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賞萱
【摘要】:瑪麗·雪萊的傳世之作《弗蘭肯斯坦》被西方文學界譽為最杰出的哥特式小說、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作為英國恐怖科幻小說的開創(chuàng)性作品,《弗蘭肯斯坦》一直受到廣大讀者和研究者的極大關注。本文將這部小說與英國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科幻小說《莫洛博士的島》進行對比,探討其作為科幻小說鼻祖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和小說主題上對后世科幻小說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弗蘭肯斯坦;科幻小說;莫洛博士的島
一、引言
《弗蘭肯斯坦》在早年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但在近些年被重新評價其價值后,瑪麗·雪萊的成為了被大家默認的科幻小說的鼻祖。之所以在其保留著濃重的哥特文學的特征情況下,依然與自己的前輩甚至是后期的其他作品相區(qū)別,在于其面對科學和人自身提出的質疑以及在奔向新時代的同時又躊躇思索的態(tài)度。而在瑪麗·雪萊100年之后的喬治·威爾斯作為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鼻祖在其科幻作品中折射出和瑪麗·雪萊同樣的對未來科學的探索和科學發(fā)展過程中的擔憂,其科幻作品《莫洛博士的島》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對這兩部作品進行主題和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分析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弗蘭肯斯坦》對后世科幻小說的深遠影響。
二、《弗蘭肯斯坦》對《莫洛博士的島》的影響
長久以來,由于《弗蘭肯斯坦》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陰森、神秘、恐怖的氣氛以及充滿兇殺、暴力和懸念的情節(jié),它一直都被歸類于哥特小說。但同時《弗蘭肯斯坦》又被看作是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鼻祖。因為,它無處不透露著作者對科學與世界、科學與人類這一嚴肅主題的關注。而《莫羅博士的島》作為在《弗蘭肯斯坦》之后的科幻小說,在小說情節(jié),小說主題,及小說所要揭示的嚴重的社會問題上都受到了《弗蘭肯斯坦》的影響,很多元素和《弗蘭肯斯坦》一脈相承。
(一)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對哥特式元素的引入
《弗蘭肯斯坦》作為一部哥特式小說,充分體現(xiàn)了哥特式小說的特征,即:充滿神秘色彩的情節(jié)、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圍、危機叢生的自然環(huán)境、一位溫柔脆弱的女主角以及一個惡棍。這部小說賦予我們以在文學和科技發(fā)展領域中大膽想象的自由,從而突破現(xiàn)實生活的束縛,為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并且進一步拓寬了人們的思路,啟示著科學可以超越人類的想象。(黃祿善,2007)
《摩洛博士島》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籠罩著驚悚、恐怖的氛圍,哥特元素隨處可見,讀者對《摩洛博士島》中那座無名海島及它的歷史一無所知,對那位摩洛博士也心存恐懼,我們也不知道在那間“痛苦小屋”中正在從事著秘密的實驗,而瘋狂的實驗永遠沒有盡頭,所以整日間都能聽到從那“痛苦小屋”中傳出來的動物們痛苦的叫聲。這叫聲“使人憤怒”,作者把它形容為“對于痛苦的極其強烈的表達”。通過實驗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似乎總要回歸它原始的狀態(tài),因此普蘭迪克第一次在林中漫步時,森林就變成了種種恐怖故事在其中搬演的場所。當故事講述到這里時,使人覺得更加恐怖,這一恐怖一直持續(xù)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啟示錄般的結尾。這無疑是對《弗蘭肯斯坦》中哥特元素的很好繼承和運用。
(二)在主題上對絕對權威和永久秩序的諷刺
《弗蘭肯斯坦》:作者通過弗蘭肯斯坦親手創(chuàng)造了怪物,并自詡為造物主,以為自己可以操縱和掌控一切。但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如此的讓人恐懼時,他選擇拋棄怪物,在怪物一再地遭到蔑視和嫌棄時,奮起搏斗和反抗,選擇和他的主人搏斗,毀滅他的主人。
《莫洛博士島》:莫洛博士不僅將各種野獸抓來,用整形手術將他們雕刻成人類的外貌,還將他定下的法律一遍遍的強行灌輸?shù)剿鼈冃闹?,使其符合人類的行為模式。不過,獸人們的獸性漸漸恢復,摩洛博士也最終死在了豹人爪下。作品中的獸人在摩洛博士的皮鞭下不得不背誦著人為的法律,而且它們還必須唱詩來贊美它們的造物主:
“他是痛苦的房庫,
他的手創(chuàng)造萬物,
他的手割開皮肉,
他的手包扎傷口,
他是耀眼的閃電,
他是深湛的鹽海,
他是天上的星辰……”
弗蘭肯斯坦對他所創(chuàng)造的怪物不負責任,莫洛博士也奴役他所改造的動物。兩位作者都對造物主和其所創(chuàng)造的生命體關系進行了探討和反思。當人類遇到或是自己制造出一個異己的智能生命時,我們應該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不然當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的技術落入人手之后,弗蘭肯斯坦和莫洛博士島的夢魘又會再度回來,這一主題對后世科幻小說有著深遠影響。
(三)科學警示---科學發(fā)展與傳統(tǒng)道德
《弗蘭肯斯坦》:在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時候---同樣我也忘記了那些在家鄉(xiāng)的久違的朋友。(弗蘭肯斯坦,2009:73)研究使我遠離朋友,變得不合群,但是科勒威爾幫助我恢復了心中的美好感情。(弗蘭肯斯坦,2009:99)
《莫洛博士島》:我特別感到吃驚的是,那三個纏裹著圍巾的船夫的腿,活動起來是那么古怪。蒙哥馬利掌著舵,駕著我們的船轉了個圈,把船駛進了一個在海灘上挖掘出來的狹小的船塢。(莫洛博士的島,2005:79)
因為潛心研究科學,弗蘭肯斯坦不僅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和休息時間,而且對周圍的一切也開始漠視,曾經能給予他靈感的大自然,現(xiàn)在他視而不見了;給予他關愛和溫暖的家人他似乎也暫時擱置不過問了。人類促使科學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讓科學更好地服務于人類,讓人類因為科學而變得美好,但在這里,科學的目的被否定了,因為一味地追求科學而忽視了最不容忽視的傳統(tǒng)美德,讓讀者看到了科學發(fā)展過程中,道德的失衡。弗蘭肯斯坦,一個科學奇才,到頭來卻反被科學所累所害。而莫洛博士為了確立自己“上帝”的權威,借由外科手術改造各種動物,對動物施以殘忍的活體解剖,不顧動物的生命尊嚴,拿鞭子確立自己的權威,科學發(fā)展的副作用暴露無疑,人性在科學的不恰當運用下不斷扭曲。從弗蘭肯斯坦為了一己私利而利用科學,到莫洛博士以“人類中心”的理念扭曲科學的真實目的。我們看到《莫洛博士的島》在《弗蘭肯斯坦》的影響下,對科學警示作用的進一步探討。明確指出發(fā)達的科學技術一旦落到謀取權力滿足私欲毫無道德顧忌的人手里,不但不會造福社會,反而會給社會帶來災難的深刻主題。
五、結語
瑪麗·雪萊的小說《弗蘭肯斯坦》在傳統(tǒng)的哥特小說基礎上融入現(xiàn)實主義及科學幻想的要素,從而進入了哥特小說發(fā)展的新階段。威爾斯講述出了技術奇跡下人類的復雜感受,與雪萊夫人一脈相承。雪萊夫人對科技帶來的各種美好的希望和毀滅的威脅的可能性的描寫,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威爾斯在基礎上不斷延伸,將對社會的批判和思考引入到科幻小說中,剖析科技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不良影響,以及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讓科幻小說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從這些問題上讀者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弗蘭肯斯坦》作為科幻小說鼻祖,對后世科幻小說的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安德魯·桑德斯.牛津簡明英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2]阿爾維托·曼谷埃爾.閱讀日記[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賈志剛,威爾斯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模式和藝術手法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08
[4]黃祿善.英國哥特式小說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5]威爾斯著;袁德成,袁靜妤譯,莫洛博士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6]朱春華,論哥特式小說之《弗蘭肯斯坦》[J].作家雜志,2013.
人驚心動魄。