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 李雙晴
摘要
詩詞與陶瓷繪畫的結合開始于晚清時期,當時一批失意的新安派文人畫家來到景德鎮(zhèn),嘗試在瓷板上繪制融合了詩詞的文人畫,創(chuàng)立淺絳彩,開啟了陶瓷繪畫與詩詞結合的一個新時代。
關鍵詞
陶瓷繪畫
詩詞結合
方式及影響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詞與陶瓷都是中國燦爛歷史文化中驕傲的存在,兩者雖分屬于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有著各自獨特的藝術特征及表現(xiàn)手法,但究其根本兩者都是來源于生活,是人們對于生活的認識和感受的表達,于是中國人便巧奪天工般把詩詞通過意境和情感橋梁融入陶瓷繪畫藝術,讓兩者相得益彰、交相輝映。詩詞與陶瓷繪畫的結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其一,詩詞為陶瓷繪畫提供靈感和題材即詩意畫。從字面上看詩意畫是指以詩詞內(nèi)容或詩的意境以及詩中佳句為題材而創(chuàng)作的繪畫。詩詞表現(xiàn)的物象雖然不是能直接觀看的生活情景,但卻是作者對于生活的認識和介紹,并且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內(nèi)心感受,也正由于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不是直觀的而是留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這便為陶瓷繪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題材。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者采用詩詞題材而創(chuàng)作的詩意畫往往要將詩中意境著意加深加遠一番,以詩作畫,那所作出的畫必定要有詩意,不可拘泥于詩詞所描寫的物象細節(jié),也不僅僅是對詩詞的詮釋和寫意,而是繪畫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既要有詩詞的內(nèi)涵又要有繪畫的特點,融詩情畫意于一體,觀畫者能從畫中得出詩的意境和情感。
其二,在陶瓷繪畫作品上題詩即題畫詩。在中國古代,文人常常以詩會友,以畫抒情,但陶瓷創(chuàng)作者在瓷上作畫畢竟只是作者的一時心境,觀賞者很難去體會作者作畫的心情,這便導致常常出現(xiàn)曲高和寡的情況?!扒Ю锺R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也能用來表達藝術創(chuàng)作者知音難覓的孤獨情懷,雖然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中所畫的景物是生動具象的,但表達的感情卻是抽象虛空的。這時,詩詞便以書法為媒介躍于陶瓷繪畫作品上,引發(fā)觀畫者的聯(lián)想,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將詩詞題于瓷上彩繪中構成瓷畫的組成部分,這不僅豐富了畫面,加深感情的抒發(fā),而且能寄予作品更為廣闊的寓意,從而提高瓷畫作品的藝術水平。題畫詩在陶瓷繪畫作品中,和繪畫意境是相承相融的,畫面中有了題畫詩,繪畫的景與詩文的情統(tǒng)一于此畫的情趣之中。于是,畫得詩之意,詩傳畫外情。
在詩詞融入中國陶瓷繪畫之前,中國陶瓷繪畫是以圖案裝飾為主流,瓷上彩繪也僅僅是為了配合、裝飾陶瓷器物而存在。一直到了晚清時期,由于當時社會經(jīng)濟衰退,文人畫家們開始失去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尤其在徽州,原本靠徽商支持的新安畫派的畫家只能靠賣畫為生,也就在此時,一些新安派畫家發(fā)現(xiàn)了陶瓷繪畫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這樣就出現(xiàn)了程門、金品卿等一些造詣頗高的新安派畫家來到景德鎮(zhèn)以瓷當紙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他們不愿學習傳統(tǒng)而復雜的工藝程序,自創(chuàng)淺絳彩,把融合了詩詞的文人畫帶入瓷上彩繪,文人畫的藝術特色、表現(xiàn)技法、審美趣味一融入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立即給當時的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界注入一股新鮮空氣,并且開啟了詩詞與陶瓷繪畫融合的新時代。繼程門等人之后,中國陶瓷繪畫史上出現(xiàn)了王琦、畢伯濤等人組成的“珠山八友”,他們繼承了這種把詩詞與陶瓷彩繪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并將其發(fā)展到另一個高峰,他們不再僅僅拘泥于原有的古詩中,開始根據(jù)自己的畫面需要題上詩詞。例如,“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在1 9 4 2年創(chuàng)作的《古剎鐘聲圖》瓶中題詩:“古寺晨鐘響入云,客帆風正喜潮平,林泉到處皆名勝,山水之間有妙人”。這件古剎鐘聲圖瓶畫面山勢挺拔,江面開闊,僅“古剎鐘聲”四字便把觀畫者帶入一種神秘莫測的禪界,作者通過詩詞表達了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他的作品更有“妙超自然”之勢。同為“珠山八友”的何許人也常用詩句描寫畫中之景,畫外之意,抒發(fā)自己的情愫,他在瓷板畫《寒江獨釣圖》中題道:“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磯,渾然冷不覺,把釣獨忘歸”。而他在《踏雪尋梅圖》中又題:“豪氣沖寒雪浪開,騎驢蹴踏小橋來,梅花嶺上馨香滿,折得旋歸助酒醅”。何許人的瓷板畫融詩、畫于一體,意境深遠,追求一種近乎平淡天真,蕭散閑適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
當今陶瓷繪畫中的詩文也不僅僅只有“陽春白雪”,或許藝術家們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偶爾也想接接地氣,而真正的藝術也應該是雅俗共賞的,于是一些引人深思卻也妙趣橫生的小品畫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其中張志安先生曾畫過一幅畫,畫面當中有一群依偎在母雞旁邊的小雞,題字曰:“世上只有媽媽好。”而旁邊還有兩只電孵化的小雞,卻寫道:“平生未見媽媽面?!弊屓嗽谂d致盎然觀賞的同時體會到了很多,有心酸、有無奈,這就要看觀畫者的心態(tài)了。
在現(xiàn)代,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也日益高漲,對于陶瓷繪畫作品的欣賞更加注重內(nèi)涵,注重文化,注重藝術修養(yǎng)。在這一大好形勢下,詩詞等其他文學藝術與陶瓷繪畫的關系日益緊密,這也就要求陶瓷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者除了學習精湛的陶瓷繪畫工藝技法之外,更需加強對詩詞和文學的研究和學習,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個人審美趣味。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者需要有一顆詩意的心靈,這是要日積月累,長期潛心研讀詩詞文學,方能讓自己的作品更具詩情畫意。陶瓷繪畫與詩詞結合發(fā)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一種工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蕭汀,李建毛.瓷器上的詩文與繪畫.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 2 ]劉繼才.中國題畫詩發(fā)展史.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
[ 3 ]涂少波,涂海波.云作衣裳花為容,越女新妝出鏡心--論詩歌在繪畫中的功能.陶瓷研究.2002
[4]郭幼林,汪旭初.論詩歌藝術與陶瓷繪畫的結合.景德鎮(zhèn)陶瓷.2011
[ 5 ]王筱鳳,彭靜文.陶瓷藝術與詩詞文化.中國陶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