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琴
作為主科之一的語文課,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因為它是一個語言學科,所以對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要求得更加嚴格,語文課堂是一個活躍的環(huán)境,語文課堂上應該充斥著師生良好的互動,師生之間流暢的提問和回答,語文課上應該是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靈魂的溝通。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就談一下語文課堂上的提問環(huán)節(jié)。
無論在什么課堂上,提問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提問得好,會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打開他們思考的金鑰匙,強化他們學習的動機,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反之,如果提問的問題不好,則會讓學生的思維受到阻礙,打消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挫傷他們的學習熱情。
一、課堂提問中存在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長久以來,師生提問的特點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來解答問題,其實,提問應該是雙方的,學生在預習中或者是在獨立思考的時候,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或者是與老師講解的相反的意見,也應該及時地向老師進行提問,師生共同探討,從而把問題解決。
(二)提問內容雜亂無章
教師的提問應該具備有效性的原則,應該是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為目的,而不是隨意進行提問,所以教師的提問不能是滿堂飛,更不能是想到什么就問什么,這樣容易把學生的思維帶偏,讓他們不知道上課的重點在哪里。
(三)提問不分時間
教師的提問應該按照上課的板塊來,而不是隨時進行提問,比如有些問題本來應該是在剛開始進行上課的時候提問的,但是剛上課的時候,有些老師忘記了,后來又想起來了,隨機進行提問,這樣打亂順序,容易讓學生感到莫名其妙,上課的思路也被打亂,影響連貫性。
所以,提問看似非常簡單,其實是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課堂提問應該遵循下面的幾點原則來進行,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二、課堂提問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課堂提問應該遵循有效性原則
一節(jié)課只有四十五分鐘,每一分鐘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教師進行的提問都非常寶貴,這些提問,或者能夠檢查學生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或者能夠了解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或者能夠清楚學生是否對講解的內容進行了清晰明了的掌握。每一個問題都應該一針見血,當學生回答了教師的提問之后,教師應該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對于學生的情況有一個清晰明了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數(shù)。
(二)課堂提問應該遵循層次性原則
一節(jié)課的進入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對于學生的提問也要遵循這方面的原則,如果一開始提出的問題難度過于大,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望而卻步,望而生畏,非常不利于課堂的展開。所以,教師對于課堂的提問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比如,先提問對字詞的掌握,然后檢查對課文整體脈絡的了解,最后針對具體的段落、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考察,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思維一步步地進行思考和學習,最后達到把難題一步步攻破的效果。
(三)課堂提問應該遵循整體性原則
有些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會犯一個錯誤——即容易提問自己比較喜歡的學生或者是認為適合這個問題的學生,整堂課下來,有些學生被提問了兩次,但大部分學生沒有被提問道,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清楚,提問的目的是啟發(fā)全班學生進行思考,在于調動全班學生的思維活動,而不應該是教師和幾個學生之間的單一互動。教師應該在全班提出一個問題,能夠集體回答的集體回答,如果遇到大部分學生都不會的情況,而應該讓會的學生舉手進行回答,從而達到讓學生思考的目的。
課堂提問是教師用來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的,其實也有它的技巧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課堂提問的題目設計的技巧,如何讓這些題目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性。
首先,題目設置要有明確的目的。
對于每堂課應該掌握多少內容,以及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問題,教材大綱上一般都有說明,教師應該把教材吃透,鉆研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和主要內容了解清楚,明確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題目,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回答出問題之后,獲得滿足感,從而更加愛上語文課。
其次,問題的提問要緊扣課本,難度適中且適量
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不能天馬行空,更不能漫無目的地進行提問,而是應該緊緊抓住課本上的內容,比如,在學習《陳毅探母》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順勢提問,通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陳毅非常孝順?適量的題目不但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檢查他們對課堂內容的掌握,如果問題一個接一個,不但達不到預先的目的,而且會讓學生感到非常疲倦,從而違背了提問的初衷。
第三,提問的形式可以多樣性
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不一定是嚴格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還可以讓同桌之間互相提問,或者一個同學提出問題,全班同學集體進行回答的方式,提問方式的多樣性,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正確的提問方式和合理的問題的運用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課上學習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讓他們養(yǎng)成勤于學習、樂于思考的好習慣,一舉兩得。如何讓教師更好地運用提問這一方式,值得我們每一個老師進行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