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為楊子華所作的《北齊校書圖》一直都是藝術界的瑰寶,無論從它的畫面風格還是從它的具體人物以及事物的描寫,都給我們留下重要的價值?,F(xiàn)就其審美價值和藝術風格進行闡述來挖掘其重要性。
關鍵詞:《北齊校書圖》;審美;藝術
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王朝,因其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年的時間,但是由于北齊正處在我國南北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時期,與此同時我國的藝術發(fā)展也處在一個全新的變革時期。南北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使得北齊時期的文化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文化色彩。在這一時期的北齊著名畫家,他們大多是為了統(tǒng)治階級的存在,是為統(tǒng)治者服務的。因此,在他們的藝術繪畫作品中多反映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與生活內容,宣揚集權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藝術畫家的繪畫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具有強烈的時代性。楊子華作為北齊的著名畫家,他的代表作《北齊校書圖》也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及審美價值,現(xiàn)就其進行
分析。
一、楊子華簡介
楊子華是北齊著名的畫家,并且在當時有“畫圣”之稱,并且其畫作被稱為“北齊之最”。根據《歷代名畫記》的記載:“楊子華,中品上,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天下號為畫圣,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盵1]由于楊子華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環(huán)境,他最擅長描繪宮廷里的人和事物,如貴族人物的形象和生活場景。其中他最為擅長的是畫馬。
楊子華的繪畫風格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如在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他力求表現(xiàn)出人物的豐滿和圓潤,因此他的繪畫手法被閻立本、蘇軾、黃庭堅等廣為推崇。在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他將顧、陸推舉并重,而將張、楊兩人相提并論:“有中古可齊上古,顧陸是也;下古可齊中古,僧繇、子華是也?!碧拼惲⒈靖前l(fā)出“自像人以來,曲盡其妙,簡易標美,多不可減,少不可逾,其唯子華乎!”[2]的高評價。
二、《北齊校書圖》的內容介紹
《北齊校書圖》畫卷中所記載的事件是發(fā)生于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文學家樊遜和高干和等十一人負責刊定由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畫本一共有十九人,中心人物是樊遜,其次是文人學者,侍從等。畫本可以分為三部分,從右往左依次是第一部分是一位文人坐在方榻上書寫,旁邊有六名侍者。第二部分則是有四位士大夫坐在榻上,正在對史書進行??ぷ?。根據資料記載,里面應有一人為刊校工作的具體負責人樊遜,推測為坐在榻內正在認真執(zhí)筆書寫的人。在他的面前放有果盤、酒杯、硯臺、箭壺、琴等。其余三人,樊遜右邊的學士左手拿著絹紙,右手執(zhí)筆似在思索。坐在樊遜對面的人則是盤膝而坐,左手搭在琴上,琴的另一端則搭在榻上,并伸右手去拉住右邊一人的腰帶同時帶倒了果盤。而右邊的人應該是想要離開坐榻,他的左手搭在正在彎身給他穿靴的僮仆身上。坐榻的周圍有侍女五人,左邊三女分別提著酒壺,抱著靠墊和抱著憑幾。另外兩侍女則是捧著酒杯,手執(zhí)書卷。五人形態(tài)不一,各有韻味。第三部分則有三名養(yǎng)馬的役人,并且有兩匹馬,一灰一黑,安靜的站在旁邊。
畫中所描繪的幾位文人褶勾畫極為洗練,筆調冷靜,真可謂“多不可減,少不可逾”,雖寥寥幾筆卻勾勒出一個個身姿俊逸的人物,身披薄紗,輕盈無限。從整體的畫本來看,給人一種簡單美,作者勾勒的簡單線條都有其深刻的美學含義在里面,雖然寥寥數(shù)筆,實則苦心經營。畫中人物其神情均極生動,細節(jié)描寫神情精微。這點可以從畫中能輕易的區(qū)別出“書省中長官”和校書“秀才”等以及侍者們的身份,氣質以及思想感情。另外四個校書人的動作和個性也都表現(xiàn)出來。在色彩的運用方面也極為簡單又不失為大氣。整個畫面給人一種有生機又在活潑中透出一絲安靜,莊重中帶有些許詼諧。
對于這些文人雅士為何穿這種薄如蟬翼的輕紗,我很感興趣,榻上的四位文人身上穿的是一種被稱為“帔”的衣著樣式。這是將一種輕薄似紗縠并飾有帶襻的長方形織物橫披于雙肩上,并于胸前系帶,是一種流行于南北朝盛夏時節(jié)南北方通行的服飾,主要用途是擋風。這種透明的衣著是具有北齊時期的特點的,它是東魏、北齊時流行于統(tǒng)治階級上層的奢飾品,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這種大膽的服裝設計在現(xiàn)在也是走在前端的,要是現(xiàn)在的男子進行這樣的打扮估計就做不到當時文人的那種清新飄逸,有的只是現(xiàn)在人的鄙視。
三、《北齊校書圖》的繪畫理論
楊子華在創(chuàng)作《北齊校書圖》方面運用了豐富靈活的表現(xiàn)手法,勾勒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畫中人物形象各異,卻又極富神情,使得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出彩的當屬兩匹馬的塑造,都為此畫增色不少。在用筆方面,用筆細勁流動,細節(jié)描寫神情精微,設色簡易標美。
在一些壁畫中也有和楊子華的繪畫風格相似的地方,“其中代表性最強的是北齊外戚貴族婁叡的墓道中的筆畫,經過仔細對比,墓道中的壁畫所采用的手法與《北齊校書圖》的作者楊子華的繪畫風格十分相像……尤其是墓道壁畫中的那些馬的形象,身臨其境仿佛都能聽到馬匹奔騰時候的嘶叫與馬蹄聲,與楊子華善畫馬的特點相符合?!盵3]以靜寫動是對畫家的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是能力上的肯定。當欣賞者在觀看這幅畫時能進行聯(lián)想,產生共鳴。一幅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的最大價值所在是展現(xiàn)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進行我們的文化傳承。
四、《北齊校書圖》的審美藝術價值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混亂的朝代,社會動蕩不安,政權交接不斷,文人也受到嚴重影響,可以說是文化史上的一種劫難。由于頻繁的戰(zhàn)亂使得許多的寶貴資料受到嚴重的破壞。而《北齊校書圖》是我國保存下來的優(yōu)秀的藝術遺產之一,其留給我們的不止是生動的繪畫手法,更重要的是深層的文化意義。通過楊子華的這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出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風貌和當時的藝術表現(xiàn)特色,這對于北齊時期的民族大融合的文化研究和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對《北齊校書圖》深層次的理解和研究,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文化背景,使得我們對優(yōu)秀文化作品有個更深層次的解讀。由于年代久遠,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的作者已無從考究了,我們只能通過研究繪畫作品,歸納出作者的繪畫風格,另外,把這些繪畫作品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相結合,找出其歷史依據,從而對這些藝術作品進行真實的還原。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8.
[2]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8.
[3]郝建文.走近神秘的河北墓葬壁畫(三) 滿壁生風 氣勢恢弘——磁縣北齊高洋壁畫墓(上)[J].當代人, 2009(07).
作者簡介:趙莎莎,女,安徽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在讀,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