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要】本文以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為基礎(chǔ),以奧巴馬總統(tǒng)2013年就職演說及中譯本為語料,著重對其中指稱銜接手段對比分析,以期幫助廣大英語學(xué)習(xí)者了解語篇銜接手段,從而提高翻譯實踐能力。
【關(guān)鍵詞】就職演說 指稱銜接 對比分析
一、引言
銜接是語篇生成的必要條件,是語篇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銜接手段分為指稱(亦稱照應(yīng))、替代、省略、連接及詞匯銜接。其中,指稱、替代、省略、連接屬于語法銜接手段,而詞匯銜接屬于詞匯銜接手段。英漢語篇銜接手段既有相似,也有差異。限于篇幅,在此僅著重分析奧巴2013年就職演說及譯文中的指稱銜接手段。
二、奧巴馬就職演說中的指稱銜接
指稱是語篇中一個成分作為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用代詞等語法手段來表示語義關(guān)系。確切地說,它是語篇中的指代成分與指稱或所指對象之間的相互解釋關(guān)系。指稱又可分為人稱指稱、指示指稱和比較指稱。
1.人稱指稱。人稱指稱是運用話語情境中的功能,主要由人稱代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體現(xiàn),通過直接的所指關(guān)系,表明所指對象在言語中的功能或作用,從而使指稱詞和所指對象之間建立起認同關(guān)系。例如:
We recall that what binds this nation together is not the colors of our skin or the tenets of our faith or the origins of our names.
譯文:我們重申,將這個國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是我們的膚色,也不是我們信仰的教條,更不是我們名字的來源?!皐e”是指奧巴馬自己和聽眾。講話人將自己放在與聽話人同一立場,使聽話者感到親近,易得到聽話者的支持。據(jù)統(tǒng)計,本演說中“we”使用了68次。“we”及“our”的重復(fù)使用,讓語勢得到強化,感情得以升華。譯文中,無論是句子結(jié)構(gòu)需要還是感情表達需要,“我們”這樣的重復(fù)使用也都必不可少。
2.指示指稱。指示指稱指的是通過時間和空間上的遠近程度來確定所指對象的語言指示現(xiàn)象。英語主要通過指示代詞(如:this、that、these、those等)、地點及時間指示副詞(如:there、here、now)和定冠詞(the)來體現(xiàn)。漢語主要由“這”和“那”、“這些”和“那些”及其他派生的詞語(如:這時/那時,這里/那里等)來體現(xiàn)。但英漢指稱銜接手段中最大的區(qū)別,是漢語中不存在英語定冠詞(the)的對應(yīng)詞,也就是說,漢語中沒有詞語具有英語定冠詞(the)同樣的銜接功能,只能用其它的方式表達。據(jù)統(tǒng)計,本演說中“the”使用了148次。例如:
We are true to our creed when a little girl born into the bleakest poverty knows that she has the same chance to succeed as anybody else.
譯文:我們忠誠于我們的事業(yè),保證讓一個出生于最貧窮環(huán)境中的小女孩能知道,她有同其他所有人一樣的成功機會。
3.比較指稱。比較指稱是通過兩個項目之間的相同或相似關(guān)系來得到解釋,通常由比較形容詞和比較副詞體現(xiàn),漢英語篇中的比較指稱差別不大。英語通過詞匯(如:equal、otherwise、identically等)來表示比較照應(yīng),或者通過比較級變形來表示照應(yīng)關(guān)系。漢語中常見的比較指稱詞有:同樣的、不同的、類似的、其他的等。而漢語的形容詞、副詞沒有比較級形式,只能通過其他詞匯或語法手段來表達,這是英漢語篇在比較指稱上的最大差異。例如:Some may still deny the overwhelming judgment of science,but none can avoid the devastating impact of raging ?res,and crippling drought,and more powerful storms.
譯文:一些人可能仍在否定科學(xué)界的壓倒性判斷,但沒有人能夠避免熊熊火災(zāi)、嚴(yán)重旱災(zāi)、更強力風(fēng)暴帶來的災(zāi)難性打擊。原文用“more”,用比較級表明強有力的風(fēng)暴帶來的災(zāi)難性的打擊將是我們無法抗衡的現(xiàn)實。譯文用“更……的”來體現(xiàn)比較照應(yīng),將語篇銜接到一起。
三、數(shù)據(jù)分析及結(jié)論
據(jù)統(tǒng)計,本演說詞及譯文中指稱銜接手段俯拾皆是,現(xiàn)以表格形式呈現(xiàn)人稱指稱、指示指稱和比較指稱三者占全部銜接手段的比重。
由表可見,原文中指稱銜接手段有345個,而譯文中只有228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英語受限于語法規(guī)則的要求必須交代清楚指示關(guān)系,在遣詞造句上重形式上的照應(yīng)。但漢語常使用省略或零回指的手段來達到語篇銜接的目的,更重隱性連貫。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張琦.漢英語篇銜接手段的對比分析[D].汕頭大學(xué),2008.
【基金項目】南陽師范學(xué)院2015大學(xué)生教學(xué)實踐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名稱:英漢語篇銜接作用及其翻譯策略研究,編號:ZB-201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