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坤
“奶奶”,我們這里叫家奶奶;“姥姥”,我們這里叫外奶奶。我的兩位奶奶都已辭世多年:家奶奶享年七十有余,外奶奶壽高九十有余而終。我的兩個奶奶性格反差極大,家奶奶外向、潑辣、不服輸、好面子,一輩子以“志氣”為先;外奶奶則溫雅平和、不善言辭、遇事不驚,齋雖不吃卻一輩子上香敬佛,甚是勤勉,與人爭長論短之事極少。她們雖個性迥異但都恪守傳統(tǒng)婦道、勤儉持家、辛勞終生。
我們老家在村子的一隊,兩位奶奶家分別在麥場的南北,兩家的距離就是足球場大小的麥場距離。母親不分內(nèi)外親疏便以方位以北為上,外奶奶居北,讓我們姊妹稱為“高頭奶奶”,家奶奶住南,讓我們姊妹稱為“底下奶奶”,所以白小至今我們提及奶奶,總是高頭奶奶如何如何、底下奶奶怎樣怎樣,親戚鄰里也言傳意會,明了確定我們在說誰。
先說家奶奶,我的底下奶奶給我總的印象首先是愛串門,且你家事我家事地與人愛嘮叨。奶奶每天都起得很早,除非病了,記得小時候幾乎每天早上奶奶都第一個起床,并且一邊起一邊嘴里嘟囔著她認為重要的事情,這個事情該如何做、那個事情要注意什么的……反正一大堆,完了還要拍拍炕頭說“聽下了沒!?。∥医o你說啊……一定記著!不了忘了”等等的。接著出屋門,仍然嘟囔著,聽她嘟囔聲漸遠、院門吱呀響時奶奶就上街了,奶奶一天的活動也開始了。只要天氣好、身體允許,奶奶絕對從一隊、二隊、三隊的主要街巷走下去,再從三隊的泉眼附近貫通沙河的沙路一路走上來。一路上總是見誰和誰打招呼、聊兩句,快進家門時一般在門灘子前稍站一會兒方才進院,進院時打開院門,用石頭挪頂門時絕對要大聲喊:“新國哎!你看尕蛋子都起來飲騾子了!快些?。∵@么家們怎么把日子過到前頭哩啥……”如果見都起來了,又來了:“你看么啥都叫我操心哩!饃饃取出來著哩就裝好么……唉!上輩子欠你們的了……”一聲接一聲的嘆息夾雜許多的惆悵,又像她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在心里窩了幾十年,此刻又像發(fā)酵好的純醋一點點地滲出。這嘆息和惆悵的混合物絕對不摻假,是純粹的人生酸澀!底下奶奶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時不時的精彩之處和痛心之處比比皆是,難以忘懷!我認為奶奶活得最精彩最值得一提的是奶奶有八大異姓結(jié)義姊妹,這是奶奶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不普通之處;最為痛心之處也有一件,就是二爹的婚姻一娶嫌棄而離,再娶為瘋,此事至今仍為家人唏噓!
奶奶生父獨子早天,親姊妹兩人,姐姐嫁與他村;爺爺雖三兄弟,大哥在別村,弟弟在民國時期抓丁走新疆,再無著落。在本村,奶奶與爺爺實為長工組合、難心鴛鴦。所以日子苦不堪言,加之父叔姑姑們姊妹五人(期間還有夭折)連串生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nóng)村生活又艱辛困苦,兩個勞力供養(yǎng)一大家人實為不易。在這個時期,奶奶一個目不識丁的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婦人發(fā)揮了普通的也是極為實用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親無親相認、結(jié)義至交、互幫共生。她聯(lián)絡(luò)了另外七家有親或無親境況接近的家庭主婦結(jié)為金蘭,以年齡為序互稱姊妹。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我們老家叫得響的“八姊妹”在奶奶的主導下較為體面地存在并持續(xù)數(shù)十年。期間奶奶一是閑時聊天納鞋補衣有了固定的去處和人員,縫縫補補的事誰都可以幫襯一下,一個有急事忙去了,另一個閑的就手拿起來針針線線地去做,等忙的人回來這邊也做完了,欠個人情下回顛過來補上就行,這正是集體勞作集體照應(yīng)的好處;二是閑聊之余,誰家缺醋了,誰家有的盛些過去,誰家的鹽沒了,誰家多的送來兩袋,誰家菜園里的土白菜多就給大家都勻些,那家的杏子熟了端來一碗大家都嘗嘗鮮……有這樣無那樣的,正好調(diào)劑一下補貼各家以期周全到位。在缺衣少食的年月里,這種做法使大家把僅有的物質(zhì)所有所需安排得井井有條,各家的生活過得都不富裕但都不欠缺,基本上家家的貧寒小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盃帤狻笔悄棠痰目陬^禪,也是奶奶苛求完美的追求。然而,大字不識和孤陋寡聞的缺陷,加上傳統(tǒng)小農(nóng)意識及封建正統(tǒng)思維的迷失影響,奶奶的“爭氣”也讓奶奶付出了在世時的沉重代價,并且延續(xù)至今!
二爹頭娶,連生四女無男,而計劃生育政策又開始實行,眼看二爹將無男后。這時,奶奶的傳統(tǒng)香火思想在現(xiàn)實的擠壓下畸形變化。爺爺已去世,奶奶當家,力主二爹離婚,只有離婚再娶,二爹才有可能生個男孩子。正是這種“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加之奶奶的強勢,二爹離婚了,這直接導致了二爹此后悲劇式的后半生。離了就離了,但奶奶主張二爹寡婦不娶,要娶姑娘。因為二爹先娶的婦人勤勞,離婚后,村子上對我們本家人非議頗多。奶奶好臉面,決意要為二爹明媒正娶一個姑娘以正視聽。所以,二爹的二婚一推再推。因為大多媒人介紹的都是寡婦,更有帶小孩的。奶奶意不在此,二爹又無主見,故而幾年過去竟無合適的人家娶進。最終,悲劇在二爹身上開演。有一遠親為媒,蘭州郊區(qū)有一家人的姑娘因無文化,欲找農(nóng)村合適人家,或許是受人蠱惑,或許是糊涂??傊?,二爹把這個“城里人”娶進了門,絲毫沒有聽進善意的提醒甚至阻擋。結(jié)婚當天無事,第二天,二爹就開始了后半生的苦難。新娶的媳婦跑了,不是跑丟了,而是亂跑。原來,遠方親戚掩蓋了精神和智力方面的缺陷。此后,跑了找來,找來跑了……如此循環(huán),直至跑了不管,自己餓了回來,穿衣不堪,甚是可憐。可悲的二爹從此認命不再折騰。奶奶也不再主導離或是娶了,從此落腳二爹家洗衣做飯、縫洗打理。直至癱瘓在床而終,奶奶再沒有從此次打擊中緩過勁來,在癱瘓之前也沒有走出過二爹的家門。奶奶命苦,在床上癱瘓三個年頭后方才撒手西去。癱瘓期間,話說不成,只是發(fā)出類似“喝佬喝佬”的嗚嗚聲,讓人聽著難受、思之心碎。老天真是無情,讓一個愛串門、愛嘮叨的人,在晚年需要安慰時恰恰讓她癱瘓,既走不出家門,又無法和人說話交流,每每想起這個情況,我常常淚水盈眶,奶奶癱瘓的三個年頭遭受了多大的罪!她是帶著破碎和深受摧殘的身心閉上眼睛的。愿奶奶地下得以安心!兒孫一切安好!
外奶奶和奶奶的個性相反,多是沉默寡言不停地勞動。唯一的愛好(其實是虔誠的膜拜)即是上香敬佛,和孫兒們動輒就說說十八年里遭遇苦難的事情,但凡家長里短之事從不摻和,更沒有在流言蜚語上做過什么文章。外奶奶極為勤勞吃苦、宅心仁厚、善良淳樸。媽媽常說外奶奶作為兒媳婦曾為鄰里楷模。外太爺晚年不幸癱瘓,大小便失禁。外奶奶侍奉左右,縫補拆洗、問寒問暖,端屎端尿、毫不嫌棄。冬日里,把外太爺背出來,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曬太陽;夏日里,害怕褥瘡感染,就在屋檐下的臺階上鋪好席褥,隨著陰涼一天挪好幾次。據(jù)說外太爺體形魁梧,外奶奶背上時,雙腳尖是拖在地上的。但外奶奶每次都在無人幫扶的情況下,憑婦人之力背著外太爺曬太陽或是乘陰涼,雖則吃力而毫無怨言。所以,外太爺雖癱瘓在床,卻是受到了寒暖照應(yīng)、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終老天年時,也是親情眷顧有加而去。這是外奶奶莫大的家庭功德,也是孝悌村里的楷模。外奶奶盡到了傳統(tǒng)農(nóng)村家庭的兒媳本分,也成就了自己沉默而堅強的家庭主婦本色。由于外奶奶吃苦耐勞和恪守本分,所以外爺極少在外奶奶面前耍大男子威風,因而兩人在家庭事務(wù)上極少爭吵、配合默契。無論對內(nèi)對外,外奶奶都是沉默寡言、以干為先,以扎實而操心的行動表態(tài),以堅強而富于韌性的性格示人。印象中,70歲以前的外奶奶很少在街頭巷尾抑或場邊門前與人閑聊,總是在屋里屋外、院里園中默默地干活。即便是去廟上進香,遇上人打招呼,一句兩句寒暄就別過,而面目肅然地踟躕前行。偶有微笑,也是慈眉善目,略顯而隱。自我記事起,外奶奶就是滿頭華發(fā)、銀絲縷縷。身體因不知疲倦地勞作而顯佝僂狀,走路前傾,不緊不慢,宛若行走中的哲人一般,令人見之而沉靜。
記得初中的一個夏日星期天,我要去拔草。外奶奶到我家借芨芨編的漏勺子,她拿過漏勺子以后,轉(zhuǎn)身緩緩地走了。原來,當時正值農(nóng)忙鋤草等事務(wù),恰恰這時尕舅家的面快吃完了。外爺尕舅等人天天地里忙,顧不上。母親和小姨也忙得幫不了忙。所以,外奶奶要一個人淘麥子,準備磨面。媽媽見此狀,急急地叫上我,到外奶奶家?guī)兔Π咽畮状由车匦←湉母糸g里抬出院子里。幫忙支好淘麥子用的大鐵鍋,我們就下地忙去了。臨走,媽媽安頓外奶奶說,淘上一半就行。怕淘多了一是曬不干,二是外奶奶一人干不了,因為十幾袋子麥子少說也有一千多斤。那天天氣晴朗,山里的太陽火辣辣的。媽媽鋤草,我拔草。我一會兒躲在沙崖側(cè)陰處乘涼,一會兒追著野雀兒撒野、一會兒就著石頭打蝎虎子……總之,連玩帶干,好不容易耗到了天黑回家。從山梁岔口處翻過時,遠遠地看見尕舅舅的羊群入圈了,外奶奶已經(jīng)拿著鞭子幫著收攏羊群。吃晚飯后到外奶奶家玩耍,見十幾個麥子袋子整整齊齊地碼在屋檐下的土臺階上。只聽尕舅舅邊吃著飯邊嘟囔:“媽,你就等我來了抬,把你腰閃了怎么行呢?”外奶奶已經(jīng)吃完飯了,只應(yīng)了一句:“我看天氣好,能曬干,明天天變了咋辦哩!”就慢而有條理地在灶臺前拾掇碗筷、洗刷鍋盆而不再言語?,F(xiàn)在想起來,外奶奶以近70歲的身子骨,一個人把兩三個人一天才能干完的活堅持干完,真的是非常吃力,還簡直不可想象。要知道淘麥子是持續(xù)的力氣活。先把清水倒進鍋里,而后把麥子倒進,每次不過百十斤。麥子倒進后開始用短而粗壯的木棒攪拌,使麥子充分洗刷粘在上面的細土,同時因為攪拌的作用,沙礫石子兒沉落在了鍋底。而后麩皮秕麥等漂浮上來,要用一個漏勺子掠出,待掠盡,用另一個漏勺子從水中撈出洗干凈的麥子,搭在一邊水桶上邊的籮筐里。一鍋麥子淘凈了,將臟水倒掉,再倒入清水,如此反復?;j筐里淘凈的麥子,等到大部分水滲完,就得倒在院子里鋪開的單子上,均勻地劃開來曬。全部的麥子淘完后,還要不時地用長一點的木棒不時地劃翻,使之均勻干燥。這還不算。還要爬進平鋪的麥子里,用手一下一下地刨揀沒有淘凈混在麥子里的石子。石子兒必須揀盡,否則磨出的面會牙磣有土味,那就糟蹋面了。這要熬,因為淘麥子都選晴朗日子,要保證麥子曬干,所以都是在太陽的暴曬下干這活。揀石子的時候得用雙手,一手揀、一手收著,待揀滿了一把,才扔出去。這樣匍匐在鋪開的麥子堆上、以肘支起前身足足得幾個小時。成年身體條件好的婦女一般都受不了太陽直曬,經(jīng)常是干半個小時,休息半個小時左右。外奶奶不這樣,以對佛的虔誠般堅持干完,這已經(jīng)不是力氣不力氣的了,這里面有強大的信念在支撐著她。
石子兒撿完后,依照以往經(jīng)驗,外奶奶開始收攏散開來曬好的麥子。攏滿簸箕,站立迎風直揚下來,把殘存的麩皮麥殼兒等輕浮的雜質(zhì)讓風吹盡。一直把所有的麥子揚盡,方才拿來袋子細心地裝進,扎好口子,一袋子一袋子地搬到臺階上,整齊地放好,才算淘麥子的工事完成了。而外奶奶的活兒沒完,拾掇拾掇院子里的雜物,又開始生火做飯。一大家子下地來的饑腸轆轆還需要外奶奶十幾年如一日的粗茶淡飯。外奶奶真是不易,卻從無怨言。
還有一次,是在外奶奶70多歲時的事,園子里足有一畝左有的洋芋成熟了,尕舅舅們因為耖地放羊事宜顧不上挖。星期天,在我臨上學時到外奶奶家,看見外奶奶一個人在清理地表衰敗的洋芋莖葉。一邊拔下來,一邊搭在園子的矮墻上,依舊是緩緩地慢慢地但是認真地彎腰徒手拾掇。我因無法幫忙,只是匆匆地打了個招呼就走了,心想外奶奶大不了把那些殘枝敗葉收拾了就不錯了。一個星期后,媽媽說要去幫外奶奶窖洋芋。我突然記起上周天外奶奶在拾掇園子里的洋芋,故而也跟過去探個究竟。去的路上,媽媽絮絮叨叨地說是外奶奶一個人把那些洋芋挖出來,又按好壞大小分揀,把能夠儲藏的一筐筐窖進窖里的。這幾天實實干不動了,才叫上母親和小姨幫忙的。我以我少年未有勞作之心感到驚愕:70多歲的老人??!要一钁頭一钁頭地刨開土層、挖出洋芋,一個一個地揀進籮筐,提到窖口,拽繩把裝滿洋芋的籮筐平穩(wěn)下窖,還要憑著老年之軀小心翼翼地下三四米深的土窖,把籮筐里的洋芋倒進窖里的偏窯里,再上來如此反復。那可是兩三千斤?。∑澯型饽棠淌攀罆r我們外孫子全體叩敬的牌匾為記:“先外祖母,思之惟泣。生歷兩朝,坎坷履平。平生不叨,敬佛供神。惟勞是事,以行言表。里外相敬,鄉(xiāng)鄰為善。童叟無欺,吾莊典范。侍奉先輩,孝警后人。悉育后輩,無愧先人。桑梓如蔭,細涓匯流。功莫大焉,德澤后世?!?/p>
我的兩個奶奶都已仙逝多年。隨著我已近中年,愈加理解一個家庭主婦在缺衣少食的年月里,如何艱難地輔助男人支撐拮據(jù)的一大家人的生活?,F(xiàn)在,人們基本都是衣食富足,老家的貧瘠土地也漸漸無人種了,至于曾經(jīng)周濟家用的園子,幾乎全部荒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