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人們的英語學習熱情越來越高漲。但受文化背景、語言表達方式,思維方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的影響,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學習英語的習慣和方式不同,直接影響了其學習成效。本文從文化差異角度出發(fā),研究了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并提出了合理化對策。
關鍵詞:語言? 文化差異? 英語學習
1 文化的定義
“文化”的概念分成廣義和狹義兩類。廣義的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人們通過他們的創(chuàng)造活動而形成的產物。文化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每一代人都繼承原有的文化,同時又在不斷揚棄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對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2 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由于地域,歷史,文化的不同,各民族,各國家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和民族特色。思維方式的不同,文化差異的迥異,對外語的學習有著很至關重要的影響。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不僅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更是文化的傳承和民族國家特色的體現。漢語與英語在語法與形態(tài)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兩種文化的差異又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思維方式,行為舉止以及語言使用上的不同。舉個例子:在中國,如果別人夸獎您今天很漂亮,對方會回答過獎了,其實很一般,這樣以表示謙虛。然而在外國認為這樣的表現是虛偽的,如果是西方人一般會直接回答,我也認為很漂亮,謝謝。這是思維方式的不同。然而不僅是思維方式,一些歷史的原因,導致中西方對一些詞的看法和翻譯不同。比如在中國古代說道“狗和豬”這兩個詞都是低下鄙視的看法,比如豬狗不如,狗腿子等。但是在國外豬被認為是可愛的,是全身都是寶貝的。而狗被看成是人的朋友,和人的地位一樣重要。所以才有“l(fā)ove me,love my dog. Lucky dog.”這樣的說法?!褒垺痹谥袊膫鹘y(tǒng)文化中是權力地位尊貴的象征,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只有皇帝才能被看成是龍的化身。而在國外,龍被看成是罪惡的象征,沒人送禮物愿意給別人龍的。由于文化的差異,在日常招呼語方面英漢也有著明顯的差別。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用“吃了嗎”,如果問外國人“Have you had your lunch ?”外國人很多還會很奇怪,我們漢語中常說“上哪兒去啊”和“到哪兒去啦”這樣打招呼的話直譯成英語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 ?”和“Where have you been ?”用這兩句英語打招呼,大部分人聽了會不高興,他們可能會反應“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除了這些認知上的差異外,英漢語言最大的差異是語法方面的差異,這也是很多學生覺得最難學的部分。很多漢語習慣的負遷移對英語學習形成了障礙。比如漢語中沒有定語從句,英語中多用定語從句。如:我住在一個窗戶朝南的房間里。英語則會翻譯成:I live in a house whose window faces south. 漢語中單詞沒有復數,所以很多人經常忘記在單詞后面加”s”。漢語中沒有時態(tài)的變化,英語中卻有8種常用時態(tài)等。以上這些不同,會對英語學習者造成學習的障礙。所以了解和認識文化,會有助于更好的學習語言。
3 促進英語學習的策略
3.1 正確理解文化差異,提高交際能力
文化差異有時候會造成交際的誤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isunderstanding”。比如England和Britain都可以指英國,但嚴格地說,England特指people of England,因“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部分,英格蘭雖然地大物博,人口多,但畢竟不能代表“Scotland,Wales”和“Ireland”。 作為這些地區(qū)的人來說,通常也不愿意說成是England,而愿意接受Scottish/Welsh/Irish。
3.2 學習西方文化歷史,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要多多了解所學語言的國家的發(fā)展,歷史,文化等。比如對美國來說,感恩節(jié)代表著美國的歷史。所以感恩節(jié)的來源和歷史的了解對于學習美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了解了這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3.3 培養(yǎng)英語思維,養(yǎng)成英語表達習慣
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運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培養(yǎng)其形成良好的英語表達習慣。在日常學習中,學生可以閱讀一些原文書籍,采用快速閱讀的方法迅速瀏覽,并熟悉英語表達結構,聯系上下文推敲文章意思。長期堅持下去,學生英語水平一定會得到有效提升。
4 結束語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只有充分了解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才能更好的掌握語言,才能更高效的學習語言,才能更流暢的應用外語來進行交流,傳遞思想,傳播文化等。
參考文獻:
[1]Geert Hofstede.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M].New York City; McGraw-Hill,2005.
[2]白景水.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3]王文宇,文秋芳.母語思維與外語作文分項成績之間的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作者簡介:高勇(1981-),女,黑龍江人,碩士學歷,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