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鳳 汪道鋒
【摘要】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兩種不良現象,年輕教師“背課”與中老年教師“備考點”。實現初中語文有效備課的途徑有兩條:1、明確語文教科書的重要作用。2、了解語文教材的編輯與體系。以閱讀教學為例談有效備課之方法。
【關鍵詞】有效備課 途徑 語文教科書 閱讀教材 課文要素 助學要素 知識要素 作業(yè)要素
正文:
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專業(yè)的知識、必備的文化素質和熟練的教學能力。所謂“教學能力”,主要指語文教材的駕馭能力、語文教學的組織能力、語文教法的運用能力和語文教學的測評能力。從教學活動反饋的實際情況看,教師對教材鉆研得透、理解得深,在教課的時候就能夠引導“得法”,啟發(fā)到“點”,講述中肯,“章法”上也有條不紊、連貫圓活。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充分認識和利用教材中適應于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因素,并從中引出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從而使語文教學更切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須要備課。但在目前的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備課工作并不重視,具體有以下兩種現象:
(一)新教師工作之前,只是經歷短暫的見習,實習。規(guī)模大點的學校不會讓帶主課,鄉(xiāng)鎮(zhèn)學校即使讓帶主課也不參與教學質量評比,等不到考試就返校繼續(xù)自己的學業(yè),甚至有的學生只是完成任務,至于未來的職業(yè)去向另有打算,因此,很多高師院校的畢業(yè)生起初并沒有積攢什么基礎的、必要的備課經驗和能力。走向工作崗位后,關注課堂的教學組織,關注自身的知識結構更多,對于備課常常沒有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潛心研究的耐心,又不能很好、很快的將所學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在備課時,為了圖快,圖省事,只是翻翻各種參考書,東拼西湊,機械地理解、記憶教學原則和教學目標,教學時難免思路不清晰,廢話很多;有的被學校重用,身兼數職,無暇顧及,索性照抄參考書或他人教案,即使背的滾瓜爛熟,心里也是混沌一團;臨到自己單獨備課,離了教參仍無從下手。這些做法讓備課變成了“背課”,課堂效果可見一斑。
(二)老教師有著多年堅守教學一線的工作經歷,具有較高的教學理論素養(yǎng),對教材的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教學大綱比較熟悉,能夠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能做到重難點突出。但是,因考試成績是檢測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或唯一依據,因此老教師并不會更多關注并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功能,他們更多關注考什么,考點是什么。備課其實在備考點。
語文教材在理解、運用及其效果方面的多義性,中介性,靈活性使它比其他教材更難把握。因此備課備什么內容,怎么備?是困擾許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多年也是最急迫解決的問題。正如王榮生所說,有些教師備課時以自己為中心,我認為應該教什么(內容),我認為應該這么教(教學方法),不問問課程標準,也不問問學生。這大概又是走向反面了。
要備好課首先要明確語文教科書的重要作用。在目標指向上,教科書選擇內容、編排體系的著眼點,是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全部教學目標;在橫向展開上,它按照學生學習語文的客觀規(guī)律和語文知識,技能結構的內在邏輯,構成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序列。在橫向結構上,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以及學生的整體素質各項內容之間,課文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助學系統(tǒng)與作業(yè)系統(tǒng)之間,同一單元的課文、知識與訓練之間,都全面協(xié)調、統(tǒng)籌安排,力求形成合理的結構。所以,研究語文教材首先要研究語文教科書,建設語文教材首先要建設語文教科書,這實際上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導向。
其次要了解語文教材的編輯與體系,必將會有助于選擇和使用教科書。如我國現行的中學語文教材編輯思想的基本點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重點訓練學生的讀寫和口語交際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了解編選的課文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標準:就是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教學。人教社“義務教育本”初中語文教材以語文能力為序:七上,著重培養(yǎng)一般的語文能力;七下和八年級,著重培養(yǎng)記敘、說明、議論的能力;九年級著重培養(yǎng)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備課前應做足這方面的工作。
語文教材內容分為閱讀教材、作文教材、口語交際教材。我以閱讀教材為例談一談自己做法。
一、了解閱讀教材的內容是由課文要素、助學要素、知識要素和作業(yè)要素構成。其中助學要素又稱導學要素,包括提示、注釋、圖像等;作業(yè)分為三類:理解性作業(yè),記憶性作業(yè),應用性作業(yè);作業(yè)還分為三個層次:理解與分析,揣摩與運用,積累與聯(lián)想,這三個層次包含了知識傳授、能力訓練和開發(fā)智力,進行德育、審美的過程。備課其實就是對這些要素進行加工、轉化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
二、充分利用助學要素和作業(yè)要素解讀教材,制定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助學要素中最抽象的,含混的是“提示”,提示是編者為幫助學生領會課文而撰寫的文字,包括:單元提示、課文的“訓練重點”和“自讀提示”和“課前小導語”。這些文字反映出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也反映出學生目前的基礎水平。因此教師的指導要注意做到追尋作者原意、貫徹編輯意圖,引導學生參與。這種備課方式既有高屋建瓴的整體目標,也有緊扣文本的細節(jié)揣摩,更有結合學情的局部目標,能夠保證教學的底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落實。
1、研究課標,把握方向;
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共有5課,分別是《散步》、《秋天的懷念》、《羚羊木雕》、《散文詩兩首<金色花><荷葉 母親>》、《世說新語<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兩則。
新課標第四學段“識字與寫字”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階段約比小學階段多認識1000字左右。故本單元識字寫字目標是:會寫“匿”和“訣”“瘓”“徘徊”,模仿課后“讀一讀,寫一寫”行楷字體,積累并復習字詞,注意“粼、遮蔽、憔悴、絮絮叨叨、攥、臉頰、沐浴、姊妹、覆蓋、蔭蔽”等詞。
根據課標“閱讀”要求,本單元的總體目標為1、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理清思路。2、品讀《散步》、《秋天的懷念》,默讀《羚羊木雕》,背誦《世說新語》兩則,賞讀《散文詩兩首》。3、體味和推敲《散步》、《秋天的懷念》重要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如“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p>
注:此論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農村初中三維一體式備課實踐研究》的研究中期階段性成果,批準號:2014-hjyy-059
4、了解《散步》《羚羊木雕》環(huán)境描寫句及其作用,了解《羚羊木雕》議論句及其作用。5、學習分析領悟《秋天的懷念》《羚羊木雕》《金色花》《世說新語》兩則中感人的人物形象。并說說自己的獨特體驗。6、了解《世說新語》,背誦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積累并理解記憶文言實詞,“內集、俄而、舍去、相委而去”等。7、結合本單元主題--親情,可以不止一篇習作,寫寫自己的親人及勝似親人的人,或寫寫身邊溫暖、溫馨的親情故事。
2、 研究教材,制定目標;
吃透教材是有效備課的前提。教材不是教師的“圣經”,而是教師要去加工和創(chuàng)造的東西,教師有責任去能動地乃至個性化地解讀教材。課程標準吃透了,備課卻不能千篇一律,這時單元導語、課前提示,課后習題就成了可供參考與研究的材料。
單元導語立足于教材的整體,綜合考慮本單元的學習要點,有著統(tǒng)領全組,目標定位、學習導航等重要功能。七上第一單元導語第一自然段是“濃濃親情,動人心弦。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本單元這幾篇課文,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fā)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第二自然段是“學習本單元,要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要結合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抓住重點難點問題,深化理解;也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體會課文所表達的豐富多樣的情感”。
第一自然段情境導入,提示學習的思想內容,即人文專題;第二自然段是規(guī)定、提出學習、思考的任務、要求、重點、方法?!耙圆煌纳顬楸尘啊币蠼處熞龑W生了解作者背景,深入理解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散步》、《秋天的懷念》《世說新語》,不了解作者的坎坷經歷或創(chuàng)作背景,僅通過語言文字終究是膚淺的,牽強的,甚至無病呻吟。
課前導語構思巧妙,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是學生自學的“先行組織者”,“導語”重在一個“導”字引導、指導、傳導、疏導、啟導,在課文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如《秋天的懷念》的課前導語是“雙腿殘疾的"我",心理變得極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母親默默的承受著“我”的“暴怒無?!保冀K以耐心和微笑安撫“我”的心靈創(chuàng)傷。那個秋天,母親病故了。又是一個秋天,“我”終于懂得了母親未說完的遺言,領悟出”好好活兒“這句話的意義和分量?!把杏懪c練習” 1、朗讀課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調。說說課文幾次寫到秋天?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2、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現了母愛的偉大。試結合上下文作具體分析。3、課文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尾重復母親“好好活兒”這句話,有什么深意?
將課標、單元訓練重點、課前導語與課后練習進行研究、篩選、整合后,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識記并積累“暴怒、捶打、憔悴、央求、敏感、訣別、爛漫、絮絮叨叨”等詞的含義及蘊含的深情。
2、通過朗讀課文,感知寫作內容,把握本文感情基調。(重點)
3、了解史鐵生及其作品,了解寫作背景。(重點)
4、抓關鍵詞、關鍵句體會作者對母親思念、愧疚之情,深刻理解并領悟母親對孩子的關愛。如:文題、結尾描寫菊花于秋風中怒放的寫景句、媽媽的動作、語言、神情等句或詞。(重點、難點)
5、課外閱讀史鐵生其他作品。如《我與地壇》等。
6、培養(yǎng)孩子關愛家人,理解并尊重家人的愿望,努力學習。珍愛生命。
在這里,我把第1、2、3目標定位為知識目標;第4、5目標為能力目標;第6個目標便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其中第6個目標是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困難所在,也是教授學生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傳達感情的方法,與寫作訓練緊密相連,故老師應費時、費力、精心備好課幫助學生品讀語言,提高鑒賞能力。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眾多目標并不是涇渭分明,但是要做到目標突出。
總之,優(yōu)秀的語文課堂教學與有效的備課是分不開的。要真正讓這些目標得以實現,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思想境界,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讓有效備課在課堂上真正能夠實現。語文課堂不應該只是知識的授受之所,也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和經驗的交流之地,好的課堂應該是一扇窗戶,打開這扇窗,學生可以洞察更多奧秘,獲得更多的憧憬與向往。只有做到有效備課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綻放出智慧的光芒。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上冊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冊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
[4]王文彥 蔡明《語文課程與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