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蘭
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課堂語言有很大的關(guān)系,那么教師怎樣錘煉好自己的教學語言呢?
一、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首先要了解自己在教學語言方面的短板,人貴有自知之明,必須清楚自己在課堂上教學語言的不足和缺憾,然后在這方面加以改進,逐漸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增加藝術(shù)含量,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慢慢亮麗起來。
二、表意準確,言簡意賅
教師教學語言一定要準確,不能含糊其辭,尤其對教學重點、定義、定理一定表意準確,絕不能閃爍其詞,模棱兩可,學生無所適從。教師教學語言要精煉,切中要害,不拖沓,不離題,不瑣碎,不磨嘰,語言干凈利落,簡單明快。
三、條理分明,層次清晰
功夫下在課前,精心備課,科學合理設(shè)計好教學流程,課前教學設(shè)計要在頭腦中走一遍,課上講授才能條理分明,層次清晰,而不是處于混沌狀態(tài),又缺乏課上隨機應變的能力,心中無數(shù),課上語無倫次或者毫無條理和層次感。
四、聲音宏亮,語速適當,生動詼諧幽默,富于變化,語言有力度和震撼力
聲音洪亮,發(fā)音標準,語速適當確保學生聽明白教師說話的內(nèi)容,很好的識記和理解;語言風趣幽默,生動、抑揚頓挫,富于變化有美感,才會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有感染力、吸引力和魅力,才會用語言征服學生;語言也要有力度、震懾力和調(diào)控能力。
五、采用學科術(shù)語,專業(yè)性語言
如語文教師語言要富于形象性和生動性,使用閃光、富有哲理、智慧的語言往往很容易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如數(shù)學教師語言要講究邏輯性和縝密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和研究推理能力,不能使用過度寬泛的語言,要化抽象為具體,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定義精準。
六、要有美感,語言不能粗俗,不能有口頭禪
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有藝術(shù)含量,有美感,講究語言的時代美、規(guī)范美、豐富美以及音韻美,不能使用粗俗語言甚至口頭禪,要有教師語言素養(yǎng),用語言的魅力征服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最佳的學習氛圍。
七、眼睛向下,借助團隊的力量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經(jīng)常聆聽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取其精華,補己之短。也可以利用問題倒逼方式,將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錄制下來,反復聽評,查找不足,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相信自己,教學語言是可以改變和提高的,只要自己的不懈努力,終究會有一天,自己在課堂上神采飛揚,妙語橫生,傾倒學生,感染學生,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