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巍
【摘要】根據未成年人的犯罪特點,在出臺的新《刑事訴訟法》中,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這一專題,詳細介紹了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原則和方針,明確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在刑事訴訟中的特有權利,確定了適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訴訟程序的三種特殊制度,這對于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刑事訴訟權益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價值。目前,我國的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仍在不斷地修改和完善,以確保未成年人的刑事訴訟權益得到保障,更好地促進犯罪的未成年得到良性發(fā)展,幫助其改過自新。
【關鍵詞】新刑事訴訟法 未成年人 刑事訴訟制度
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滿 18 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所適用的一系列訴訟制度。在新出臺的《刑事訴訟法》吸收了相關司法及立法,進行了試點研究,并在此基礎之下依據未成年人的犯罪特征,增設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這一專題,以保障未成年人的訴訟權益。本文概括了原有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詳細介紹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制度的完善情況,論述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完善的價值,進而引發(fā)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思考。
一、原有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為了使未成年人的權益得到合法的保護和尊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保障其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在1991年的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審議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國第一次用法律確定了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要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在1999的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時,要保障其訴訟權益,應當得到法律的援助與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也先后出臺了關于未成年人訴訟程序的法律文件,建立了相關的檢查制度、偵查制度和審判制度。通過龐大的細則制定與實施,基本形成了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框架,但是始終未將其在《刑事訴訟法》中,以明確的法律條文和規(guī)定加之確立和完善。同時,各個部門缺乏相應的溝通與協(xié)調,法律文件和司法解釋又存在冗雜、龐大、規(guī)定交叉或相互矛盾等問題,需要在法律層面上進行統(tǒng)一。
二、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制度的完善
(一)明確了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原則和方針
方針和原則在整個訴訟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是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主導思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具有特殊性,因此在處理相關案件是要區(qū)別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在新出臺的《刑事訴訟法》中提出要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指導方針,并確立了“教育為主、懲罰為輔”、“保障未成年人訴訟權利”以及“辦案人員專業(yè)化”等三個辦案原則,要求處理未成年的刑事案件時,辦案人員要把握好尺度,以教育和矯正為主要手段,盡量采取非刑罰的方式,結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切實保障未成年人能夠依法享有成年犯罪者、被告人享有的權利,以及其應當享有的特有訴訟權利,借此實現(xiàn)對未成年犯罪者、被告人的感化、教育和挽救的目的。
(二)完善了未成年人在刑事訴訟當中的特有權利
在新出臺的《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未成年人犯罪者、被告人享有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并對其采取嚴格適用的逮捕措施,辦案人員依照分案處理的原則,處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同時,實行在訊問和審判時,實行法定代理人及其他有關組織代表到場制度,確保充分地維護未成年的權益,并對未成年人所犯的刑事案件一律不進行公開審理,這樣能夠更好地維護未成年人的隱私和名譽,有利于幫助其早日改過自新。
(三)確定了三種適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訴訟程序的特殊制度
新出臺的《刑事訴訟法》確立了三種適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訴訟程序的特殊制度,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社會調查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這三種的確立,在保障未成年人訴訟權利的同時,也能夠把未成年人因犯罪對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消極影響最小化,幫助未成年犯罪者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改造環(huán)境,進而促進其改過自新。
三、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完善的意義與價值
(一)體現(xiàn)了我國對未成年人訴訟權益的特殊保護
未成年正處余成長時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均未發(fā)育成熟,對法律和社會認知能力低,沒有足夠的自我防范意識,在刑事訴訟當中,通常處于一個較為劣勢的地位。盡管未成年人自身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但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換個角度來說,未成年人也是受害者。因此,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來說,國家應該在制定刑事訴訟制度時,給與未成年人更多的訴訟權利。新《刑事訴訟法》從宏觀上規(guī)定了辦理未成年刑事案件的原則與方針,從法律層面上進一步保障了未成年人的訴訟的權益。
(二)展現(xiàn)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未成年人具有好奇心、好勝心強、辨別是非能力差等特點,并且處于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容易受到網絡、電視等傳媒中不良信息的影響,很多涉案的未成年人都是由于一時沖動,事后強烈后悔。因此,從改造未成年犯罪者的角度來看,辦案人員應采取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給予未成年犯罪者改造的機會和空間,從而達到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四、對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思考
在新出臺的《刑事訴訟法》中,專章為未成年人設定的內容,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和影響,但仍需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目前,我國對于未成年人不起訴的條件的適用范圍仍然較為狹窄,而且由于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事實的存在,對其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現(xiàn)有刑事訴訟制度的基礎上,我國應當在適當的時候放寬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的適用范圍,同時逐步將現(xiàn)有的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代替為前科消滅制度,將刑罰執(zhí)行完畢且再無犯罪事實的未成年犯罪者的犯罪記錄進行加密封存,避免由于犯罪記錄對其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消極影響。
五、結語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我國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社會主義強國的重任,可是,如果未成年人出現(xiàn)了犯罪問題,不僅說明了我國目前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存在問題,還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對未成年人的栽培,不利于為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我國在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訂和完善的時候,要充分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益,為其提供更多的訴訟權利,發(fā)揮好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的作用,最后幫助其健康、良性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獻萍.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J].行政與法.2008(07)
[2]王鵬祥.論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J].公民與法.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