書法,怎樣確立書法創(chuàng)作與當代的關聯(lián),書法的當代性通過怎樣的途徑得以實現(xiàn),等等。在美術學院這樣重造型重個體表達的環(huán)境里,類似的問題是我這樣迷戀思考的年輕人無法擺脫的一種情節(jié),但要實現(xiàn)卻沒有現(xiàn)成的樣板可以參照。一些務實而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已經(jīng)明白這類關乎學理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拿出作品是最重要的。大學四年里我一直被這樣一些問題困擾著,不像其他同學那樣經(jīng)過美院的學習創(chuàng)作上已經(jīng)很豐滿了。感謝老師們的寬容,這四年對我的影響至深,我立志要做一個有現(xiàn)代感的書家,而不是現(xiàn)代風向的追隨者。但如何走,仍然迷茫。

    在美院學習期間,已注意到工具材料和書法的關系。比如毛筆的選用直接關系到書寫的效果,尤其是帖派一類書風。記得南京的孫曉云女士曾應邀來京為我們講課,上課前,她特意跑到琉璃廠榮寶齋選購了一些狼毫筆分發(fā)給我們,她希望我們試試用狼毫臨帖或?qū)懽值男Ч?。孫女士的課是講演性質(zhì)的,但她給我們的“換筆”的確提示了工具是值得重視的要素,工具和書寫最終獲得的效果關系密不可分。也就是這一次,看她示范寫字,她用自己從南京帶過來的宣紙。這種宣紙推測經(jīng)過裱裝師涮過一遍豆?jié){或噴過過一次水,紙性已脫離生宣的性狀,有點熟紙的味道,用狼毫來寫字,更能襯托出筆致的彈性和質(zhì)感。孫女士的這次演示,給我啟示:在完整的書法概念里,工具的作用與字形結(jié)構(gòu)、筆法、章法、墨法等要素一樣不能忽視。

    求學期間另一個收獲是對“現(xiàn)代書法”的認識。從我對當代有限的創(chuàng)作樣本作觀察,發(fā)現(xiàn)在中國書壇,幾乎所有致力于書法現(xiàn)代化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他們最終無法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書法家。我曾仔細研讀過“現(xiàn)代書法家”的文字表達,在有限的文字里不是語言晦澀難解,便有游離書法或蹈襲當代美術之嫌,不然就是邏輯意義上的陳述,無法貼合“現(xiàn)代書法”的義理。事實上,創(chuàng)作這種操作性極強的事受到的制約太多,而“現(xiàn)代書法”的原創(chuàng)性對所有書法家來說要求都很高,斷非我們想像的那么青春熱血。如果承認有“現(xiàn)代書法”一說,對每個創(chuàng)作個體而言,大概只有“現(xiàn)代書法”階段。這個觀察結(jié)果,包括和不少從事書法現(xiàn)代化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交談,令我重新審視傳統(tǒng)書法的價值。我的跟蹤觀察所獲還包括: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里,創(chuàng)作個體的認知會有偏差,可能會較多地接受所處環(huán)境給予他的影響。另外,在今天,我們經(jīng)常談到的是技藝層面的問題,其實以我的觀察閱讀感受:在技術、藝術本質(zhì)的認知追求外,藝術家的心理成長和看不見的思想部分容量的擴大才是最根本,發(fā)展到后來,后者對一個藝術家的成就影響更大。

    1992年我進入《文物》雜志社做編輯,書法轉(zhuǎn)為業(yè)余活動?;顒涌臻g由美術學院轉(zhuǎn)向文博界。我的生活環(huán)境從美院走入一個更開闊時空,創(chuàng)作置于更加多元的評價體系中,接觸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挑剔,這個過程是可能一個裂變的過程,可能是一個修正的過程,還有可能是退步的過程。以美院和文博界而言,這是二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藝術創(chuàng)作憑感覺,憑激情,憑想象力,幾乎無成法可依;文博界講究傳統(tǒng),講究文脈,講究歷史的連續(xù)性,憑證據(jù)說話,路數(shù)完全不一樣。我的工作有機會接觸到文博界的一些前輩,和他們有些過從交往。最先接觸的是故宮朱家溍先生。有次去他辦公室,他聽人說我是美院書法專業(yè)畢業(yè)生,非常納悶,學書法還要上大學。見到我就問美院還有書法專業(yè),我回說有的,是新開設的專業(yè)。朱先生又問學什么。我如實相告。一來一去的問答交談當然說明不了問題,朱先生要我下次來帶一張字讓他看。后來我?guī)ё秩ッ嬉娭煜壬?,結(jié)果非常意外,他當著我面說“字寫得可不好”,甚至說我的字有“亂世之相”。朱先生對書法創(chuàng)新深惡痛絕。他辦公室的門上就貼著華君武的漫畫《書圣病了》,畫書圣王羲之捂著眼睛痛苦不已,畫的大意是書圣閱丑書太多眼睛受不了,病了。這件漫畫作品頗能說明老一輩對書法的態(tài)度:照古人寫就是了,創(chuàng)什么新!而書壇的創(chuàng)新派書家則立志要擴大已有的書法圖版,不圖新何以存我。取向想法不同,追求也不一樣,于是也有了分歧。朱家溍先生的批評,對我的觸動很大,除了彼此之間執(zhí)行的評價標準不同外,當然還涉及到諸如對傳統(tǒng)書法的認識、筆墨功力、字外功等等問題。

    許多年過去,我對朱家溍先生批評一事一直不能去懷。1992年后我重新轉(zhuǎn)向?qū)鹘y(tǒng)的學習多少與朱先生有關,他的批評讓我重新審視書法家個人創(chuàng)作與書法史之間關系。此時少數(shù)有覺悟的師友已經(jīng)開始踐行,怎樣在當下的語境里尋找返回古人自然狀態(tài)下書寫的途徑。著落點其實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從“藝”重新返回到“人”,自然,“人”的修煉成為書法活動中的首務。這再一次印證了古人所說的“書如其人”重要性。

    劉濤老師是我大學里的老師。學歷史專業(yè)出身的他,身在美院,卻是精英藝術的贊同者。每次我們見面,總勸我多臨帖。劉濤老師近十多年來的書法活動大致圍繞“臨摹古帖”展開,他的做法是盡最大的可能接近書法史上的那些經(jīng)典之作。他是藝術史學者,著有《魏晉南北朝書法史》《書法談叢》等,以他的史觀史識,以他對古代書法生態(tài)、書家的理解程度,在許多方面有先決條件接近理解經(jīng)典。這些年來劉老師對于經(jīng)典的傳習,結(jié)果是他的書風遠離時人,建立在共性的基礎上的個性表達,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念,中和飽滿,法韻兼?zhèn)?,文人氣十足,意韻悠長。他的實踐也對書法學習中的“入古”作出了新的詮釋,證明“入古”與個性表達并不沖突,“入古”的過程反而有利于個性表達的完善。劉老師對于經(jīng)典書法的致力,于是就有了新的意義。他是當代學林中少數(shù)有獨立見解又得古法書韻的善書者之一。1992年后劉老師的書法立場對我的書法踐行影響最大。

    友人陳新亞提出的“書法的生活化”也是有體認有想法的追求。把書寫引入日常生活,通過日常書寫復原古人的書寫狀態(tài),其本質(zhì)是把有意識的書寫轉(zhuǎn)化為本能書寫。我以為在當今實用書寫與藝術書寫分離的環(huán)境里,新亞的主張化解了創(chuàng)作與非創(chuàng)作的矛盾,是實現(xiàn)書寫自由狀態(tài)的有效途徑。新亞自己踏實踐行,其稿書絕佳,風度狀態(tài)在當今書壇均屬第一流。新亞屢屢勸我“書法的生活化”用毛筆寫信記日記。

    南京的老詩人憶明珠先生沒有宣言,但他的書寫實踐早就是“書法的生活化”的現(xiàn)實版。憶先生從65歲后棄硬筆就毛筆,凡與書寫有關的工作均由毛筆承擔。他的手寫體極其流暢隨意有風韻,即使在85歲以后,走路已經(jīng)不太靈便的情況下,拿起筆寫蠅頭小字,依然爽俊有神,與我向往的理想狀態(tài)下的書寫不謀而合。我與憶先生保持了20多年的書信交往,我建立在手寫體上的書法創(chuàng)作常從憶老給我的書信中獲得靈感。友人羊曉君則提醒我注意手寫體大小字的一致性。如果說1992年后我的書法觀念有一個轉(zhuǎn)變,與我身處工作環(huán)境固然有關,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眾多師友的督勉批評或或明或暗的指引與慧示。

    最近友人朱京生給了我一份材料,是王伯敏先生寫的黃賓虹先生去世前和他的談話錄,其中有些內(nèi)容談到書畫家的生存狀態(tài)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說到底藝術問題最終歸結(jié)為“人”的問題。黃賓虹先生沒有引征據(jù)典,卻用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例來說明這一點:“石濤吃四方飯,到處云游,頭頂青天,腳踏白云,手中一管筆。到了晚年,無牽無掛。董其昌田地多,官做得大,牽掛也比別人多?!睍r代變了,書畫家面對的藝術核心問題其實不曾變化。這一點我們和古人一樣,是平等的。

    30年前沈紅茶先生給我講的一句話“書法很重要,不打好書法基礎,難言繪事?!蔽也畈欢嗷?0多年的功夫才真正體驗到這句話的含意。不過大道多歧路,書法才入門,繪畫則萬重山隔,真不知道幾時才能像沈先生說的那樣,有了一些書法基礎,重續(xù)我的繪畫前緣。

    2012/5/25于北京仰山橋畔

    2014/12/16增補于北京藍旗營小區(qū)十號樓

    唐吟方簡歷

    唐吟方,初名吟舫。1963年出生,浙江海寧人。目前主要從事近現(xiàn)代藝術史、收藏鑒定研究及隨筆寫作,兼及書畫印創(chuàng)作實踐。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始先后在東京、香港、上海、北京、蘇州、秦皇島、福州、海寧、寧波、南通、紹興等地舉辦聯(lián)展或個展。著有《漢字的藝術》(與劉濤先生合著)、《雀巢語屑》《浙派經(jīng)典印作技法解析》《近現(xiàn)代名人尺牘》《尺素趣》等。

    曾擔任《文物》雜志文字編輯,現(xiàn)供職于北京《收藏家》雜志。曾出任過1998年度、2004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群星獎”的評審委員。文化部青聯(lián)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書畫院藝委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黃賓虹研究會會員等。

    猜你喜歡
    書寫書法創(chuàng)作
    Unwritten 尚未書寫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用什么書寫呢?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書寫春天的“草”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得荣县| 类乌齐县| 林州市| 平陆县| 靖宇县| 勃利县| 东乌珠穆沁旗| 漾濞| 黄骅市| 蓝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沂市| 东丽区| 建德市| 泰兴市| 张家港市| 那曲县| 凤台县| 永春县| 交口县| 宜兴市| 溧阳市| 嘉义市| 石渠县| 孝昌县| 长兴县| 石林| 信宜市| 贵港市| 宽城| 宁远县| 铅山县| 仙游县| 增城市| 枝江市| 锡林郭勒盟| 谷城县| 太湖县| 教育| 镇原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