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瑩詞?陸燕青?陳祥花
【摘要】:隨著國家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推進,對于測量學教學有了新的定義,隨著先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以往的測量學的教育模式;為了摒棄傳統(tǒng)測量法教學的缺失;所以測量學從教學內容、思想、方法上都有了改革性的改變;改革的同時也暴露出來很多問題,根據多年的經驗,就把測量學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對策的探討;希望可以對于教育是事業(yè)有一定的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測量學;教學改革;面臨問題
前言:
教學改革是結合了當機時代的發(fā)展,結合了當今社會需求的元素,為了更好的結合生活實際,對于測量學來說有一定的推進的意義;教學改革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是教育等有關部門掌握之內的,不經過大量的實踐,對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沒有有突破性的。我們要面對問題,及時解決,為了更好地把測量學的學習理論知識灌輸到學生們頭腦里,并結合現代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不斷的測量創(chuàng)新。
一、測量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當今社會,是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和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必須結合現代的發(fā)展需求來培育學生成為棟梁,就,要有突破性的改革;不僅是新形勢下的發(fā)展趨勢,更是高等新學校促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在各個高校,通過教師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對于學生適應新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高等教育的負面影響,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需要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來打破這一沖擊;通過成績對于學校的發(fā)展會促進教學的質量和教育的質量;將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面向工程最新的發(fā)展趨勢。
我們要時刻堅持與時俱進,建立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管理的觀念,結合先進的發(fā)展設備,先進的測量手段,新的教學大綱,新的教學方式手段,不斷地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等方式;為同學們傳遞智慧,健康思想、豐富的理論知識、文化底蘊等;是教學工作者的職業(yè)與職責;也是當即社會課改需要注意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們利用好測量法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萬物之間的關系,并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積極開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測量法教學的改革,對于學生們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學習的動力,但是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沒有足夠的積極性,很難對于改革后的測量學進行研究和了解,更多的是一種畏懼的心理,無疑給孩子們增加了負擔。同時也留下了很多測量法教學改革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1、教師素質欠缺,教學任務是一項繁重復雜的工作,需要很高的素質在授課和育人的方面,很多的教師都是缺乏專業(yè)測量學的技能,只是傳統(tǒng)的傳授理論的知識,沒有結合經驗進行有效的分析,自身的素質不達標,也不會適應教學改革所帶來的好處,對于學生們說,無疑是增加上課的壓力。
2、教學手法老化,陳舊的教材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設施、儀器設備等,對于教師來說,進行教學改革后的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在授課或實驗、實習上沒有先進的測量儀器,對于要完成的測圖等工作,有一定的教學限度。直接影響了培養(yǎng)掌握全新的現代測繪知識的人才。對于學生們來說,不能在課改后的教學中盡情探究和知識發(fā)揮。
3、教學任務繁重,學生過的時間進行消化;教學改革對于時間的壓縮,對于先進的理論知識沒有時間進行論證和實驗;產生矛盾的教學手法。測量實習的手法沒有突破,使得學生們沒有對于測量法的教學改革有所領悟;沿用老套的集中分組的形式進行小組的測量,仍舊是選地、埋石、導線測量、水準測量等,沒有培養(yǎng)學生們的業(yè)務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三、對于測量法教學改革出現問題的措施
1、教學內容的改革,首先要改進教學的提綱,沿用新的教材進行教學;采用新的教學手段,不斷的像現代化過渡,培養(yǎng)學生們的應變能力和知識面;并給予學生們充分消化的時間,隨著電子設備的應用,空間技術等的應用,把測繪的技術和產品從傳統(tǒng)的三維向多維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把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劃為簡單的測量手法,并結合先進的儀器,逐漸從技術性向管理性發(fā)展。因此應該對于普通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等結合各個專業(yè)的特點,做出較大的改變。
2、教學模式上要有一定的改進,重視測量實踐的過程,提高學生們的動手的能力,因為測量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測量實驗和實習是測量法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沿用新的教學內容、教學設備和測量的儀器,充分調動學生門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的意識到改革后的測量學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地完善實驗的條件,對于測量儀器進行精心的呵護,定期檢查,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在課堂上有秩序、有目的的進行測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操作能力。
3、通過各種的科研活動提高教師們的業(yè)務素質水平,提高教師們的洞察能力和分析測量精度的能力;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改革后的測量學的課程,需要的是可以快速吸收并理解的有經驗的教師,對于課改后的學生進行第一時間的講解,保證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一定要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豐富的理論知識,對于新儀器、新技術要努力的學習,正確的掌握測量的新信息、和測繪的能力;完全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并提高自身的信心,勝任此工作;正確的引導學生們走出課改后迷茫和誤區(qū)。
4、測量方式上的改革,打破傳統(tǒng)的分組測量的方式,利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增加實習的豐富課程,對于測量的地點、物體等進行擴充,使得學生門通過,平板儀測圖、經緯儀測圖等使用先進的現代化的全站儀、電子平板儀等先進的設備;從測量到數據記錄再到地形圖,建立完整的測量流程;使得學生對于以后的發(fā)展有更好的測量的基礎。
總結: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對于學生們來說,沒有過多而精力參與進來,對于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抱有抵觸的心理,對于新課改的測量學的內容不消化;出現了問題我們一定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教師一定要體改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放下教師的威嚴,并正確的講解和引導,為了學生更能在改革下的測量學中學到知識并加以運用,是每個教學改革都應注意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紅蕊,研究型大學非測繪專業(yè)測量學教學模式研究[J]測繪通報2010
[2]郭宗河,于廣明,鄭進風,問題研討式教學法在測量學教學中的應用[J]測繪科學2011
[3]葉勤,林怡,通常教育背景下攝影測量學基礎教學的思考[J]測繪通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