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簡稱思政教育)是對高等院校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進行引導的一種教育方式,有利于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不過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若盲目采用說教形式,則可能無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心理,將紅色資源應用于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目前,大學生對于紅色資源已經(jīng)非常熟悉,通過采用這種教育方式,有利于大學生進一步理解紅色資源所蘊藏的文化,了解紅色資源的價值。
【關鍵詞】紅色資源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爭取名族解放、國家獨立,為人民謀幸福的過程中形成,在新的時代發(fā)展背景下,將紅色資源融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豐富思政教育資源,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的作用,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教學路徑,使紅色資源育人功能、教育價值得以挖掘。紅色資源的應用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利于使大學生民族認同感增強,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一、紅色資源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方式
紅色資源屬于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它包含紅色革命歷史文化,將紅色資源融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單純說教方式,彌補傳統(tǒng)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歷史文化具有感染力與說服力,開發(fā)、運動紅色資源,有利于用事實證明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性[1]。中國共產(chǎn)黨具備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需要被現(xiàn)在的大學生繼承,并發(fā)揚光大,通過將紅色資源應用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可以豐富教育內(nèi)容,使教育工作不再單調(diào),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使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增強
目前,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也變得更加方便,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在為人們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導致不良信息的流入,部分高校的校園網(wǎng)論壇中已經(jīng)流入不良信息,這對于大學生正確觀念的樹立具有很大影響,無法使他們的民族意識增強[2]。紅色資源的應用有利于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條件,使學生在了解紅色歷史文化的同時,增強民族認同感。相關部門需對當?shù)丶t色資源進行挖掘,將文化教育、紅色資源兩者充分結(jié)合,使精神缺失危機得以解決,將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責任感提升。
二、紅色資源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一)豐富紅色文化傳播方式
紅色資源包含深刻的價值文化與歷史意蘊,對高等院校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著重要作用,可以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輔助工具。高校可以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的作用,堅持黨性原則,利用紅色旋律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樹立進行引導。高等院校內(nèi)部需建立學生思想狀況反映機制,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是否存在扭曲現(xiàn)象,除此之外,還需加大力度對紅色資源的文化內(nèi)容進行宣傳,對大學生正確觀念的樹立給予引導。班級中可以采用主題班會、政治課堂、實踐活動的形式,宣傳紅色文化教育內(nèi)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育過程中,高等院校要發(fā)揮社團的作用,尤其是發(fā)揮黨團組織的作用,利用黨課團課講述紅色文化,使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得以拓展[3]。紅色文化傳播方式拓展后,大學生能夠間接、直接了解到相關的內(nèi)容,領悟其中的內(nèi)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主動接受思政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整合、歸納紅色資源的內(nèi)容
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受教育群體為大學生,他們是思政教育客體。思政教育的實施要求教育人員了解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從而實施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大學生具有非常獨特的個性需求,他們不愿意接受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傳統(tǒng)的說教易引起反效果,導致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使思政教育效果減弱。紅色資源實際上是思政教育中的一個介體,大學生通過了解紅色文化的內(nèi)容,在他們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上均會有明顯傾向,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不斷完善自我[4]。高校需對紅色資源進行歸納與整理,根據(jù)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給予相應的教育,例如大一的新生主要為適應教育,大二的學生則更加注重專業(yè)教育,大三、大四階段的學生則需注重就業(yè)方面的教育,對于家庭經(jīng)濟比較困難的學生,教育人員要定期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觀察其是否存在心理障礙,并給予心理安撫教育。將紅色資源應用于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實現(xiàn)按需教育的目的,對學生給予針對性思政教育。
(三)組織與紅色資源相關的活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高等院??梢越M織與紅色資源相關的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至其中,例如可以建立展覽館,在展覽館中擺設各種與紅色資源相關的展品,組織學生觀看。在思政教育中,教育人員要與和諧社會建設工作相結(jié)合,使紅色資源所包含的文化意境提升,對精品文化、品牌欄目進行打造,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教育平臺。
在思政政治課程教育中,老師要對課程教育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注重滲透紅色文化,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紅色資源利用影像、圖片等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觀看,使紅色資源的感染力、視聽效果增強,有助于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形成。老師還可以組織紅色資源社會實踐活動,例如開展紅色精神演講、紅色旅游等活動,將思政教育與紅色資源充分結(jié)合,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建立紅色論壇、紅歌展播等網(wǎng)絡平臺,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利用網(wǎng)絡交流感想。
結(jié)束語:
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指導高等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不過傳統(tǒng)思政教育方式比較單調(diào),未能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紅色資源的融入有利于豐富教育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使思政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增強,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首先分析了紅色資源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然后探討了教育過程中紅色資源的具體應用方法,了解到了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肖發(fā)生.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運用[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28-32.
[2]彭希林,喬湘平.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途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6):68-70.
[3]唐順利.紅色資源與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4]陳曉靜.析嶺南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0):265-268.
作者簡介:張文杰,男,工作單位:內(nèi)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職務:建筑工程學院辦公室副主任?,F(xiàn)有職稱:研究實習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