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各高校逐年擴大招生,貧困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不容忽視的特殊群體,其數(shù)量也在大量增加。為了幫助這些貧困大學生獲得更多的高等教育機會,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高校貧困學生助學政策,這極大滿足了貧困大學生群體的“求學夢”。然而,伴隨著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貧困大學生的種種行為問題表現(xiàn),也讓越來越多的專家和教育者開始意識到對于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zhì)資助”上,及時開展有實效的“心理資助”工作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拓展訓練 心里資助 貧困大學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構建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機制的研究與實踐》(一般課題 JG13EB0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64-01
一、高校貧困學生的行為問題與心理健康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貧困大學生問題行為的日益突出,也引起更多專家、學者對其問題行為產(chǎn)生原因及其背后潛在的心理健康原因給予了更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一)高校貧困學生“不容忽視”的問題行為
2012年7月,陜西科技大學生活區(qū)兩名同學因助學金評定發(fā)生矛盾,致使其中一名學生被刀捅傷后不幸身亡。這起校園暴力事件引起了全國的關注,人們在評議高校助學金評定問題的同時,也注意到這些“寒門子弟”不僅處于經(jīng)濟危機,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令人堪憂。
同時,伴隨著這些國家助學政策實施,貧困大學生表現(xiàn)出的“虛報、編造家庭困難情況;部分貧困學生拖欠學費;助學貸款逾期不還”等等誠信危機問題,也讓人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這里除了有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的不完善等等原因,貧困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也亟待提高。
(二)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我國學者對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大量細致深入的研究,眾多研究不僅指出了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貧困學生的研究結果,同時還指出了他們還存在著區(qū)別于普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多數(shù)研究表明高校貧困大學生在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和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表現(xiàn)突出。因此,高校不僅應高度重視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zhì)培養(yǎng),更應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拓展訓練對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意義
拓展訓練作為一種全新的體驗式學習方式,不僅能促進廣大普通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而且對提高貧困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有效果。
(一)接受困難,正視自我
部分貧困學生的敏感、脆弱的自卑感不單是源于家庭的貧困,還有對大學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不適應,多元化評價標準讓一直秉承“學習好才是好學生標準”的貧困學生出現(xiàn)價值體系的混亂,加之學業(yè)的壓力等均加劇了他們的心理問題。以抗挫折為主題的拓展訓練,讓貧困學生重新對其所面臨的生活窘境進行積極詮釋,而這恰恰是物質(zhì)資助所無法達到的教育效果,對于有形的物質(zhì),這些貧困大學生還需要從生活中學會接受困難,賦予這些困難更加積極的意義,這樣才能幫助這些學生真正從心靈上獲得成長,從而認識到生活的困苦不能否定其做人生存的積極意義。
(二)走出貧困,拓寬視野
“學習好”對很多貧困學生來說,不僅是對他們自己,也是對他們的家庭來說唯一擺脫貧困的出路。拓展訓練中“空中抓杠、攀巖、天使之手”等等個人挑戰(zhàn)項目,幫助貧困學生暫時放下生活的困苦、疲乏,而專注于這些有難度、具挑戰(zhàn)的拓展項目,讓他們在挑戰(zhàn)體能、智力之外還挑戰(zhàn)了心靈。伴隨著挑戰(zhàn)的成功,那一刻的激動體驗讓他們內(nèi)心收到巨大的震撼,使他們認識到擺在面前那些像大山一樣無法撼動的困難正在出現(xiàn)“裂痕”,而分享環(huán)節(jié)又將成功體驗與生活實際進行鏈接,讓他們視野更加開闊,也認識到人生存在多種可能性。
(三)學習新的心理行為模式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中都有“團結”這兩個字。而對很多貧困學生來說,他們不僅要承受著來自家庭和周邊環(huán)境的壓力,更是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擔憂,在“溫飽都成問題”的艱辛求學路上,哪還有時間去“團結”同學,這也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上出現(xiàn)一些問題。而拓展訓練強調(diào)“團隊”,它為這些貧困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團隊參與的學習機會;它通過團隊活動深層挖掘團隊精神,通過團隊和每個成員不斷發(fā)現(xiàn)團隊和自身的不足,并不斷敦促團隊和個人做出更好的改善,這些平時沒有集體融入感的貧困學生開始建立了團隊意識。在團隊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也不斷學習新的行為模式,進而獲得心靈成長和人格的完善。
三、拓展訓練在高校貧困學生“心理資助”工作的實施建議
(一)創(chuàng)造適合貧困學生心靈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為了給貧困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正適合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結合團體心理學的原理,可以在拓展訓練對象上,進行合理設計。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注意兩點:一是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并不愿意被其他同學特殊關注,因此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盡可能不采用團體咨詢中的同質(zhì)團體輔導團體,這樣容易給他們貼上“貧困”的標簽,更容易使他們因角色認同而喪失將挫折化作生命成長的積極營養(yǎng)品的機會;二是合理建設成長團隊,模擬現(xiàn)實生活情況,便于學生獲得最真實的自我形象,建議選擇心理委員、學生干部、普通同學,甚至可以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還可以選擇部分家庭富裕的學生組成的促進彼此成長的小組,這樣才能幫助所有學生從中挖掘新的成長意義。
(二)重視貧困學生自助教育,突出“能力資助”
由于諸多原因致使各高校對貧困學生心理援助工作一直處于滯后狀態(tài),而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又有其獨特之處。因此,面對目前的困境,高校對貧困學生開展心理援助工作中應加強貧困學生自助教育,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調(diào)試,正視自我,建立自尊、自強、自立的意識,同時加強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實際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意識,使學生在“他助”與“自助”進行有效結合,尋找適合自我成才的道路。在拓展訓練中,我們要注重突出自我突破,同時要適時培養(yǎng)學生提高應對生存的技能,提高人際交往、自我管理、抗挫折等能力提高,讓學生意識到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造出的財富,才是他們真正的出路。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拓展訓練體系
當前,社會上有許多類似的企業(yè)內(nèi)訓(如EPA,員工幫助計劃)及針對青少年心靈成長訓練營等高昂的培訓費用更是讓貧困大學生“望塵莫及”。為了這些貧困大學生獲得心靈成長的機會,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分階段、分層次的系統(tǒng)拓展訓練體系。它將包括自我認知、心靈成長和職業(yè)生涯三個階段。當他們順利進入高年級,即將步入社會,我們通過職業(yè)生涯拓展訓練模擬日常工作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情景,設定不同的角色,讓學生有機會體會到不同角色下如管理、領導、溝通、協(xié)調(diào)等多方面心理素質(zhì)和能力的要求。通過這些模擬情景,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使學生在拓展訓練中獲得系統(tǒng)的鍛煉和提升的學習機會。
當前,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高等學校意識到對貧困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拓展訓練在這其中發(fā)揮的“奇效”作用,也將被更多學者證明。因此,雖然拓展訓練在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但我們堅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入到這項工作中來,其相關研究也會對幫助貧困學生培養(yǎng)健康心理素質(zhì)和能力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大志.拓展訓練對大學貧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05.
[2]陳志遠. 對高校貧困生助學貸款誠信教育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3(7).
作者簡介:
王芳(1981.4-),女,遼寧沈陽人,研究生 ,講師,研究方向:青年心理輔導、拓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