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語學習熱潮成為一種獨特的現(xiàn)象。本文對國人學習英語的深層次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四大原因。
【關鍵詞】英語 英語學習 成因分析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已經(jīng)成為世界語言,并成為世界市場的戰(zhàn)略資源。在產(chǎn)業(yè)升級和競爭激烈的今天,學習英語本身是被肯定的。然而,國人為何如此熱衷英語,僅僅是因為英語是國際語言嗎?還有沒有其他原因促成了學習英語的熱潮呢?本文認為,學習英語之所以成為熱潮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
一、語言帝國主義——準殖民主義與國際網(wǎng)絡興起的影響
自從工業(yè)革命后,歐美國家實力大增并開始在各地“宣揚國威”,相較之下,亞洲諸國是如此的積弱不振,為讓自己的國家更加富強,幾乎各國政府派員到國外學習,好讓自己的國家也變成如此的強盛,而當時的中國更是如此。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躍升為世界大國,英語也隨之升級,戰(zhàn)爭期間的英語廣播宣傳成了自由的象征,戰(zhàn)后更為了拓展美國的影響力而發(fā)展英語教學,向各國輸出語言文化,進而達到文化收編的目地。最近幾年,網(wǎng)絡的興起,更助長美國以英語為工具的文化霸權的傳播,就我國而言,根據(jù)網(wǎng)絡評量機構NetValue(2012/04/19)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家庭連線上網(wǎng)普及率達32.3%,且隨著網(wǎng)絡普及率的增加,英語傳播的趨勢也是會有增無減。最常見的當然就是每一個網(wǎng)頁的網(wǎng)址——都是完全由英語組成,再者,大多數(shù)的應用軟體程式都來自國外,可想英語的學習風潮,其來有源。
二、社會心理的影響——時尚流行與崇尚外來文化的心態(tài)
歐美文化的學習風潮及英語被英語資本主義國家包裝成為世界性的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各種形式被販賣時,我國也掀起了英語學習的熱潮。職場上,英語是晉升的利器。此外,對許多英語不佳或以前對英語沒興趣的成人而言,在我國逐漸走向國際化的同時,他們也同樣面臨要與國外公司交流,因為工作上的需要,他們也必須再學習英語。父母望子(女)成龍(鳳)的心態(tài)有了新的形貌:學英語的孩子不會變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什么要學習英語?小孩子會回答:“爸媽要我學,我就去學了”。高中的學生會說:“因為英語是必考科目”。大學生會講:“課本都是用英語原文,不會英語不行”社會人士的說法比較多,但不外乎都是“工作需要”,“出國旅行要用”等。而大家都非常強調一點,那就是“英語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學好英語不可!”
三、媒體的影響
文化全球化所受媒體的影響很大,而英語是媒體使用的最強勢語言,隨著好萊塢電影大行其道(不勝枚舉),美國電視影集不斷引進(例如X檔案),西洋流行音樂的風行,都暗示了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到處充斥著英語的社會,各類報刊雜志(像最有名的空中英語和 China Post),新聞媒體(如CNN),莫不在含辛茹苦地教大家說英語,說英語已然成為了所謂的全民運動。在報紙上,天天都可以找到教大家說一句英語的專欄,還有不定期的專欄介紹有關于生活化的英語,學英語,聽英語的方法。在書店的雜志架上,更是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英語學習雜志,有入門者用的大家說英語,難度高一點的 Time Express,你甚至到處可以買一本Newsweek 和 Time。英語已經(jīng)完全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你就算不想學,每天還是會不停地有機會接觸到他們。
四、國家需求與國際交流的教育政策
國際交流與旅游的趨勢偏用英語的趨勢尤為明顯,英語在國際交流方面,已經(jīng)成為已成為一種掌控的工具媒介。同時英語是獲取世界上大量知識的媒介,英語已經(jīng)成為許多國家中習得高深學問的普遍工具。故我國為求國際間的立足,在國家政策的需求下,在結構上也認定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并提供國家資源創(chuàng)造學習誘因,并以各種法規(guī)將其制度化,以積極推動新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學習。
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是我國最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也因此國內也就很重視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而近幾年來,政府要使我國成為“亞太運營中心”,需要更多的英語人才,因此,學習英語似乎就變成了全民必須要做的事。而當教育部鼓勵從小就開始英語教學時,這樣的英語學習氣氛就更加沸騰了。
英語已經(jīng)成為國際化和國際交流的工具,我國英語學習熱潮的成因是比較復雜的,我們在正視這些因素的同時,更應該從這些因素中挖掘英語學習的本質作用,即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培育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提升自身的英語素質,由此加強自身英語的運用能力,這才是學習英語熱潮應該出現(xiàn)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郝珊.論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
[2]張峰,陳慧.淺析大學中重英語而輕漢語的現(xiàn)象[J].考試周刊.2007(12).
[3]孟繁榮,曹海榮.對全民英語“熱”的“冷”思考[J].新校園(下旬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