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龍煜
摘要:湖南邵陽灘頭鎮(zhèn)著名年畫《老鼠嫁女》已經(jīng)成為年畫的經(jīng)典之作。本文從這幅作品的色彩搭配、造型藝術和構圖特征三方面細致分析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闡釋其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
關鍵詞:老鼠嫁女 灘頭年畫 民間藝術
年畫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是漢民族一種特有的繪畫體裁。年畫在中國古老民間藝術中,以其人文蘊含之深厚、信息承載之密集、地域風格之豐富、民族表現(xiàn)心理之豐富而著稱。年畫題材多樣,從自然神靈崇拜到民間故事到日常風俗都有涉及,涵蓋面極其廣泛。其中,“老鼠嫁女”這一題材的年畫尤其多見。灘頭年畫《老鼠嫁女》是這一類題材作品中的經(jīng)典,已經(jīng)成為國家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本文試圖從湖南邵陽灘頭鎮(zhèn)民間藝人高臘梅創(chuàng)作的《老鼠嫁女》中的色彩搭配、造型藝術和構圖特征三個方面細致分析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闡釋其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
一、色彩搭配
“老鼠嫁女”又稱“老鼠娶親”,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故事傳說。根據(jù)民俗學者的研究,“老鼠嫁女”最早應該源自印度的《五卷書》,后來隨著印度文化的東傳而傳入中國地區(qū),逐漸成為了婦孺皆知的傳說故事。在邵陽灘頭,《老鼠嫁女》年畫的基本情節(jié)是:老鼠想給自己的女兒找一個有權勢的女婿,先找了太陽、烏云、風和墻,但都不理想,幾經(jīng)輾轉最后準備嫁給同類,但同類老鼠卻怕貓,于是老鼠決定將女兒嫁給貓,一路歡喜地抬著老鼠新娘去成親,最后到了貓家,新娘卻被貓一口吃掉。在高臘梅的《老鼠嫁女》年畫中,情節(jié)略有不同,新郎官是老鼠而非貓,貓只是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看著。
《老鼠嫁女》年畫的藝術性首先體現(xiàn)在色彩的選用和搭配上。從總體上來看,整張年畫顏色品種選用不多,主要包括灰色、黃色、黑色、綠色、玫瑰紅等,以灰色和黃色為主色,其他為搭配色。整幅畫面由純度較高的顏色和面積較大的色塊來組成。貓兒、馬和迎親隊伍中的三只老鼠幾乎都是采用整塊的黃色,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其他的九只迎親老鼠采用現(xiàn)實中老鼠自身的灰色,這種色彩的搭配將夸張和現(xiàn)實結合起來,讓人印象深刻但又不至于太過離奇,符合老百姓的視覺審美特點。此外,為了突出隊伍中特殊角色新娘和新郎,作者采用顏色較為鮮艷的綠色作為主色,凸顯了它們的特殊性,讓人一目了然,同時也增加了畫面顏色的多樣性,使得畫面活潑起來。因此,從畫面顏色的整體布局上看,顏色對比非常強烈,但又互為補充,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角色,但是又并不拘泥于套路,形成了一種對比鮮明、互為補充、活潑可愛的景象。
從單個對象的顏色搭配來看,作者也是獨具匠心。以畫面中面積最大的貓為例,作者采用大體塊的黃色為主體色,讓貓的形象躍然紙上。此外,作者在大面積的暖色基礎上,在貓身體細節(jié)部位加入冷色,如貓身上的毛發(fā)、胡須以及耳朵整體上采用冷灰,耳邊輔以綠色,腳也采用綠色,達到了一種冷中有暖、暖中有冷,一種互為襯托、補充和對比的藝術效果,使整只貓的色調(diào)顯得非常和諧,形象鮮明而不呆板。此外,畫面中老鼠新娘乘坐的轎子的色彩搭配也獨具匠心。玫瑰紅的主體色突出了喜慶的氛圍,契合老鼠娶親的情節(jié)場景,并通過色彩、紋飾的組合變化來呼應民間“花轎”的裝扮習俗:花轎頂部的自然的綠色葉子,刻蝕在側面面板上不同顏色層次的花朵,更是戲劇性的用綠色來渲染新娘本人,配以玫瑰紅的圍巾和頭飾,著實具有“花姑娘”出嫁的俏麗效果,形象夸張而色澤艷麗。
二、造型藝術
造型是視覺藝術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審美要素,《老鼠嫁女》中的形象造型就富有個性,表現(xiàn)了各種動物的身體和心理的特色。老鼠的形象依據(jù)民間婚慶習慣而形態(tài)各異,新郎官老鼠則坐在馬背上,儼然一副強者的姿態(tài),新娘老鼠則端坐在花轎中,神態(tài)嬌柔。然而,盡管作者在動作上將老鼠塑造成人形,但在細節(jié)上仍然保留了老鼠面目的本質(zhì)特征,如老鼠的胡須、尖尖的嘴巴、一對長耳朵、大肚子、細長胳膊腿等。因此,畫面的老鼠造型表現(xiàn)出非常有趣的景象,一方面它們有著人類的動作,或騎高馬,或吹喇叭,或敲金鑼,或手里提魚,或懷里抱雞,猛一看好似是人類娶親場面,但它們那長長的鼠須和耳朵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老鼠。這種人不像人、動物不像動物的“老鼠”造型給人一種滑稽、夸張的感覺,既讓人聯(lián)想到人類日常生活中娶親的熱鬧場面,又讓人覺得十分滑稽可笑。
年畫中的其他幾個動物造型也值得關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蹲坐在娶親隊伍最前頭的貓。比起這群老鼠,貓體型碩大,肥肥胖胖,一雙眼睛望著走過來的老鼠,但是從動作上來看它似乎并沒有要采取進攻的態(tài)勢,而是一副旁觀者看熱鬧的樣子和神情,它們似乎相處得還挺和諧。這也反映了視覺藝術和文學藝術在故事情節(jié)追求上的差異。相對于貓的靜態(tài)造型,老鼠新郎騎坐的馬則頗具動感,這匹馬體型高大健壯,頭微微揚起,左前腿和后腿正騰空踏步,背上配有顏色鮮艷的馬鞍和馬鐙,頸部和嘴部套著裝飾物,看上去如現(xiàn)實中的馬一樣,活靈活現(xiàn)。而娶親隊伍最前頭兩只老鼠所提的魚和雞,充分體現(xiàn)了活色生香的民間生活,魚身上的魚鱗、魚鰭、魚眼清晰可見,雞身上的雞冠、雞爪、雞嘴也進行了精細刻畫。作者在對動物進行造型設計時,將現(xiàn)實和夸張、整體與局部、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互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造型藝術,給人一種詼諧、熱鬧、喜慶、逼真的感覺,堪稱年畫動物造型中的典范。
此外,年畫中的器物造型也頗具特色。由于受到雕版制作工藝的限制,一般的年畫作品很難體現(xiàn)出物體立體的形態(tài),上面我們分析的動物造型主要是一種平面的視覺感受,但是在器物造型上,《老鼠嫁女》卻頗具立體感,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花轎和娶親隊伍中高高舉起的華蓋上。作者把握住了轎子成柱狀體的立體形態(tài),同時通過對轎頂棱線的刻畫以及下垂的裝飾流蘇的應用,使得整個轎子看上去呈現(xiàn)逼真的立體形態(tài)。在繪制華蓋時,作者采用多種顏色的搭配和組合,使用玫瑰紅、暗灰、黃色、綠色,并在創(chuàng)作時采用虛實相間的手法,使得整個華蓋呈現(xiàn)立體形狀,栩栩如生。
三、構圖特征
《老鼠嫁女》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美感還體現(xiàn)在它精巧的構圖上。構圖與作品的主題、場景、形象等有著密切的關系。作為場景式年畫作品,《老鼠嫁女》的構圖從宏觀上遵循對稱美學原則,場景布置以“均衡”為特點。在整體構圖上,《老鼠嫁女》呈現(xiàn)出一種平行的畫面,娶親隊伍分為并行的兩列,上面一列有四只老鼠,前面兩只分別抱著雞和提著魚,后面兩只鼓起腮幫子吹喇叭,下面一列以一只敲擊金鑼的老鼠開路,后面分別跟著騎著高馬的新郎、坐花轎的新娘、轎夫以及打彩的老鼠。整個畫面看上去浩浩蕩蕩、井井有條,突出了娶親隊伍的氣勢,烘托了熱鬧的畫面。運用平行對稱的總體構圖方式可以將眾多形象安排得井然有序、規(guī)則整齊。
對稱的構圖不僅體現(xiàn)在總體布局上,在局部范圍內(nèi)作者也采用對稱原則。畫面第一列的前頭兩只老鼠拿著新娘的陪嫁——一只雞和一條魚,形成了一種對稱,后面兩個吹喇叭的也形成了對稱,而前面的兩只老鼠和后面兩只老鼠中間又相隔了一定距離,這樣如果把前面兩只老鼠和后面兩只老鼠作為兩個整體來看,也是一種對稱。這種典型的二元對稱構圖方式正是與中國婚嫁文化中的好事成雙相互呼應,突出了結婚的喜慶因素。在第二列中,兩只打燈的老鼠構成前后對稱,抬花轎的四只老鼠又構成一種對稱。然而這種對稱又不是絕對的,為了避免畫面的呆板,作者在畫面中加入了非對稱形象,如第一列中的貓、第二列中騎馬的新郎以及最后一只舉著華蓋打彩的老鼠,這就既保持了整體畫面的規(guī)整,又在形象布局上富有一定的變化,顯得和諧有序而又生動活潑。
此外,從畫面的透視角度來看,《老鼠嫁女》采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全景構圖方式,按照西方術語實際上就是散點透視法則。與西方常用的焦點透視方法不同的是,此種構圖手法不受任何條件和環(huán)境的約束,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構建畫面。從畫面來看,作者整體上采用的是從隊伍的側面來觀察娶親隊伍的視角,但是又不拘泥于固定的視角,而是按照一種心理因素,將某些本應該隱藏的形象或者本應該縮小的形象進行了凸顯式或放大式的處理,例如第一排中體積碩大的貓、以及第一排隊伍中的老鼠的放大畫面。這種散點透視使得整個畫面給人一種豐滿、充實的感覺,進而也象征著喜慶、歡樂、熱鬧的婚嫁氛圍,非常符合作品的主題特點。
總之,灘頭年畫《老鼠嫁女》無論是從色彩選擇和搭配、動物和器物造型以及構圖布局上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獨特魅力。畫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歡樂、詼諧、滑稽、熱鬧氛圍也體現(xiàn)了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灘頭年畫《老鼠嫁女》必定成為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藝術精品而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宋和平,徐海燕. 中國年畫的民間形態(tài)及其傳承流變中的文化思考[J]. 學術論壇,2010(11).
[2]季羨林. 五卷書(第3卷)[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3]黃陽艷.“老鼠嫁女”故事及其相關習俗的文化內(nèi)涵[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6(1).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科基金資助項目《地域文化視野下的湘西少數(shù)民族宗教美術研究》(項目編號:12YBB2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